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敬武  李雅  李立 《中外公路》2007,27(2):174-178
该文通过建立现代化公路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A的C2R模型和C2GS2模型,将天津市12个区县的公路网进行比较,综合研究各区县公路网的现有状况,重点分析天津市各区县公路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是可行有效的,可为天津市公路建设管理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DEA方法在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辉  隽志才 《公路》2005,(6):111-116
以提高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的灵活性、针对性、客观性、可靠性为目的,以公路网方案的技术性能特征与其服务区域的社会经济的适应程度为标准,对公路网规划方案进行优劣判断,从公路网提供的设施条件、便利程度和规划区域对公路交通需求两方面建立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论述了DEA方法在公路网方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根据实际数据,应用DEA法对吉林省各地区2002年现状公路网方案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是可行有效的,并且,与基于最优化原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相比,其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3.
公路网效益评价是公路网规划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对公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和协调性。考虑新型空间格局的发展要求,从路网运行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4个方面建立路网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路网基础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交通量数据等多源数据,借助TransCAD与ArcGIS工具对指标进行量化测算,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不同区域干线公路网综合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采用陕西省干线公路网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EA方法适用于对不同城市的路网综合效益进行超效率分析,西安、渭南、铜川、延安、榆林的效率值最大,宝鸡的效率值最小。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公路交通网络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路网规划方案的灰色系统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邹志云  李硕 《中南公路工程》2000,25(3):76-77,80
根据公路网的道路与交通特征参数指标,利用灰色系统评价模型,对公路网规划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最后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5.
主成分分析法在公路网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现有公路网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路网综合评价的新思路。主成分分析法以适当的主成分综合原始指标的信息,克服原始指标中存在的相关性等不良倾向;以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通过线性加权求和的方式得到公路网的综合评价值,有效避免了常用评价方法在权重确定中存在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并给出应用实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王琦 《东北公路》2003,26(2):132-133,72
在介绍主成份分析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公路网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方法中存在较强主观局限性的弊病,提出了利用主成份分析法建立方案综合评价模型的方法,并结合辽宁省公路网规划实际进行了实例应用。  相似文献   

7.
公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公路网规划方案的技术评价是公路网规划评价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国内外成果的基础上,对公路网规划的技术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做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公路》2018,(12)
为了合理评价地区公路网发展状况,制定地区公路网发展规划和策略,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网发展水平评价方法。依据公路网发展规模水平、运输规模、车辆发展速度来选取公路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选取的评价指标进行降维处理,以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再通过熵值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梯形函数构建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评价结果,建立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公路网等级耦合评价模型。通过广东省21个地市公路网评价的实例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经济圈公路网络适应性评价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经济圈公路网络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圈公路网络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加权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了DEA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方法的优点,以灰色关联分析为中心模型,通过复合DEA模型来确定每一个被评价对象(决策变量)中各点关联系数的权重向量,从而计算出相对最优的关联度,实现对评价对象客观的优先排序,避免了采用单一评价方法易受评价主体主观影响的缺点。最后通过我国长三角经济圈公路网络的适应性评价实例,对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验证,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0.
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清  金光浩  范怀玉 《公路》2007,(7):166-168
为了研究公路网现状与未来需求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05年北京市公路网现状评价为例,在分析新形势下公路运输和路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从公路网的结构性能和交通性能两方面入手,对评价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指标的选取进行了探讨,制定出一套公路网现状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此体系对北京市公路网进行了适应性评价,认为公路网的结构和交通性能与高效、快速的公路运输系统有直接关系,并将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