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裴小杰 《水上消防》2024,(2):175-177
涌水量的预测对于隧道合理设计、安全施工及正常运营起到关键性作用。以G312线傅苦路段大湾隧道为例,本研究基于隧址地区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料分析,评价了大湾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水均衡法预测了大湾隧道的涌水量。结果表明: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和地下径流模数法预测大湾隧道的正常涌水量分别为25 m3/d和25.92 m3/d,最大涌水量分别为75.0 m3/d和77.76 m3/d;利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预测黄土隧道的最大涌水量较大,可用于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及运维。  相似文献   

2.
沙包梁隧道为重庆云阳至万州高速公路的关键工程。根据该隧道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分析评价了其地质构造、地表水的发育、地下水的发育、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等水文地质特征,并分别采用狭长水平廊道法、大气降水入渗系数法计算预测了隧道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根据计算得知隧道涌水量1589.02m~2/d,提出了当隧道开挖至局部部位时,局部段地下水可能以小股状形式涌出,进而为隧道的施工计划做好保证。  相似文献   

3.
隧道工程除了岩土的可挖性外,地下水是影响和决定隧道工程的造价、工期、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长期困扰隧道工程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隧道勘察中必须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放在首位,查明隧道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条件,测算隧道开挖的涌水量;提供地下水的处理方案和预防预报措施。本文就隧道工程的地下水特征作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隧道工程中地下水与隧道有着复杂的联系。建设施工时期隧道开挖将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大量的涌水会影响隧道施工,甚至出现突水突泥事故。隧道运营阶段地下水的涌入将影响隧道服务水平和隧道安全稳定。隧道受地下水影响的同时地下水环境也因隧道而受到影响,由于隧道的存在造成了地下水环境的改变,随着隧道大量疏干地下水,形成了一系列自然环境的恶化。本文结合我国隧道建设中所遇到的水害实例情况,分析了隧道与地下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水害的原因。通过水害成因分析对处理隧道与地下水环境相互影响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成渝高速公路复线缙云山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成果,分析评价了其水文地质特征,采用了水均衡法、地下水动力学法等方法预测隧道涌水量,并在此基础上,对隧道涌、突水进行评价,对今后类似的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山区岩溶区域的地质和水文复杂性,总结了我国现在常用的隧道涌水量集中计算方法,指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通过工程实例,对隧道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在现行运用的各种隧道涌水计算方法和理论中,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条件,在进行隧道涌水预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使用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桐梓特长隧道是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重庆至遵义段(贵州境)扩容工程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之一,地下水丰富。本文选用古德曼公式、铁路隧道经验公式两种理论计算方法以及离散元软件Flac3d的数值模拟方法预测隧道不同地质段的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并通过现场实际测量验证其准确性。相关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公路隧道的修建往往会穿越地下水丰富的山岭地段,地下水一方面会使隧道软质岩极易软化、风化,强度降低;同时地下水流动的过程中,会使岩体结构面内的夹层软化、冲走节理内的充填物,减少岩块间的摩擦阻力;地下水作用也易诱发隧道掌子面围岩塌方、涌水突泥,更会加剧偏压隧道的偏压现象,严重的破坏了隧道的稳定性。本文通过分析论述隧道地下水对围岩的弱化作用机理,以及进行相应的围岩抗压试验,总结地下水对围岩强度的影响规律,为富水隧道更好的认识地下水的弱化作用提供可能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韩海军 《中国水运》2014,(7):186-187
隧道施工技术复杂、涉及面广,它涉及到地形、地貌、气象、水文、生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自然环境和工程地质等多种因素,隧道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发生在施工期间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流失、洞口水土流失与植被破坏、隧道弃渣。文中针对隧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洞口水土流失、地下水流失以及隧道弃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对隧道施工的环境保护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10.
达陕高速公路狮子寨隧道施工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达陕高速公路狮子寨隧道工程实例,采用径流模数法、降水入渗法、、实际测流法三种方法对该隧道涌水量进行了初步预测,计算得到该隧道正常涌水量约为10062m3/d,最大涌水量约为19371m3/d,由此计算结果可知该隧道不存在大的水患问题,但在雨季或产生突发性涌水条件下也应做好较大涌水量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以牛塘隧道为例,针对其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涌水现象,提出了封堵回填、铺砌改沟、引排地表水等处理建议,并对各工点处治情况进行了研究,从而使隧道内涌水量明显减少,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辉 《中国水运》2009,(1):207-208
介绍了国内第二条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隧道海域段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运用多种模型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基本反应了地下水文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隧道主要涌水段位于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T_1d~1)和第二段(T_1d~2)中厚层状灰岩地层中,地层存在岩溶,隧道开挖揭露溶洞,内有含砂黏土充填,易产生涌水、突泥危害。针对现状情况进行分析、计算隧道涌水量,进而对隧道给出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通过处理,避免隧道积水、二衬开裂等影响车行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4.
隧道工程除了岩土的可挖性外,地下水是影响和决定隧道工程造价、工期、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长期困扰隧道主要因素之一。狮子洋隧道全长10800m,穿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本隧道相当长度穿越第四系砂层,基岩段地层为珠三角常见的红层,本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珠三角交通建设中的过江(海)隧道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就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全面的分析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地质选线是山岭区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线路的平面及纵断设计是否合理对工程建设造价、工期、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影响很大,也对通车后的运营安全有很大影响。对山岭隧道线路方案影响较大的地质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下水条件、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等。分析研究了对山岭隧道线路方案影响较大的各地质因素,尤其是各类不良地质现象,并结合在北京兴延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地质选线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研究注浆对海底隧道突水灾害的防护效果,开展了海底隧道突水注浆防护模拟试验。使用3组配比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对海底隧道不良地质进行注浆,对比分析注浆后隧道在开挖过程中涌水量、围岩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研究发现:预注浆能有效防护海底隧道突水;浆液配比对防护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浆液扩散效果和注浆体强度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海底隧道不良地质进行注浆加固,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周边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汤霞 《中国水运》2014,(11):269-270
铁路附近经常存在爆破作业,如采石场爆破开采、土石方爆破、新建隧道斜穿既有铁路隧道等.爆破施工对铁路设施和列车运营安全的影响因缺乏相应的规范而难以准确评价.文中系统分析了爆破施工作业对铁路所在地质体、铁路设施结构以及行车安全、稳定因素的影响.文章能为铁路附近爆破作业对铁路设施和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评价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研究浅层穿越水库隧道施工技术及围岩稳定性,通过对浅层穿越水库施工当中的技术要点作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防涌水处理技术、防渗漏治理技术以及处理隧道坍塌技术为例简要谈谈浅层穿越水库隧道的施工技术。同时鉴于地下水在水库隧道及施工过程当中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水库隧道施工的成败,因此本文将从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以及评价其稳定性的方法两个角度分析浅层穿越水库隧道的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进行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所在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受施工地质环境、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比较大。为了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需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支护措施。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重点对超长隧道掘进施工时大管棚超前支护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裂缝是隧道运营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存在裂缝的衬砌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针对裂缝长度、裂缝宽度、裂缝位置三种不同特征参数变化,求得裂缝尖端附近的位移分量,推算得到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和隧道稳定性系数。随后针对最危险裂缝工况施加列车荷载分析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得到250、300以及350km/h三种不同时速下列车荷载的激振力对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缝位于拱腰处对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最大;裂缝宽度对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较小;裂缝长度对衬砌结构稳定性影响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隧道运营过程中灾害防治及列车速度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