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方向征 《中国水运》2014,(9):231-233
游埠枢纽位于钱塘江中上游衢江航运开发工程六级梯级开发的第五级,堤基基本为砂卵石,透水性强,库区蓄水后可能对堤后农田产生浸没影响。防渗墙在库区堤防防渗措施中效果较为显著,由于截断式防渗措施的工程造价和生态隐患,兼顾游埠枢纽水库蓄水和库区堤防特点,工程采用"适度防渗"原则优化防渗方案,主要探讨防渗墙不同长度不同厚度的渗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新夏港双线船闸闸室横向渗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新夏港双线船闸闸室在非均质成层地基、多道板桩的条件下的横向渗流特性,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渗流模型,验算运行期和检修期的渗透稳定性,提出合理的防渗减压方案。结果表明,渗流等势线在土层交界处发生折射现象,折射程度与渗透系数的相对比值有关,在边墙后粉细砂层内,有明显的水平向层流。最危险的检修工况时,闸室出口段将会发生流土破坏。只在边墙后、中间墙设置防渗墙时,闸室处于流土破坏的临界状态,增加出口段的减压竖向管可有效提高渗透稳定性。边桩侧沿程渗流方向可能改变,沿程水头出现递减后又递增的现象。中间墙内有局部绕流,大部分为静水区,设置防渗墙后两侧会产生较大水位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ANSYS热分析模块建立透水闸室横向渗流的有限元模型,对透水闸室结构在检修工况下横向渗流的分布特性进行研究,探讨垂直防渗设施在不同布设位置时的防渗效果。结果表明,渗透压力水头和渗透坡降分布不均匀性显著;水头沿轮廓线分布曲线根据水头衰减快慢可分为快速衰减段、衰减减缓段、平缓衰减段;透水闸底的渗透坡降从闸室中轴线向端部逐渐增大,闸墙底部的渗透坡降从布设板桩一端向未布设板桩一端逐渐增大;在板桩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后板桩相比前板桩能够显著降低闸墙底部的渗透压力,但前板桩对闸室的出逸坡降和闸墙底部渗透坡降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欧田水库大坝出现的渗流稳定问题,文中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大坝渗流场进行计算分析,并讨论在正常蓄水位下的四种不同防渗措施,得到四种防渗措施的溢出点高程、浸润线的各节点水头、渗透比降及渗流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欧田水库大坝的最佳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亲自尝试,发现了温度场和渗流场理论公式的相似性,而后把ANSYS热分析模块应用于计算渗流浸润线,把有限元计算与模型实验并举,设计并进行了有防渗面板无防渗墙、有防渗墙无防渗面板和既有防渗面板又有防渗墙三种实验方案,得出了ANSYS图像与浸润线变化趋势的内在联系,进而研究了多种防渗措施对土坝浸润线的影响。得出了心墙对次堆区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无法对主堆区渗流进行有效的限制;防渗面板耐久性较差,但却可以减缓渗流速度和减少总渗流量;防渗面板和心墙联合使用,效果最佳等结论。  相似文献   

6.
某高面板堆石坝在蓄水初期,大坝渗流量与库水位相关性明显,最大渗流量达到1,688.88L/s。通过地质条件和渗流监测分析,发现坝基及绕坝渗流主要为裂隙性渗漏,坝址区地质条件较差及帷幕深度和广度不够是渗漏的主要因素;右岸绕坝渗流量较大,坝基及左岸渗流量相对较小;采用防渗工程处理措施,处理效果整体较好,但目前渗流量量与同类工程相比仍偏大,应继续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7.
从河道地下水稳定渗流的解析解、有限元解出发,分析了河道坡面上的渗透坡降的分布规律,得到了自由出渗坡面上土颗粒的临界渗透坡降计算公式.开展了地下水渗流对岸坡稳定影响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河道崩岸发生、发展机理和演变过程.从防止坡面发生渗透破坏和降低浸润线、减少渗流量两个角度,研究了防治崩岸的渗流控制措施,重点研究了土工织物和排水减压井在降低渗流破坏、增加边坡稳定性的效果.最后介绍了土工织物设计准则和排水减压井渗流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拱坝地处深切河谷,岸坡陡峻,岩体卸荷强烈,地质条件复杂。水库蓄水后,坝基岩体将承受较大的渗透水压和渗透坡降,渗流控制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结合我国西南地区某高拱坝工程,建立反映坝址区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枢纽布置和防渗排水系统的三维整体有限元模型,采用排水子结构、变分不等式以及自适应罚函数相结合的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厂坝区三维渗流场的分布特征,并评价了防渗排水系统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厂坝区防渗排水系统排水降压效果显著,不仅厂坝区的地下水位和渗漏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且主要断裂构造的渗透稳定性满足工程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新疆某水电站砼面板堆石坝渗漏问题进行了渗透稳定计算和渗流计算分析,其研究重点是通过对F32断层的渗透稳定试验,结合三维渗流数值分析和电网络试验结果,了解坝区渗流状态,优化防渗工程措施,为工程处理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道港口》2016,(6):641-645
针对云南某尾矿库蓄水后可能存在的绕坝渗漏问题,在充分分析坝址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坝址区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二期满库洪水和正常运行工况下地下水的渗流情况。计算结果表明,下游坝坡坡脚处地基渗流溢出处的水力梯度较大,建议在下游坡脚3~5 m范围内地基土层表面布设厚度为0.8~1.0 cm的透水反滤碎石层;同时,由于坝基渗漏量较大,建议在坝体底部铺设土工膜,减少两岸绕渗,降低坝体的浸润线。  相似文献   

11.
对于受连续降雨影响而产生渗流破坏的粉质航道岸坡,通常应采取设置反滤层、防渗墙等措施。针对苏北地区某航道护岸工程现场,提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板桩墙作为防渗墙,并对防渗墙在不同位置时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护岸挡墙后一定距离设置一定入土深度的板桩防渗墙,可有效延长渗径,大幅降低降雨入渗导致的坡面位移,保证了岸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对高桩码头重力式挡土墙接岸结构的岸坡,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分别针对挡土墙前后土体高差、岸坡坡肩宽度、岸坡坡比等因素对岸坡尺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合理增加挡土墙前后土体高差,并在保证岸坡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的减小岸坡坡肩宽度、增大岸坡坡比,可以有效减小后方承台的宽度,从而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海南逸盛PTA项目取水头沉箱、取水箱涵及取水泵站基坑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采用间隔分序法施工工艺冲孔成槽,主、副孔间残留及槽段接头部位采用钻劈法进行修整。墙体物理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止水防渗效果较好,整个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几乎无渗水现象发生,为基坑内水泵房干地施工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4.
田鹏  付旭辉  赵航 《水运工程》2021,(2):126-130
玉带洲位于长江下游段,岸坡后方存在大型湖泊,坡后渗流问题较为严重。为确保岸坡安全,提高岸坡整体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量,需要对岸坡进行合理的防护处理。通过物理模型分别模拟岸坡在特拉锚垫防护结构、裸土段的渗流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设置若干观测点,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岸坡渗流前后三维地形图,观测岸坡设置点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渗流后有特拉锚垫防护结构的观测点最大位移量为2 cm,裸土段最大位移量为5.1 cm;特拉锚垫段渗流前后的地形图趋于吻合,说明特拉锚垫对于坡后渗流有较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以谷竹高速公路青峰滑坡为例,采用反演系数法和传递系数法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复杂的地形、工程地质条件、松散破碎的易滑地层、不利的软弱结构面等是滑坡形成的内因;引水隧道中水对边坡长期的渗流和对岩土体的软化作用是滑坡形成的外因。根据计算结果,采用削坡减载、抗滑挡墙、立体截排水和路基反压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介绍防渗墙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施工的主要工艺流程,以及施工过程和墙体的质量检查方法.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止水,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防渗效果好,可靠性高,为基坑开挖提供干地开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伍琪琳  焦淑贤 《水运工程》2018,(10):189-193
渗漏问题的难点在于渗漏点位于地下,无法直接观测,既难以直接断定是否渗漏,又难以确定渗漏的具体范围及评价堵漏措施的治理效果。某大型干施工挖入式港池项目,根据监测异常现象(位移速率过大、累计变形大、气泡、涌水等)并结合监测数据发现了围堰渗漏隐患;通过堰体各区段实测水位相互对比及与理论计算水位对比,确定渗漏范围;通过堵漏前后的日水平位移、堰体水位、渗流量的对比,评判堵漏措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土石坝中建设防渗墙后,墙身会对坝体的渗流场和应力场产生一定的隔断作用,从而改变了相应的渗流场和应 力场,对坝坡的整体稳定产生影响。依托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运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增建防渗墙前后的 上、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引入计算收敛、土体位移、塑性贯通等3种失稳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坝坡的安全 系数。分析得出:建设防渗墙后,上游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增加,从而使得整个坝体的 稳定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盛波  邓凌谨 《水运工程》2019,(3):141-145
针对株洲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主体基坑渗漏问题,基于在基坑开挖现场对基槽的观察与检验工作,进行基坑渗漏原因分析。按含水介质和分布特征,划分基坑渗流类型。通过对渗流量和渗透变形的观测,分析各渗流类型的渗流特征和工程影响。根据渗流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借鉴一线船闸基坑的设计、施工经验,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满足结构体对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为内河船闸工程地质勘察提供查明水文地质条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