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木结构矩形截面承重梁跨中拼接,拼接点没有任何连接构造,基本上失去了抗弯能力,出于外观的考虑,采用碳纤维片材加固,对此,导出拼接木梁极限抵抗弯矩公式。矩形截面拼接木梁用碳纤加固后弹性受力阶段抗弯承载力比原材全截面计算的承载力可提高25%。界限破坏时抵抗弯矩比原材全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提高约30%,提高值取决于木材受压比例极限与屈服极限之比,即由木材性质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已有成果与试验研究基础上,基于平截面假定和变形协调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结构的截面性能进行了参数分析,考察了碳纤维面积与初始应变对结构承载力、延性等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碳纤维加固量的新定义并分析绘制了其与受弯结构性能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加固结构承载力与延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与碳纤维面积及初始应变两个参数均呈正相关;构件延性、截面极限曲率与承载力的相关关系受构件破坏形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粘贴加固材料厚度与钢筋混凝土T梁极限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粘贴法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的极限承载力,运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别建立了粘贴钢板和粘贴碳纤维两种T梁常用加固方法的模型,分析了不同粘贴厚度下T梁的极限承载力,并对两种加固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梁的极限承载力不随加固材料粘贴厚度的增厚而线性增大,当加固材料厚度达到某值时,极限承载力便不再提高:当粘贴钢板厚度超过8mm,碳纤维厚度超过0.334mm时,梁的破坏形式由塑性破坏转变为脆性破坏;相对粘贴钢板而言.使用碳纤维加固T梁极限承载力提高较大。  相似文献   

4.
碳纤维布加固桥梁正截面强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碳纤维加固桥梁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式,推导出了采用碳纤维加固设计的计算公式和应满足的条件,并应用于某大桥的加固设计计算,大桥经过加固后维持了正常的通车和承载力。所建立的碳纤维加固设计计算公式可供同类加固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军 《桥梁建设》2003,(B05):87-89
介绍了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某立交桥加固工程中运用的全过程,通过对在施工中应力和位移监控实测值的分析,验证了碳纤维加固技术能有效改善结构承载力的事实,希望可以给以后的碳纤维加固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均没有给出预应力构件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的计算方法,基于预应力设计原理推导了预应力构件碳纤维加固承载力计算方法,以某3~50m预应力混凝土T梁碳纤维板加固工程为例,给出了粘贴碳纤维材料加固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计算过程,本文研究成果对预应力混凝土T梁加固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堤防结构定期维修加固是预防安全隐患,确保堤防设施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结合双向碳纤维网格在上海堤防设施维修加固工程的首次应用实例,介绍了碳纤维网格加固方法,分析了碳纤维网格加固系统在堤防维修加固工程中的适用性和先进性,探究了碳纤维网格受弯加固原理,推导了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为类似堤防维修加固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徐芳元 《公路工程》2009,34(2):118-120
混凝土桥梁在使用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承载力不足.碳纤维加固方法做为一种补救措施能有效的提高桥梁承载能力.模型试验表明碳纤维对提高梁体抗弯起到积极作用.对实桥的加固前后荷载试验表明碳纤维加固RC梁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T梁的试验与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研究成果中试件尺寸偏小的不足,对3根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大尺寸T形受弯构件实施静力破坏试验,并比较预应力加固与传统加固两种加固方式的技术效果,考察预应力技术对碳纤维加固效率的影响,分析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对构件截面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推导及提出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受弯构件的界限补强率以及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碳纤维加固可显著地提高受弯构件的承载能力,有效增大碳纤维材料的强度利用效率,改善构件的正截面应力分布,从而使构件具有较传统加固技术更优越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经碳纤维加固钢筋混凝土曲线梁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基础上,再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了加固前后曲线梁的变形特征、破坏形态以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经碳纤维加固后曲线梁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得到提高。碳纤维布不但参与曲线梁弯曲受力,同时也参与扭转受力。碳纤维加固在曲线梁抗扭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碳纤维布加固桥梁时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式,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为依据,提出了碳纤维布加固桥梁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应满足的条件,可应用于桥梁的加固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片材近来普遍用于桥梁加固领域。本文就一个的旧桥加固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碳纤维片材加固钢筋混凝土T梁的设计过程和施工工艺。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根据T梁的截面类型和相应的破坏模式确定抗弯承载力,确保碳纤维片材的端部锚固是设计的重点之一。按照正确的工序和规程进行施工,处理好碳纤维片材粘贴的工艺细节,是工程加固质量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分别对粘贴法和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条(带)法的加固机理进行了介绍,并运用断裂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论分别对这两种加固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这两种加固方法的对比试验,认为相对于粘贴法加固,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条(带)法加固是一种主动加固方式,它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的主动加固优点与碳纤维材料高强度性能集合在一起,可以大幅提高加固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愈合既有构件的裂缝。  相似文献   

14.
以义乌市某典型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研究背景,根据桥梁病害情况提出了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方案并针对加固要点进行分析,从施工监控的角度评判了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的效果。结果表明,体外预应力碳纤维板加固可以较好地改善桥梁结构的线形和受力状况,提升桥梁的安全冗余度,能满足加固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以某钢筋混凝土无桥台斜腿刚构桥为例,结合碳纤维布及新增横隔梁的加固工艺,介绍了碳纤维加固方法的施工工艺及要点。通过有限元软件对加固后桥梁建模计算,并进行桥梁静载试验对加固后桥梁承载力进行评定。对比加固后的荷载试验实测值与理论值,认为加固后桥梁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利用混凝土三向受压原理,采用半经验半理论公式对桥梁工程中广泛采用的钢筋混凝土螺旋箍筋柱应用碳纤维片加固后的承载力进行分析,得到加固后结构承载力的提高值。  相似文献   

17.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空心板桥极限承载力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进行加固,为了了解加固后的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极限承载力,利用Midas/FE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加固后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极限承载力的全过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对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进行加固,可以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高强特性,减小钢绞线及混凝土的应力,改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受力性能,延缓裂缝的产生;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屈服荷载、极限荷载,使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增大空心板的刚度,使空心板的挠度明显减小,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面对日益艰巨的公路隧道修复加固任务,碳纤维补强技术以其施工便捷、高强高效、耐久性好,扰动小等传统加固技术不可比拟的优点,有望被应用于隧道衬砌加固领域。本文针对碳纤维补强公路隧道衬砌,按荷载结构法,以碳纤维补强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截面承载力、裂缝和变形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裂缝发展分析方法,初步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碳纤维补强公路隧道衬砌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本文研究成果将为碳纤维加固修补公路隧道衬砌结构提供设计依据,推动碳纤维补强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高强钢绞线网加固RC梁抗剪剥离承载力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高强钢绞线网加固的RC梁抗剪剥离承载力,对9根抗剪加固梁进行试验测试,并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了加固方式、原梁配箍率、混凝土强度、剪跨比、钢绞线用量、二次受力等因素对剥离破坏承载力的影响,并建立了抗剪加固剥离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持载加固构件的剥离承载力不一定低于完整加固构件,但持载程度增加,剥离承载力降低;随混凝土强度和原梁配箍率提高,剥离承载力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不同加固方式的加固构件,其剥离承载力均随钢绞线直径的增大而提高,且提高幅度逐渐降低;随剪跨比增大,剥离承载力降低;所建抗剪加固剥离承载力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之比的平均值为1.006,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公式可用于快速评估抗剪加固梁剥离承载力.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碳纤维布加固RC梁的ANSYS模型,选择合适的单元材料(碳纤维布选择Shell41单元,砼选择Solid65单元,钢筋选择Link8单元),选取6个可能对碳纤维布加固钢筋砼梁抗弯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得出了试验梁的荷载挠度曲线和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值,研究了这些参数变化对加固梁承载力、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