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叶顶间隙对乘用车汽油机增压器涡轮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中设定3种类型的涡轮叶顶间隙变化,分别为单独叶片进口间隙变化、单独叶片尾缘间隙变化及叶片进口间隙与尾缘间隙同步变化,每种类型间隙设定了不同间隙尺寸,在稳态条件下对3种间隙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叶片进口间隙与尾缘间隙同步变化时对涡轮效率、输出功率及涡轮出口温度影响最大,单独叶片进口间隙变化的影响最小;叶片进口间隙与尾缘间隙同步变化对涡轮输出功率与涡轮出口温度的影响基本是单独叶片进口间隙变化和单独尾缘间隙变化影响的叠加;叶顶间隙对涡轮流通能力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间隙尺寸的增大,叶片通道后半部分叶顶附近总压出现高数值区域,涡轮出口马赫数增大,从而降低涡轮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从汽车的使用来讲,标准的配合间隙与符合要求的平衡是汽车动力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使用成本的可靠保证。汽车上有严格标准要求的间隙很多,如发动机部分的气门间隙、活塞间隙、活塞环间隙、活塞销间隙、正时齿轮间隙、连杆轴承及曲轴轴承间隙等。汽车上要求的平衡也很多,如活塞自重的平衡、压缩比的平衡、喷油量的平衡、制动间隙的平衡、轮胎的动平衡及轮胎压力的平衡等。  相似文献   

3.
气门间隙的调整方法很多 ,常见的有单缸简易调整法、双排不进调整法等。这些方法对有些发动机的气门间隙的调整就不太准确 ,影响了发动机的功率输出。为准确地确定气门间隙的调整顺序 ,正确地调整间隙 ,下面介绍一相位确定气门的调整顺序的方法 ,简称相位调整法。1 调整原理图 1 气门间隙变化的三种状态凸轮面上对应的气门间隙的变化可分为三个状态 (图 1 ) :气门间隙最大状态 (可调气门间隙 )、气门间隙变化状态 (不可调 )、气门间隙最小状态 (无间隙 ,不可调 )。气门间障变化状态是一个过渡状态 ,约为 5 0°左右 ,因此避免在气门开启前 …  相似文献   

4.
与起动机小齿轮动作相关的间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周泉 《汽车电器》2002,(6):53-54
在构成起动机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着很多的间隙.例如有电枢的轴向间隙、电枢与磁极的气隙、动铁心间隙等为实现各种目的的间隙.为了使起动机的小齿轮正常动作,也有几个相关间隙,见图1.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出停车让行交叉口机动车的临界间隙值,调查了上海市不同区域(中心区、郊区等)和不同类型(十字形、T形)的14个交叉口,提取各交叉口不同流向(主路左转、支路直行、支路左转)交通流之间的穿越行为特征数据.基于Raff方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法,对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获得了不同类型交叉口不同流向的临界间隙值,将实测值与HCM2010中的推荐值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T形交叉口和十字形交叉口的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明显不同,其中342型交叉口各流向的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值明显大于322型交叉口各流向的接受间隙和拒绝间隙值;支路左转车流的实测值大于HCM2010的推荐值,而其他流向的实测值均小于HCM2010推荐值;不同区域的交叉口各流向临界间隙值不同,越靠近外环,机动车临界间隙越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取力器圆锥滚子轴承结构及轴承间隙及传统的调整方法,针对现有取力器锥轴承间隙调整的不足之处,根据三点检测法设计了一种新的取力器锥轴承间隙调整检测量表。锥轴承间隙调整检测量具的使用保证了取力器输出轴轴承间隙量化,不仅满足设计、质量要求,提高了检测结果重复性、稳定性、精确度,还解决了传统轴承间隙测量方法不能满足装配节拍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型车用柴油机气门间隙调整片存在的可靠性问题,开展气门间隙调整片的故障树分析,研究气门间隙调整片的失效机理,建立基于发动机耐久性考核试验剖面的气门间隙调整片可靠性模型,并对气门间隙调整片的既有可靠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结构、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研究气门间隙调整片的可靠性增长措施,运用可靠性模型对可靠性增长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试验验证。研究表明,气门间隙调整片的故障模式为接触疲劳破坏,通过采取优化结构和工艺参数、更换材料等可靠性增长措施,气门间隙调整片的可靠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对多孔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注水的方式对规范法骨架间隙率测试方法进行改进,对比了改进法和规范法测得骨架间隙率的规律性.进一步通过改变粗集料级配组成的方式,分析了粗集料骨架间隙率对多孔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体积指标的影响,以及马歇尔稳定度、飞散损失、动稳...  相似文献   

9.
1、方向盘游动间隙的检查 方向盘游动间隙的检查如图1所示。对于手动转向,标准值在26.6mm以下,极限值为50mm。如果所测得的数值超过检修极限值,应检查转向齿轮游动间隙和球状接头的轴向游动间隙。  相似文献   

10.
JL462Q汽油机主要用作长安、松花江、昌河、汉江与吉林等微型汽车、石油地质钻探、小型叉车、小型汽油发电机组及空调机组等的动力装置。汽油机的整机质量取决于产品的结构参数、零部件加工精度、零部件清洁度及装配质量等。而装配间隙是保证装配质量的重要因素。汽油机的装配间隙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副的间隙(含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如曲  相似文献   

11.
正汽车气压鼓式制动间隙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为有效解决制动间隙不易直观测量的难题,笔者设计了一款简单、使用的检测工具——制动间隙检验标尺,再加上笔者设计的检测方法,可以快速直观地检查汽车制动间隙。  相似文献   

12.
刘玉梅  苏建  陈熔  宋年秀  李辉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9):146-149,154
建立汽车传动系松旷间隙的数学模型,提出将汽车传动系内部松旷间隙用汽车驱动车轮在汽车纵向平面内的摆角和支承台板的位移来表征,并通过作用于支承台板上的驱动力与台板位移之间的特征曲线来自动测取汽车传动系松旷间隙的方法,既实现了传动系间隙的自动检测,又解决了目前检测线上不能检测发动机前(后)置、前(后)驱动汽车传动系松旷间隙的问题,提高了松旷间隙测试精度和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并开发了基于网络传输的传动系松旷间隙自动、快速检测设备。  相似文献   

13.
汽车车轮制动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摩擦衬片会不断磨损,使摩擦副之间的间隙变大,导致制动踏板行程变大,影响制动性能,所以必须要求该间隙始终保持某一适当值,通常需要车轮使用者不断地调整制动器,这给使用带来了不便。目前,一些厂家的制动器采用了制动器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实现了间隙的自动调节。下面分别介绍两种常用、简单而有效的鼓式与盘式制动器的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及其工作原理。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制动分泵、制动蹄、回位弹簧及间隙自动调节装置等组成。如图1所示,间隙自动调节装置包括支撑杆、扇形棘轮及回位弹簧。每个分泵装有活塞、胶碗及弹簧。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8,(12)
以直桥和斜桥两种桥型为例,对我国公路钢桥标准疲劳车荷载作用下的钢板梁桥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腹板间隙大小、腹板厚度、主梁高度、混凝土桥面板厚度和横撑刚度对钢板梁桥腹板间隙面外变形的影响。参数分析表明,相关参数变化时,两种钢板梁桥中腹板间隙处应力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对比两种钢板梁桥的分析结果发现:斜钢板梁桥中腹板间隙处应力受腹板间隙大小的影响较大,直钢板梁桥中腹板间隙处应力受腹板厚度、主梁高度和混凝土桥面板厚度的影响较大;横撑刚度对两种钢板梁桥的腹板间隙处应力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出口专用车车桥总成制动器制动间隙问题,分析产生制动间隙的原因,由于制造公差而产生制动间隙,并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变化。通过对导致制动间隙变化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确定可优化设计的结构及合理的检测制动间隙的方法。将制动间隙按照圆周8点检测的方法改为2点检测可解决桥总成制动器制动间隙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对汽车发动机配气系统进行检查、维修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驾修人员,对于气门间隙的调整,只注意调整间隙过大的气门,而忽视了对间隙过小气门的调整。气门间隙过大,不但会产生气门摇臂与气门脚之间的撞击噪声,影响摇臂与气门的使用寿命,还会使配气机构的进、排气提前角向后推移。同时由于间隙过大又影响了进、排气门的开度。致使该缸的进气不充分或排气不彻底。但是,理论和实践证明,气门间隙过小的危害,往往  相似文献   

17.
内饰间隙面差的设定值直接关系到内饰产品的外观质量品质。文章通过对内饰间隙面差设定方法进行理论研究,结合影响间隙面差的尺寸链的计算,总结出内饰间隙面差以及公差的设定方法,明确了内饰间隙面差的设定原则,可为新车型在产品开发阶段的内饰间隙面差设定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间隙称为缸壁间隙。缸壁间隙的大小对发动机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每一种型号的发动机,生产厂家都会推荐出缸壁间隙的最佳值。缸壁间隙的大小,先测出缸套的  相似文献   

19.
摩托车用四冲程发动机进、排气门工作间隙的大小,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发动机进、排气门工作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由于发动机在工作中配气机构零部件会不断地产生机械磨损,从而使进、排气门工作间隙发生变化,所以在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中,需要对进、排气门工作间隙进行检查和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中建立了圆柱直齿轮间隙非线性系统动力学模型,综合考虑了齿轮沿基圆切向综合误差、轴承和齿侧间隙及时变啮合刚度,采用单自由度间隙非线性时变模型,分析了在不同载荷下齿轮由周期运动向混沌运动的转变,说明了载荷比对齿轮间隙非线性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