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想起童年的往事,从小我就对各种玩具汽车很着迷,在去小学的路上我都可以轻松地辨认出各种汽车的品牌及型号。那时的我自然也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厉害人物”,遇到不认识的车型都会来问我。  相似文献   

2.
于民 《汽车运用》2008,(2):16-16
在美国人使用汽车的早期,偷车就成为一个全国性的问题。那时,大多数的汽车只有最简单的“开一关”式的点火开关,不用钥匙,也没有锁,这就给偷盗汽车的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3.
魏鸿 《驾驶人心理》2007,(5):121-123
在滇西老家,我还小的时候,父母的厂里曾有一辆车,是一辆由三匹马拉的大车。每次这辆车出车时,我和厂里的一群孩子就会拼命地追上去,“驾——驾——”地边喊边跟着跑。有时手里也会拿上一个铁环,模仿着驾驶员握方向盘的动作,嘴里哼着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呜——呜——”,不时的也会喊出:“嘟——嘟——”汽车的喇叭声。打那时起,驾车便成了我儿时的梦想。  相似文献   

4.
郑有娣 《车时代》2014,(5):21-21
在雷克萨斯还被叫做“凌志”的时候我就认识它了。那时我在上高中,依稀记得每当放学就会有一辆“三点零五分”LOGO的车停在校门口,接走我们学校最帅气的校草。那时感觉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即,每天的怦然心动就在放学的那一刻,看着他上车,看着那辆“三点零五分”缓缓的消失在车流中。后来才知道那个顶着“三点零五分”LOGO的车叫“凌志”。也不曾记得“凌志”何处让我如此的印象深刻,或许是那时的情窦初开让它深深地印在脑海中。慢慢长大的同时I这个社会也在迅速地变化,“凌志”这个名字已经被“雷克萨斯”所取代。但“三点零五分”的LOGO始终让我保持着心动。  相似文献   

5.
聊车     
说起车,我马上就有十二分的热情。记得在北京时没有多少钱就买汽车报纸或者二三元钱的汽车周刊,不怕你笑话,我能把吃饭的几元钱买汽车杂志。想想那时穷困潦倒的境遇我都没有忘记汽车梦。后来到东北大连做业务,情况就好起来。再也不会为几元的书钱饿肚子。汽车周刊、汽车族、汽车之友、汽车时尚报……从2004年以后我就只买《汽车驾驶员》了,不为别的,简单实用,贴近民众,还可以学到不少汽车知识。  相似文献   

6.
很多的男人把爱车称之为自己的“小老婆”,当然我也不例外,也拥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小老婆”——我的第一辆车GOL“旋风”。在欧洲人眼中,汽车是工具;日本人看来,汽车是商品;在美国人眼中,汽车是享受,在我的眼中她既是代步工具,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新速腾是本月的热点车型,几乎所有网站都将它与老款车型进行了彻彻底底的对比,结论也出奇地一致:“新速腾减配了”。 对于这个结论,我不敢苟同。我上大学那会儿也是个“技术控”,一辆车要是没些技术亮点,根本入不了我的法眼。如果那时让我给新速腾下个结论,也会很片面。可是,当我走出校园,在汽车媒体圈试过7年车之后,我所理解的汽车,已经从工业品逐渐转化为商品,而评判汽车的角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你问我答     
《汽车导购》2006,(3):16
我选FSI 尊敬的《汽车导购》各位编辑: 我是一名十足的汽车爱好者,特别是对德系车更是情有独钟。从2002年至今,我一直开的是捷达,现如今有了一点积蓄,“换车”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经过多番考虑,我将目标最终锁定在新奥迪A6 L上,但是对完竞选择“大嘴”系列的哪一款一直拿不准,抛开内饰、配置不说,只谈谈A6 L 2.0T FSI和A6 L 2.4这两款发动机的区别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春季到了,雨季也跟着来临了,对于江南的私家车车主而言,炎热的亚热带气候让自己的爱车也需要既防旱又防涝。本人就深有体会,最近的雨水天气让我心爱的小车变得斑斑点点,开车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的。对于汽车而言,防“涝”这项“工作”很重要,因为雨水打湿的不仅仅是行车的好心情  相似文献   

10.
蒋苏 《轿车情报》2004,(6):24-25
嘿,我这人天生就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听父母说,还在襁褓中的我就喜爱将鼻子凑到汽油上去,至于看到来回呼啸而过的汽车更是两眼发直冒绿光。  相似文献   

11.
与汽车结缘我出生在福州的连江,但没吹上几天的温润海风,父亲就在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扛着支援闽北建设的大旗,一家人转移到了到处是大山的南平邵武。来到邵武后,父亲被分配在了林业汽车保修厂。那时的人都会有一种让自己的儿子子承父业的想法,父亲也不例外。于是在保修厂,父亲就会经常考我各种关于汽车的问题。比如指着保险杠,要我说出名称,一旦答不出,就会敲我的脑袋。父亲在那时也经常开着车子出差,早出晚归。特别是春天的闽北,往往是暴雨几天不断。只要父亲出差,一家人就要在让人心慌的电闪雷鸣中等待父亲的归来。也许这辈子注定不是我选择了汽车,  相似文献   

12.
读者来信     
《汽车杂志》2012,(11):310-310
亲爱的编辑,你们好!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接触汽车时,我就彻底被这复杂、精密、令人热血沸腾的机器迷住了,从此下决心跟汽车打一辈子交道。后来父亲打算买车,开始带回家一些形形色色的汽车杂志,我也是那时开始深入了,解汽车的。父亲问我订阅哪一本杂志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AM。时间证明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13.
读者天地     
《汽车杂志》2006,(5):190-193
我的汽车人生 回想起我第一发见到奔驰,那是10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刚刚高中毕业,从此有了时间和条件接触汽车,认识汽车。  相似文献   

14.
刘怡  黄岩  张芸 《汽车运用》2004,(12):16-16
预计到2020年,由于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汽车将比它们的主人更加“聪明”。人们驾驶着“聪明”汽车,就像骑手坐在训练有术的骏马背上一样轻松自如。那时,“聪明”汽车将成为与人类生活最亲近和密不可分的智能机器,它可以在旅途中为我们做许许多多事,能让我们在行驶的路上放松心情,尽享悠扬的音乐,尽赏窗外的美景,甚至可以伸展一下疲惫的四肢,小睡一会儿,赶走身上的困倦。  相似文献   

15.
《轿车情报》2012,(7):215-215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见到带有“V”字设计的汽车,那么它多数就是著名的汽车品牌——凯迪拉克。“V”代表着胜利,代表着征服。对于凯迪拉克品牌来说,它更是代表着最纯的产品精髓。每当一辆凯迪拉克从我身边经过时,那股气场、那股优雅、那股豪华让我相信这都是别的汽车无法散发出来的。而正是这个独有的吸引力把我引向了凯迪拉克V—Day的现场。让我再一次能够在世界顶尖车手的表演下欣赏一回“V”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王辉  田岩 《车时代》2010,(9):200-201
和别人不同,张文勇收藏车模是从收藏真车开始的。 那是在1996年,张文勇开车经过一个小区,看见停车场里停放着一台老红旗轿车。刹那间,他心中潜藏着的汽车收藏梦想被激发了。“以前对汽车只能说是喜欢,但那一次,真的被老红旗慑人的气势给迷住了。我收藏汽车和车模的历史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赵航 《专用汽车》2010,(8):14-14
<正>30多年前,我还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那时,"文革"刚刚结束,我是一名汽车维修工。国家恢复高考后,我考上了大学,因为热爱汽车,所以选择了汽车专业。从20多岁起接触汽车到现在,我始终从事着与汽车相关的职业:从汽车维修工到大学汽车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的士速递     
“猜猜这是什么?”吴伟递给我一个硬盘般的金属盒装置,提示我这是汽车的一个零件,并让我注意零件铭牌里的箭头标志。这是我们坐在吴伟的办公室里跟他聊天、说到汽车时的一幕。汽车在吴伟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既是他的专业,也是爱好,更是职业。虽说汽车类的机械我也曾亲手拆装过,但接过吴伟递过来的零件,却实在是一点儿也不眼熟。  相似文献   

19.
正就在前不久,我最欣赏的汽车设计师,日产汽车首席创意官,66岁的中村史郎先生,宣布退休。当得知中村史郎退休的消息时,我心中颇感失落。我与中村史郎的初次见面还是在十余年前。当时日产汽车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刚刚进入中国,而作为首席设计师的中村史郎也随之来到中国,向中国媒体介绍英菲尼迪的设计理念和独特价值观,就是在那时,我对他进行了第一次专访。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的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公司的老总们曾对记者愉快地说:“没错,中国确实存在产能问题。”那时,产能不足还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