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圆梁山隧道平行导坑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平行导坑主要穿越毛坝向斜、桐麻岭背斜及冷水河浅埋段 ,岩层主要为灰岩、泥岩和页岩。隧道通过地段岩溶发育 ,水量大、水压高 ,断层破碎带多 ,且含有煤层、瓦斯、石油和天燃气 ,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施工难度极大。介绍该平行导坑开挖、支护、装碴、运输、通风等方面的创新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张吉怀高铁新华山隧道在穿越炭质页岩地层时出现严重的非对称性三维大变形。为解决浅埋层状软岩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大变形问题,建立三维层状围岩隧道数值模型,分析浅埋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理。结果表明,软岩力学性质是引起新华山隧道产生巨大变形的重要因素,隧道洞口浅埋段节理的存在对大变形贡献明显,炭质页岩层间变形对总变形值贡献率接近50%;节理与隧道轮廓相切区域层间变形最为显著,缓倾状态下,变形集中于拱顶位置,陡倾状态下,边墙破坏风险急剧增加。根据现场变形特征和数值模拟结果提出地表套管注浆加固措施且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浅埋层状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预防与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西南某山区铁路斜坡软土地段的软岩隧道施工所揭示的工程地质问题,浅述了对炭质页岩、泥灰岩岩性的初步认识和采取的施工对策,重点介绍了软岩隧道浅埋洞口段施工技术,及富水软岩破碎段施工支护开裂变形,衬砌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
松桂1号隧道出口正洞穿越深埋炭质页岩地层,该地层由于受到地质构造及炭质页岩地层特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应力变形。经过对围岩地质构造和该类围岩实际开挖支护形式的探讨研究,以及支护措施加强适应性研究和施工方案的选择,总结出了一套安全、快速通过此地层的应对方案及措施,积累了施工经验,为今后此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成客运专线福仁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福仁山隧道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根据地应力测试结果,该隧道埋深300~500 m围岩中存在中-高地应力,埋深大于500 m的围岩中存在高地应力,局部地段存在极高地应力,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在洞身大理岩岩溶发育及部分隧道浅埋地段,产生突、涌水(泥)的可能性较大。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褶皱核部、地层接触带、长大密集节理带等地段时,施工时极有可能出现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应加强超前支护且及时衬砌,并加强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强 《铁道知识》2013,(6):16-19
为解决宜万铁路第二长隧道堡镇隧道炭质页岩地层、砂质页岩倾斜地层大变形技术难题,2004年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开展了“高地应力条件下富水炭质页岩、倾斜砂质页岩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科技攻关,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为堡镇隧道的顺利贯通提供了强白力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超浅埋隧道在当前铁路隧道工程施工中越来越普遍,如何安全快速地通过超浅埋地段施工是隧道工程技术的一个研究方向。本文以张吉怀铁路岩屋冲2#隧道DK224+287~DK224+307超浅埋地段为工程背景,本着安全、稳定和节约工期的原则,结合超浅埋地段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等工程特点和设计工法、工期现状,分析了扣拱施工方案的选择背景和施工优势,阐述了超浅埋地段明挖扣拱施工关键技术措施和施工注意事项;通过扣拱方案的成功实施,保证了超浅埋段施工的快速和安全,为项目节约了工期,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瀹怀线杉树陀隧道进口,系超浅埋及岩溶地质段,洞身开挖跨度大,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洞顶天沟截流,边仰坡加固,地表锚杆及超前小导管双液注浆,上半断面台阶法留核心土开挖,下半断面分部开挖,20号工字钢架主动支护等技术。顺利穿过洞口浅埋及不良地质地段,实现了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9.
青山隧道系内昆线具有埋深最大,通过地层最多,煤层最厚,瓦斯有突出危险,出口端车站伸入隧道,纵坡大及涌水量大的特点,本文着重叙述了出口端车站隧道及煤层地段的设计情况和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岩溶地区侧方基坑桩基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浅埋明挖箱型地铁隧道结构出现突发沉降,尤其是变形缝部位沉降显著,本文通过箱型地铁隧道沿线及变形缝两侧的位移监测数据,分析隧道结构突发沉降产生的原因,并研究了浅层回灌水、深层回灌水和注浆加固等沉降控制措施的效果。研究结论:(1)支护桩施工诱发浅埋箱型隧道最大累计沉降为3. 3 mm,应重视其在岩溶地区的施工影响;(2)嵌岩工程桩施工揭露溶洞,承压岩溶水突涌桩孔,是侧方浅埋箱型地铁隧道结构突发沉降的主要原因;(3)浅层回灌水可短时间内使地层补水,抬升隧道,抑制隧道急剧沉降;长期实施深层回灌、桩基泥浆护壁施工,可维持地下水位,控制侧方隧道沉降,但存在深层回灌水可能通过岩溶裂隙或通道进入溶洞,降低回灌水补充效率的问题;(4)"双排桩+对拉钢绞线+对称开挖"有效控制隧道的最大水平位移为3. 0 mm;(5)箱型地铁隧道周围进行垂直和斜向钻孔注浆可起到加固和止水的效果,考虑到变形缝的敏感性,应实时控制注浆压力;(6)该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岩溶地区浅埋箱型地铁隧道侧方基坑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以往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一般是采用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预报隧道工作面前方的地质信息。通过实践知道,仅仅依靠单一预报方法提供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很多隧道中地质结构复杂,地质灾害频发,单一方法不能提供全面的预报信息,可能造成地质危害的漏报和误报。为了解决单一方法不全面的问题,根据预报对象的地质特点,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的预报手段进行预报,结论相互印证,提供更为全面的地质预报信息,这就是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实例使用了几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探测,通过预报结论和实际开挖对比分析,通过预报结论和地质信息之间的对比,得到最佳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12.
梯形轨枕的减振特征及论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轨道系统的减振理念,一般以改变质量-弹簧系统来实现,而梯形轨枕轨道,不但利用这一理念特征,还利用提高轨道刚度而减振的理念特征。通过车辆-轨道-构造物系统化减振的论证,分析新减振理念的特征和必要性,并通过对模拟计算和实际测试结果的分析,验证梯形减振轨枕开发理念的正确,说明其减少维修量降低综合运营成本,有利减振降噪的极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Indoor GPS技术及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世伟  谷川 《铁道勘察》2008,34(3):31-34
Indoor GPS技术是在GPS技术原理启发下开发的用于室内精密定位的测量系统.详细介绍了Indoor GPS技术的测量原理和系统组成,从基础设施、测量阵列、简单测量、复杂测量、局域改正以及实时协作等方面对Indoor GPS及GPS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介绍了其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以及工业测量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误差理论和现场数据统计分析,可认为轨道几何参数误差呈正态分布,将无砟轨道各施工阶段的误差源组成进行了简单剖析,定量或定性地分析了制造产生的误差、测量仪器系统误差、施工操作误差、混凝土浇筑产生的影响误差,提出选择合理施工方案、重视扣件系统管理和保证轨道测量可靠等是使合成误差尽可能降低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的联系三角形竖井联系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竖井联系测量的新方法。介绍了新方法的测量过程和原理,推导了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其测量精度,并应用于施工实践。理论分析和实践证明,竖井联系测量新方法具有定向精度高、成果可靠、操作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以在地铁等竖井联系测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津秦铁路客运专线上跨津山铁路门式框架墩施工及防护方案,本工程在上跨既有电气化铁路施工时,由于净空等限制,无法搭设独立防护棚时,采用模板、防护棚一体化的移动式防护设计,对于类似跨线桥门式框架墩、桥梁等净空困难条件下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技术的进步,轨枕的生产工艺和制造工装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适应轨枕的发展,铁道部主管部门着手对技术条件修编。总结我国各种型号混凝土轨枕现用的技术标准,结合我国轨枕目前的制造水平和检验中发现的问题,从整合现有各种轨枕技术标准、放宽静载抗裂强度检验时段、优化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检验方法、优化主要尺寸检查频次和允许偏差、统一检具等方面,提出了对现有技术条件和检验细则的改进建议,对轨枕技术条件的修编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全线共分布有159座隧道,总长338.7 km,左线隧线比高达60%,全线不良地质众多,岩溶、岩溶水、软岩大变形、高地应力、煤层瓦斯等普遍分布,特别是70%隧道穿越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发育规模、多样性、突水突泥的风险程度及工程处理难度为国内外罕见,为此开展复杂隧道风险分级、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排水减压、注浆、特殊结构设计、可维护防排水系统、防灾报警系统及安全性监测等研究工作,有效控制了复杂隧道的高风险,实现了复杂艰险山区隧道修建技术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编组站的配置和站型选择,是路网规划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全路列车编组计划的最优方案,合理组织地方车流等运营问题。结合京石客运专线引入石家庄枢纽工程,对新建编组站站型选择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业量及其作业性质和工程条件、折角车流的大小等影响因素。首次提出采用双转场线的措施,以提高单向二级四场编组站尾部编组能力,满足了运输需求,最终确定采用单向二级四场站型,节省了大量的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0.
段俊彪 《铁道勘察》2009,35(5):80-82
以南广铁路深孔放射性测井结果为依据,系统介绍了放射性的评判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对比了不同行业部门对于放射性限制范围的标准,推导得出了按铁路规范要求对放射性测井结果进行放射性评价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