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疲劳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8片无粘结部分参应力砼梁的疲劳抗剪试验结果,分析了箍筋应力及试验梁的破坏现象,研究了剪跨比,承应力度,疲劳上限剪力,荷载作用次数,配筋率对箍筋应力的影响,并且提出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箍筋应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21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箍筋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变幅荷载对箍筋应力的影响。提出了用瞬时荷载下箍筋的总应变做为箍筋损伤的量度;利用等损伤原则,从而沟通了变幅荷载与常幅荷载之间的关系。所建议的各个公式与国内外现有试验结果比较均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供修订规范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1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T梁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箍筋的应力变化情况以及变幅荷载对箍筋应力的影响。提出了用瞬时荷载下箍筋的总应变做为箍筋损伤的量度;利用等损伤原则,从而沟能字变幅荷荷载与常幅荷载之间的关系。所建议的各个公式与国内外现有试验结果比较均有较好的吻合性,可供修订规范及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的试验并与无箍梁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箍筋对裂缝的影响显著。文中论述了箍筋对裂缝的影响是由于它对纵向钢筋的钉锚作用引起的。当箍筋间距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梁中设置的箍筋能控制裂缝间距,改善裂缝宽度分布的离散状况。在一定条件下,箍筋的设置能改变裂缝的性质。在上述分析箍筋等因素对裂缝的影响原因和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考虑箍筋等因素的裂缝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疲劳荷载作用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裂缝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控制一直是工程界和理论界所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人们争议最多的问題之一。本文在分析前人的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用限制钢筋应力增量的办法来控制裂缝宽度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针对六片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静力和疲劳试验结果,分析了重复荷载作用之后裂缝宽度和普通钢筋中残余应力的发展规律,提出了考虑该残余应力的重复荷载作用N次之后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并给出了一个初步的、用于限制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钢筋中应力增量的限值。  相似文献   

6.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无箍筋约束箱梁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9片PPC无箍筋约束梁的试验结果,描述了试验梁针裂缝出现、开展和剪力破坏的特征,分析了预应;和度和剪跨比对斜截面抗裂性和抗剪强度的影响,提出了PPC无箍筋约束箱梁斜剪力和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可供修订《铁路桥规》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不同预加力和配箍率的十八片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裂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第一次加载剪跨分别为60、80和100cm,出现第一次斜裂缝后,将荷载移至距支座140cm处。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斜截面开裂剪力和斜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比较表明,计算值和试验值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箍筋对钢筋混凝土横向开裂的影响,提出应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裂缝,并提出考虑箍筋影响时确定最大可能裂缝间距的方法及偏心受压构件的抗裂度计算公式。计算结果用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在一期荷载作用下,粘贴斜钢板进行斜截面的加固补强试验,来模拟实际旧桥加固中的受力情况,对两阶段受和迭合构件的斜截面抗剪强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阶段受力对弯起钢筋的最终抗剪能力影响不大,对箍筋的最终抗剪能力略有提高,对混凝土的最终抗剪能力影响与加固前裂缝开展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部分预应力砼梁斜截面疲劳寿命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部分预应力梁的剪切疲劳行为和剪切疲劳破坏特征,研究了部分预应力梁的疲劳抗剪强度及疲劳寿命的计算方法,阐述了箍筋应变及预应力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表明,预应力度愈高,梁的疲劳寿命愈长,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原因,在试验中我们观察到,在第一根箍筋疲断以后,梁还可以承受数十万次乃至上百万次的循环荷载,有些文章也报道了这一现象,但却仍把第一根箍筋的疲断看作梁的破坏,本文认为:应该考  相似文献   

11.
从温度应力、车辆荷载、砼容许主拉应力、砼疲劳、预应力损失等方面,对PC连续刚构桥在运营阶段出现的腹板斜裂缝进行了具体分析,结论是:容许主拉应力偏大、温度梯度选择不当、温度荷载及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砼疲劳效应是箱梁腹板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开裂的措施:设计时选择适当的温度梯度;用防锈涂料对钢绞线进行防锈处理以防止因孔洞渗水对钢绞线产生的锈蚀;在各跨箱梁腹板的1/4L~3/4L之间的砼用钢纤维砼浇筑.  相似文献   

12.
从温度应力、车辆荷载、砼容许主拉应力、砼疲劳、预应力损失等方面,对PC连续刚构桥在运营阶段出现的腹板斜裂缝进行了具体分析,结论是:容许主拉应力偏大、温度梯度选择不当、温度荷载及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砼疲劳效应是箱梁腹板斜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开裂的措施:设计时选择适当的温度梯度;用防锈涂料对钢绞线进行防锈处理以防止因孔洞渗水对钢绞线产生的锈蚀;在各跨箱梁腹板的1/4L~3/4L之间的砼用钢纤维砼浇筑.  相似文献   

13.
在六片预应力混凝土拉-弯-剪复合受力构件(偏拉构件)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偏拉沟件的斜截面抗裂性能。经分析,可用1/2剪跨截面重心轴处的主拉应力预测偏拉构件的斜截面开裂。试验表明,偏拉构件腹剪斜裂缝初始宽度较大,本文分析了初始裂宽较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还讨论了箍筋的受力行为。  相似文献   

14.
对高速铁路中广泛应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进行了多级重复荷载下的模型试验.试验的主要测试结果包括2种加载方式下梁的裂缝宽度和裂缝分布展开情况,荷载-挠度曲线和弯矩-转角曲线,混凝土和普通钢筋的应变分布等.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首先在跨中底板出现裂缝,然后慢慢向腹板扩展.在纯弯段,裂缝间距分布比较均匀.在施加荷载超过开裂荷载不多的情况下卸载,裂缝在预应力筋的作用下能够闭合.箱梁的最终破坏现象是混凝土顶板的压溃爆裂,跨中极限位移为跨径的1/55.重复加载下的荷载位移曲线的包络线有3个拐点,分别对应于混凝土开裂,钢筋屈服,预应力筋屈服;而重复荷载下的弯矩转角曲线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拐点,对应于预应力筋的屈服.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维实体单元建立斜交角度分别为15°、30°、45°的斜交空心板梁模型,进行考虑材料非线性的极限承载力数值模拟计算,通过模拟计算得出各种斜交角度空心板梁从承受荷载直至最终破坏的整个受力过程中的荷载-位移曲线、板梁中预应力筋的荷载-应力曲线。分析表明,不论斜交角度如何,斜交空心板梁的受力过程都可划分为预加力反拱及弹性受力、混凝土开裂及带裂缝工作、预应力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等4个阶段。通过计算对比发现,在对称荷载和非对称荷载作用下,各种角度的斜交空心板的极限荷载、截面的破坏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以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为依据,总结修正斜交空心板截面强度计算公式,以便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6.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成因及扩展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和交通荷载周期性重复作用下产生的疲劳破坏。由于旧水能混凝土路面接缝处不能承受拉应力和剪应力,所以在裂缝和接缝处的沥青加铺层最容易受到破坏。因此,反射裂缝一般情况下都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或裂缝相对应。疲劳裂纹的萌生与扩展沥青加铺层疲劳裂缝萌生过程包括强度准则满足时的初裂状态和格里菲斯准则满足后的裂缝扩展。  相似文献   

17.
部分预应力砼 (PPC)梁裂缝开展直接导致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 ,通过配置非预应力筋来实现控制裂缝的开展宽度 ,从而达到控制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 .采用变形理论探讨了裂缝发生的机理 ,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开裂荷载水平和裂缝间距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并指出计算裂缝宽度需要做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列车疲劳荷载作用下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横向受力性能,采用实际工程施工现场的材料及施工工艺,利用足尺模型,切割制作6个单承轨台或双承轨台的板式无砟轨道试件,进行橡胶板模拟路基上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横向弯曲疲劳试验,得出列车疲劳荷载引起的横向弯矩作用下板式轨道试件的应力、变形分布规律及疲劳损伤的发展形态.试验结果表明,在15.0~255.0 kN和42.5~425.0 kN疲劳荷载作用下,模拟路基上单承轨台和双承轨台的试件板中位置轨道板上表面先出现纵向裂缝,随后轨道板横向预应力筋锚固端出现由锚头向轨道板上表面的劈裂裂缝,累计疲劳500万次后,三点弯曲模式下轨道板-充填层复合板试件的自密实混凝土开裂荷载和层间滑移荷载分别减小20%~30%和25%以上,疲劳损伤、层间离缝对轨道板与充填层的协同工作性能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四片具有不同预应力值的无箍筋T形梁的试验结果,分析了预应力值对梁的斜截面抗裂性和抗剪强度的影响,指出抗剪强度Q_h约等于出现主斜裂缝时的剪力。提出了计算斜裂剪力的方法,并与国内外各规范的计算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PPC受弯构件裂缝计算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预应力砼(PPC)梁裂缝开展直接导致结构的刚度发生变化,在使用荷载作用下,通过配置非预应力筋来实现控制裂缝的开展宽度,从而达到控制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能,采用变形理论探讨了裂缝发生的机理,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开裂荷载水平和裂缝间距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并指出计算裂缝宽度需要做进一步折试验研究和理论探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