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桥梁预制梁预应力张拉采用传统的张拉设备,施工过程以人工控制为主,施工同步性差,人工操作误差大,不利于工程质量控制。智能张拉设备全程通过电子信息系统控制预应力施工,有效提高了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通过智能张拉实际运用,本文阐述了智能张拉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并通过与传统人工张拉进行对比,对其先进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智能张拉预应力技术发展迅速,在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智能张拉以其张拉过程的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保证了预应力梁的张拉质量,完善了施工过程的管理。而前卡式千斤顶在智能张拉中的应用,使智能张拉更加安全可靠、操作更简便、并且节省材料,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智能张拉与传统张拉的比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晓东  吴涛  刘德坤 《公路》2012,(4):144-147
将预应力张拉力精度、同步精度、伸长量测量准确度三个指标在智能张拉和传统张拉方式之间进行了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传统的张拉方式不能满足现行规范对预应力工程的要求,智能张拉方式能够满足规范要求、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4.
张绍成  陈家碧 《公路》2013,(5):51-54
根据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原理和计算方法,从张拉压力控制和张拉伸长值控制等方面分析比较了智能张拉工艺与传统普通张拉工艺的不同之处,智能张拉工艺实现了通过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整个预应力张拉的过程,既提高了预应力张拉水平,又避免了张拉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影响,对解决工程建设领域中预应力构件屡屡出现的质量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50米T梁两阶段张拉施工工艺,该工艺利用混凝土早期强度形成快的特点,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80%以上时张拉部分预应力,保证T梁出槽,在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实施全预应力张拉。通过实施该施工工艺,在确保和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工期。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国内公路桥梁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一种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及其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便捷,可靠性高,能有效解决目前张拉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高施工效率和确保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预应力张拉方式存在误差大、张拉精度低等缺点,容易给工程安全埋下隐患。本文通过分析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的原理和特点,并通过试验对比分析预应力智能张拉与传统张拉在张拉精度、拉力同步精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我国预应力智能张拉的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家会展综合体主体展厅为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中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的预应力张拉采用了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该套技术通过计算机将预应力张拉过程自动化,并能实施自动采集数据,将预应力张拉工序可视化,有助于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结合工程实例主要阐述智能张拉系统在某项目30 m箱梁中的应用,智能张拉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工张拉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预应力施工质量,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值得推广.在龄期相同、混凝土强度相近、外界温度大致相同的条件下,人工张拉的箱梁跨中起拱度小、张拉伸长量偏差大,而智能张拉的起拱度及伸长量接近设计值.  相似文献   

10.
杨毅  郑俞 《公路》2022,(4):202-206
先张法预应力T型梁是桥梁工程中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构件,预应力T型梁下部支撑构件的稳定性会对T型梁的制作及后期安装有较大的影响。以荣乌高速公路桥梁工程为例,分别对3种预应力T型梁下部的支撑构件张拉台座、传力支墩、端横梁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张拉台座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要求,边张拉台座的稳定性高于中张拉台座;预应力T型梁下的支墩均满足稳定性要求,系梁连接后的单排边支墩+中支墩组合形式下的稳定系数最大;端横梁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位于梁端部且靠近双T型梁槽口方向,最大压应力在槽口处有所减小,钢筋最大拉应力位于端横梁中部。  相似文献   

11.
在桥梁建设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张拉施工采用预应力张拉数字变频自动控制方法可有效提高张拉施工质量。预应张拉力可精确施加,力值控制精度±1%;预应力筋伸长量能准确测量及时复核,伸长量校核控制在±6%范围内;预应力同步张拉有效控制,同步张拉力值小于±2%;预应力张拉持荷时间有效控制在5min;严格执行国家实施新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内的张拉工艺流程,有效监管桥梁建设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智能张拉系统在张拉过程中采集的大量荷载及位移数据,以某高架桥为依托工程,以湖南联智LZ59N10型智能张拉系统的张拉数据为分析及验算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库文档数据转换处理,提出一种针对智能张拉过程数据的全数据分析方法。通过Excel文档绘制"荷载-位移"曲线,根据曲线的波动状态判断预应力束张拉过程的稳定性。若曲线较平顺、无过多锯齿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说明张拉过程较稳定;若曲线不平顺、波动频繁或波动幅度大,则说明张拉过程不稳定。通过主观判断的"拐点"观测法、数据拟合软件最小二乘法,分别分析"荷载-位移"曲线由弧线转变为直线的"拐点",以此选取初始张拉力百分率。两种分析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数据拟合法分析得到的初始张拉力百分率最大,与实际情况接近,较为合理;用"拐点"观测法时,通过选取曲线逐渐变成直线位置的荷载值计算得到张拉力百分率,并适当提高2%~3%作为初始张拉力百分率。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有机玻璃模型试验和MIDAS仿真分析,对京津公路立交桥D匝道桥进行了三种预应力张拉顺序的对比研究,详细分析了预应力对曲线箱梁桥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张拉顺序对预应力混凝土曲线梁桥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张拉顺序。  相似文献   

14.
预应力施工是大跨连续刚构梁桥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预应力张拉及压浆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桥梁的施工质量及桥梁运营期的服役状态。在预应力施工中采用预应力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效益。结合现场工程应用,提出了大跨连续刚构桥智能张拉及智能压浆标准化施工工艺,该标准化施工方法有利于促进预应力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预应力结构的安全,大大提高桥梁建设质量,值得在桥梁建设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以贵州石阡河特大桥主桥连续刚构施工为例,介绍了墩梁固结竖向预应力钢筋张拉及压浆的具体施工方法。该方法详细介绍了张拉和压浆时具体操作步骤,对竖向预应力钢筋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浏东 (浏阳—东门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中 ,千斤顶、油表配套校验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之间关系的方法、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的确定、预应力张拉操作要点及变形测定和张拉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大量的现役桥梁运行情况发现,不少病害问题来源于预应力张拉施工的不规范,在传统的钢束张拉施工中,过度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缺乏有效的过程质量控制,由此造成存在较大的误差问题,以致于整个预应力体系受到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智能张拉系统的应用,分析了钢束施工与智能张拉施工原理,对比了钢束施工与智能张拉的技术经济性,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智能张拉的优越性,证明其在控制预应力构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等诸多方面均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8.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张拉试验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施工的重要环节,为考察预应力张拉时混凝土空心板的影响,采用多点同步张拉顺序对30m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了张拉试验。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并探讨了在各级张拉荷栽下梁体应力及变形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金马大桥的桥面板、边主梁以及横隔梁分阶段一次浇注有别于传统的施工方法,可能会导致横隔梁中的预应力储备过于偏小和边主梁外侧可能因为变形过大而使应力超标,进而产生裂缝。文章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证明其横隔梁应力储备合理,边主梁不会产生裂缝,施工方法合理。此外对横隔梁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进行了施工阶段分析和研究,得出分批张拉预应力筋会使两道横隔梁中的应力更均匀合理的结论,对同类型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混凝土T梁的有效预应力,基于动测法建立了预应力与频率的数学模型,进行了3根曲线无粘结全预应力简支T梁的动力试验,探讨了刚度、偏心距与有效预应力的关系,给出了简支T梁的有效刚度及偏心距与预应力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对比了T梁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研究结果表明:在张拉预应力前期,混凝土T梁的基频随着预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后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该文给出的拟合公式在混凝土T梁的有效预应力识别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