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秦 《东北公路》1999,22(3):66-69
本文对现行的各种规范采用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与经典临界荷载作了分析对比,认为不分土类特性而采用的统一限制塑性区开展极大深度Zmax=1/4B的习惯作法是不合理的。文中提出按限制塑性区开展比例未确定临界荷载,经与国标推荐公式验证,原则是方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条形荷载下不同泊松比地基土临界荷载的新公式,文中分折和讨论了该公式的计算步骤,并得出塑性区开展的最深点位置。通过实例进行计算比较,验证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文克勒地基板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基础,针对圆形荷载作用下的文克勒地基上无限大板达到其极限承载力状态时的破坏性状,即板顶出现环状裂缝,以板切向弯曲曲率是否达到其弹性极限弯曲曲率为准则将板划分为2个区域,环内屈服区釆用刚塑性假设,环外弹性区采用线弹性假设,联立方程求解,推演得到了文克勒地基板上作用圆形均布或刚性承载板荷载的极限承载力问题的解析解。分析了材料泊松比、残余弯矩比、荷载圆半径、荷载类型等因素对地基板的极限承载力、屈服区和环裂区范围的影响,并将分析结果与刚塑性解、其他弹塑性解进行对比。最后,归纳给出了2种荷载形式下的地基板极限承载力近似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板材料的泊松比对屈服区半径、环状裂缝半径及极限承载力影响不大;当荷载圆半径较小时,环状裂缝发生在屈服区,当荷载圆半径较大时,环状裂缝出现在弹性区;板残余弯矩比对环裂半径的影响随荷载圆半径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板残余弯矩比的减小,屈服区边界内缩,板极限承载力减小;在荷载圆半径相同时,刚性承载板荷载的环裂半径比圆形均布荷载的环裂半径略大,相应的极限承载力也稍大,最大偏差约为30%;在常见荷载圆半径范围内,刚塑性解的极限承载力比所提方法弹塑性解要大,偏差随荷载圆半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有限元法,研究了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滨海软基上车辆对低路堤路基沉降、顶面应力和塑性区发展的影响,提出长期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加固区上低路堤的合理高度,可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庆水 《世界桥梁》2003,(3):19-23,76
橡胶隔震支座在强烈地震引起的高剪应变下应能够保持稳定,因此,在设计中,准确确定临界轴向荷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临界荷载采用Haringx小位移理论来确定,该理论经过修正后,并通过一近似修正系数来计算大剪应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试验来确定水平位移或剪应变对临界荷载的影响,并研究近似修正系数的有效性。试验在一系列低形状系数的橡胶支座上进行,并对试验步骤和结果进行详细阐述。结果表明临界荷载随着水平位移或剪应变的增加而减小,同时表明实质临界荷载能力存在于水平位移等于支座宽度,但不为O时,同修正系数预测的一样,还将进一步表明近似公式在较小位移时并不保守,在较大位移时非常保守。将从试验中得出的临界荷载与有限元分析和非线性分析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比较表明大的水平位移对临界荷载的影响可以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关于斜拉桥桥面板局部屈 曲的临界荷载实用计算公式,并对提高桥面板的局部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和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选取站房7根钻孔灌注桩进行静载试验研究、测试了各桩的竖向极限承载、水平临界荷载、水平极限荷载结果表明:在采用正循环钻进成孔工艺的条件下,两种不同类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可分别取1 560、3 896 kN、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可分别取780、1948 kN,单桩水平临界荷载可取320kN,单桩水平极限荷载可取640 kN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能够满足工程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系杆拱桥作用在拱肋上的荷载性质进行了分析,采用能量法推导出无横撑下承式系杆拱桥侧倾稳定临界荷载的一般公式。指出系杆拱桥侧倾稳定存在有2种临界荷载,即自重荷载直接作用的临界荷载和吊杆拉力等效薄膜力的临界荷载,并通过算例对自重荷载直接作用的临界荷载所提出的方法和有限元法进行了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9.
基于黏土路基填料的改良需求,针对在黏土中掺入砂、砾的土石混合料,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围压、动偏应力、压实度、含水率条件下的大型动三轴试验,探讨了土石混合料填料累积塑性应变的增长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了ε_p/N与εp之间的关系,依据安定理论对累积塑性应变的增长类型划分为3个类型:增量破坏型、塑性蠕变型、塑性安定型,利用Dawson公式得出了安定临界荷载与轴力、围压之间的关系,为判断动力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石混合料的稳定性提供了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鲁稳  古少枫  侯宜润 《隧道建设》2012,32(5):649-653
深部洞室开挖因应力重分布而使围岩出现松动区、塑性区、弹性区,基于D-P准则对深埋隧道围岩破碎化分区提出划分准则,利用ANSYS软件分析不同埋深3个区域发展状况并与规范推荐荷载高度进行对比,揭示埋深对松动区、塑性区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p,Rc与埋深H近似呈线性关系,与芬纳公式走向基本一致;当埋深超过某一临界埋深时,松动区迅速发展而呈现指数型增长;松动区分布形态及范围随埋深不同而呈现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