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生活》2012,(4):28-30
所谓油电混合双擎技术,亦即丰田汽车的混合动力技术。众所周知的,次世代的众多汽车节能技术当中,混合动力技术是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具备最大的实用性,并且在驾驶者的主观使用感受上最贴近传统化石燃料动力的一项技术。而在这一方面,丰田汽车具有近乎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杨秀仁 《隧道建设》2022,42(3):345-354
首先,简要论述地铁车站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近10年的研究与应用情况,涉及结构设计、构件制作和施工工艺等系列关键技术。然后,依托长春地铁2号线试验站工程,从总体技术定位、结构选型、结构体系3方面阐述装配式结构技术方案,系统介绍科技创新研究内容和主要成果,包括接头综合技术、结构静力和动力力学行为、闭腔薄壁构件力学性能、榫槽接头注浆技术、接缝防水技术、大型预制构件生产技术、施工工艺和辅助施工装备、车站多专业一体化技术等多个方面,并分析其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总结推广应用情况。最后指出,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最初是为解决长春严寒冬季施工困难问题而研发的地铁车站工业化建造模式,工程实践证明, 装配式结构建造技术高质、高效、安全、绿色环保,不仅适用于其他城市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地铁车站建设,同样适用于建造地铁区间、人行通道、道路隧道、地下管廊等其他明挖地下结构,适用性非常广泛。  相似文献   

3.
ZF是全球最大的传动技术、转向技术和车桥技术的专业公司,1998年,为了将ZF客车传动及底盘技术集中在一个公司以便更有效、更专业地为中国客车提供支持,采埃孚传动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在中国注册成立,负责中国市场客车用机械变速器、自动变速器、车桥及转向系统应用技术、市场开发及销售。10多年来,ZF以其丰富的海外市场经验和先进技术理念与中国客车业同成长和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越来越影响着中国客车业,确定了其传动车桥、转向技术在中国客车专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世界汽车技术及发展动态(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达 《专用汽车》2002,(1):21-25
重点分析和介绍了世界汽车技术的现有成果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汽车整车技术,车用发动机技术,汽车电子技术,专用汽车技术及先进的制造技术等,全文分三期刊载,本期主要介绍了轿车的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和制造技术三方面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期,随着新一代凯迪拉克CTS中国上市,其3.6升SIDI缸内直喷发动机技术随之浮出水面,有关“缸内直喷”技术的话题再度热门起来。什么是缸内直喷技术,这项技术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来看。  相似文献   

6.
贾连辉  吕旦  郑康泰  肖威  冯琳 《隧道建设》2020,40(11):1657-1663
为解决竖井掘进机施工过程中竖向排干渣的难题,提出全断面竖井掘进机上排渣技术。首先,介绍上排渣系统的技术原理和排渣能力;然后,针对岩渣粒径控制技术、刮板输送机刮渣技术、刮渣盲区清渣技术、斗式提升机转渣技术进行研究;最后,进行不同推力和转速等多种工况下的掘进试验。结果表明: 上排渣技术可行,岩渣粒径可控,排渣系统运转正常。全断面竖井掘进机上排渣技术,为竖井掘进机机械化连续排渣提供了一种可行可靠的方法,有利于促进竖井掘进施工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刘小娟  夏运东 《专用汽车》2023,(11):116-118
从发动机、底盘两个层面梳理了车辆运检技术;以新能源车辆为特定车型,从电路检测、底盘故障分析两个视角,分别使用电子检测技术、图形检测技术获取新能源车辆的性能情况,并给出相应的运维技术;结合当前车辆检修运维各项技术的实践情况,引入车检运维新技术,即智能检车、数字车检等,以此全面完善车辆运检技术内容,保持车辆运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言论     
《运输车辆》2008,(5):67-67
在近几年的国内重型卡车市场中,主流技术大部分都是源自当年引进的斯太尔技术,即使是技术改进也没有脱离斯太尔平台,所以,我们公司在合资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个具有竞争力,并且能够满足现在和未来技术发展的合作伙伴,意大利依维柯公司完全具备这样的实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目前国内外管道更新非开挖装备技术现状,阐述3种管道更新非开挖常用装备技术: 破管外挤法装备技术、破管顶进法装备技术和吃管法装备技术。介绍3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及适用性,并分析各技术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列举各装备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顶管法和吃管法非开挖装备技术集成了刀盘破切开挖装置、压力平衡系统、保通系统等关键技术,保证新旧管道更新转换施工不断流的同时,对地表扰动较小、扩容管径适应范围较大,更能够适应未来繁华城区对管道更新的实际需求,代表了未来管道更新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为技术分析构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着重从信息不对称的新视角定义技术分析的本质和作用,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提出了技术分析新三大假设,阐明了技术分析具有的显著特征,论证了技术信息集的最大特殊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2008,(10)
2004年鑫源摩托风云再起,引进德国MUNCH公司等离子技术,并由英国SHINERAY监制,强势推出英国SHINERAY等离子发动机,演绎完美与极致,引发国际动力新革命!四年来,鑫源始终致力等离子技术在摩托车发动机上的运用,先后采用等离子气相沉积技术、电解氧化(PEO)技术、等离子镀膜技术等,不断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和耐磨性。鑫源等离子发动机的问世,将使“品牌鑫源”向“技术鑫源”过渡,由于采用了等离子技术,发动机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这更符合消费者的利益。产品上的改善,使年轻的鑫源具有了更加鲜明与完善的个性。目前经过充分隹备的“等离子精英型”产品,已在全国同步上市。  相似文献   

12.
电机检测是电机制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它严格监控电机的生产制造质量,同时也为电机设计者提供了相关实验数据,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能否达到良好的检测结果,还要受检验仪器、仪表与实验方法以及检测设备这些因素的影响,随着近年来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机检测技术与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电机检测技术与设备在精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作者阐述了当前电机检测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现状,指出电机制造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三种检测技术,即电机组件性能检测技术与电机位置检测技术以及电机转矩在线监测技术,并深入分析这三种技术与相关检测设备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奥迪在传统动力技术方面将会如何发展?我们未来的研究方向就是将我们已经很成功的传统发动机的优势技术和其他的优势技术进行结合,以挖掘更多的潜力。在效率和燃油经济性上面,比如说,在未来的几年我们将会加大直喷技术和可变气门升程技术的结合,还有就是将增压技术和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邓萍华 《专用汽车》2023,(10):78-81
随着时代的快速进步,传统的制造技术现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制造业的发展与需求,而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最大化地提升了汽车机械模具制造业的水平与质量,并且投资成本低,确保了信息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主要对数控加工技术与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究数控加工技术在汽车机械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为后期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和前景作了概略介绍,并从技术一经济的角度出发,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作了综合评述,并展望了电动汽车技术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智能网联汽车促进了交通运输的革新与发展,同时也伴生了网络安全问题,给用户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入侵检测技术作为一种轻量化的防御技术,能够通过建立的特征对攻击进行有效检测,从而完成对攻击的进一步分析与防御。从广泛使用的车载网络出发,调研了近年来针对常见攻击所提出的入侵检测技术,并对这些技术的特征与方法进行了划分,体现了不同技术之间的先进性与局限性,为车载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研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培祥 《运输车辆》2013,(23):38-39
未来,客车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势必越来越快,作为安全技术的重要一极,主动安全技术的作用也将目益凸显。  相似文献   

18.
王振伟 《专用汽车》2023,(12):80-82
首先介绍了智能制造与机电一体化的相关概念,然后阐述了汽车智能制造中应用机电一体化的必要性,分析了汽车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类型,探讨了汽车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最后研究了汽车智能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有效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为汽车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实现汽车行业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净化舱内空气,提升车内空气品质,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本研究基于高效安全的滤网吸附技术和离子净化技术,并采用车联网技术,配备必要的传感器,开发出一套智能车载空气净化系统。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型桥梁的修建工程不断地增多,更多的设计中包含了高墩技术。这种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是今后桥梁建筑工程的必然选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高墩技术的现状分析,从技术及现实的层面介绍了高速公路桥梁高墩技术的要点,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