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运维过程中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以石家庄地铁1号线西王站为例,介绍了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运维管理系统的框架设计和模型构建,并着重阐述了数据集成处理、设备维护模块设计、三维可视化管理、搜索和定位模块设计及维护记录模块设计等功能设计内容,分析了在维护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BIM为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的维护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可视化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调度集中维护需求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对综合维护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功能进行设计,采用专家系统实现故障处理向导,并扩展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征稿通知     
<正>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在设计、生产、施工、运营等诸多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提高供电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供电质量,解决施工建设及运营管理单位在铁路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新技术难题,总结推广电气化铁路供电电力可靠性与运营维护管理方面的新技术和科技成果,中国铁道学会电气化委员会及运营维护分委员会拟于2015年9月召开"电气化铁路供电、电力、运营维管安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WinHP制票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包分发和维护不便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数据包分发与远程维护的设计目标,介绍了远程维护系统的数据包分发和远程维护的框架结构以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铁路隧道病害已然成为威胁我国铁路安全运营的重大问题。本文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系统地对铁路隧道耐久性的失效问题和提高措施进行分析思考,探索隧道耐久性的设计要点,提出了隧道施工的控制要领,用以延长隧道构造寿命,希望对隧道的施工设计以及维护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刘隽  孙洋  张华 《铁道通信信号》2010,46(12):11-13
介绍了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中电务维护功能的分析、设计以及实现的技术要点。以规范的软件工程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三层结构的服务器—客户端软件架构,并配合相应的软、硬件部署方式,最终实现了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电务维护子系统,达到了运维融合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7.
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在首都机场线已经成功运营,通过对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总体运营、全自动驾驶、车辆维护、轨道维护、牵引能耗及车辆国产化等情况进行调研与后评估,发现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当初设计目标,运营维护情况良好,归纳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优缺点。在后续直线电机线路设计中,借鉴相关运营经验,充分考虑运营维护的便利性和经济性,并将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各子系统统筹考虑,如车—轨匹配、车—信号匹配等,达到全系统的最优。对于中运量、小半径曲线、大纵坡路段较多的线路,直线电机运载系统具备较好的适应性。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中低运量线路规划与车辆选项提供相关经验,并为选用直线电机运载系统的线路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及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HXD3型机车撒砂装置设计、维护及检修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了机车撒砂不良的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明确了日常检修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勘察设计企业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呈现多元化趋势,从业人员数量急剧扩大,但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市场准入机制还不够健全,勘察设计资质维护与人才管理的矛盾日益突出.从勘察设计企业面临的形势着手,重点以铁路勘察设计企业为例,分析资质维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务维护人员日常工作需要,设计研究了TDCS/CTC综合维护系统.通过部署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TDCS/CTC设备、网络状态、软件业务状态以及相关故障报警统计管理的综合性监控维护系统的实施和运行,真正有效地改进了日常维护工作的管理手段,使之成为建立在信息化平台上的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桥梁钻孔桩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钻孔桩基础在高速铁路桥梁设计中得以广泛运用。桩基础类型的选择及设计多受地质、墩台类型等影响,制约因素多,尤其是应用于高速铁路设计时,其承载性能直接关系到高速铁路的舒适度以及运营安全。根据在实际工作中的设计经验,从宝鸡至兰州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桩基础设计要求入手,在桩基础类型选择、桩长拟定、单桩承载力确定这几个方面阐述了高速铁路桩基础设计要点,对其他高速铁路桩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开发基于数据库的铁路信号一体化设计平台是解决当前各个辅助设计软件存在诸多问题的方法之一。通过分析铁路信号工程图纸反映的信息特点,提出了室内外信号工程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原则及数据流模型,并采用定义外键等数据库技术建立铁路信号工程关系型数据库。平台以该数据库设计方案为基础构建,已在铁路信号工程设计中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规平面地形图二维场景存在的缺乏立体感、不直观的问题,提出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铁路三维大场景构建方案、铁路三维大场景构建技术流程及数据格式标准化、数据预处理、数据轻量化处理和数据组织管理方法。同时,设计研发了铁路三维大场景应用系统,阐述了系统研发目标、总体架构和系统功能。实践证明,所设计的系统可以为铁路设计人员提供一个更加直观、全面、真实的三维空间设计环境,能够满足铁路工程线路三维虚拟踏勘、专业设计验证和方案三维展示分析等勘察设计工作需要,提升铁路勘察设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发展方兴未艾,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特别是高速铁路列车开行停站方案设计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引入高速铁路客运节点等级划分的理念和方法,着重分析高速铁路客运节点等级划分的意义和方法,并建立基于节点分级的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设计策略,最后以京广高铁为例进行案例分析,得到设计策略结果和结论。  相似文献   

15.
以哈大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为背景,着重论述高速铁路转临时便线接触网过渡设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处理方法。通过对多个设计方案在技术标准、对运营高速铁路的影响、施工难度、经济评价等方面对比分析,提出准确定位高速铁路临时便线标准,避免在运营高速铁路线路两侧设置临时便线用接触网支柱以及灵活运用永临结合设计原则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正向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铁路工程BIM设计相比建筑工程具有涉及专业多、专业接口复杂、与地形地质关系密切的特点。在现阶段,由于专业间BIM资源不能很好地相互利用,铁路工程BIM仍以单专业翻模为主,各专业开展BIM正向设计困难。对此情况,选取银西高铁项目为研究试点,以本特利平台系列软件为基础,按照铁路工程设计一般流程,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铁路工程正向设计技术路线。提出一种铁路工程BIM设计协同管理和正向设计方法,并对铁路BIM标准进行初步应用,为今后开展铁路工程全专业BIM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BIM技术应用是一次设计手段的变革,站场专业是铁路工程中的龙头专业,是BIM技术应用的重点专业,站场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对整个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论述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现状。以站场专业利用BIM技术作为设计手段为目的,从设计软件、标准、基础数据和交付平台等方面对站场专业BIM技术应用提出解决对策;提出站场BIM设计软件研发的两种方法。以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为基础对站场IFD标准进行扩充和完善,以站场和航测专业的数据接口为例对站场设计从二维到三维转变时的接口数据适应性调整进行说明。通过对站场设备添加可定位的身份编码,在自主研发的BIM综合管理平台上构建铁路站场专业三维信息模型组织结构树。  相似文献   

18.
为推动BIM技术在铁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方便铁路行业选线设计人员了解BIM平台进行铁路线路建模,结合上海—南通铁路(简称:沪通铁路)试点项目,详细阐述BIM平台—Bentley PowerCivil的三维地形建模模块、线路选线模块和选线设计流程。建立的三维地形模型和线路三维模型为桥梁、地质、站场等专业建模提供了基础数据。 Bentley PowerCivil平台在沪通铁路试点项目中的成功应用,可为今后基于该平台开展线路BIM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铁路中间站平面辅助设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铁路中间站平面设计中地形复杂、约束条件丰富,计算统计多而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占用了设计人员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ARX的AutoCAD二次开发,采用MS Access 2003数据库系统,用VS.Net 2005、Object ARX 2007作为开发平台的铁路中间站辅助设计系统,用于铁路中间站的初步设计。系统地减少了站场平面设计的工作量,为人工细化设计奠定了基础,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南缘是崩塌滑坡堵江形成堰塞湖灾害链的高风险区,而我国铁路缺乏应对堰塞湖灾害的经验。铁路灾后改建工程线路优化设计将产生直接减灾效益,而新建铁路在选线阶段就采取一些主动减灾策略,也是风险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此,以中巴经济走廊中拟建哈维连至喀什铁路Attabad堰塞湖段为研究对象,根据堰塞湖灾害特点,通过将改建工程分段设计,并对不同改建线路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完成该段改建线路设计。基于上述工作,提出以有利地形控制溢流口开挖深度、宜尽量利用既有工程、在离开湖区后集中展线尽快与既有线联接、有条件时可提高限制坡度等灾后绕湖铁路选线设计要点与高位选线、酌情预留提高限坡措施的条件、尽量不跨河等新建铁路减灾选线设计策略,希望为铁路应对崩塌滑坡堵江堰塞湖灾害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