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研究了纯铜渗铝层的铝浓度分布及对α-Cu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的铝浓度与渗铝剂中的铝成分有关,当铝成分≤4%时,渗层铝浓度分布与扩散定律计算值相符.渗层组织主要是α-Cu固溶体,α-Cu相的点阵常数与铝浓度呈线性关系.用内氧化技术在渗铝的试样上成功地制备了Al2O3表面弥散铜基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2.
纯铜的表面弥散硬化及其性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用渗铝-内氧化技术对纯铜进行了表面弥散硬化处理。研究了渗层的铝浓度分布,硬化层的为微特性及有关性能。结果表明,渗层的铝浓度接近于渗占的铝粉含量,渗层深度可达100μm,内氧化后,能在铜的渗铝怪形成Al2O3弥散硬化层。Al2O3含量影响了铜的表面硬度,电阻率及磨损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膏剂法渗铝中渗剂的配比,渗铝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粘结剂的类型对Q235钢表面渗铝层的组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膏剂法渗铝时,随渗剂配比中铝粉含量的增加,渗铝层度增加;但当铝粉含量达到35%时,表面粘铝现象较严重。因此铝粉的含量最好是在20%-30%范围内,而且渗铝时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渗铝层度越深。粘结剂的酸碱性也对试样表面渗铝层的深度有影响。采用的粘结最好为中性的聚乙烯醇,不论是何种渗剂配比,渗铝后其试样的抗氧化能力均比未处理的高,并且渗剂配比中铝粉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就越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固体粉末法渗钛、渗铝及钛铝共渗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可行的工艺方案,并揭示了渗钛层、渗铝层、钛铝共渗层的显微硬度与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膏剂法渗铝中渗剂的配比、渗铝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以及粘结剂的类型对Q235钢表面渗铝层的组织和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膏剂法渗铝时,随渗剂配比中铝粉含量的增加,渗铝层深度增加;但当铝粉含量达到35%时,表面粘铝现象较严重.因此铝粉的含量最好是在20%~30%范围内.而且渗铝时加热温度越高,保温时间越长,渗铝层深度越深.粘结剂的酸碱性也对试样表面渗铝层的深度有影响,采用的粘结剂最好为中性的聚乙烯醇.不论是何种渗剂配比,渗铝后其试样的抗氧化能力均比未处理的高.并且渗剂配比中铝粉含量越高,其抗氧化能力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工艺因素对铸铁热浸渗铝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表面制备方法、热浸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因素对铸铁热浸渗铝影响的试验和分析,获得了热浸温度和时间与浸渗层组织、铁的溶解深度及浸渗铝质量的关系,指出了适宜的表面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激光重熔Fe,Ni和Co基合金涂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kW的CO_2激光加工机重熔Fe-Ni-Cr-B-Si-Mo-C(Fe基)、Ni-Cr-B-Si-Fe-C(Ni基)和Co-Cr-B-W-C(Co基)自熔合金涂层,矾究了激光重熔层的组织、相结构、化学成分分布和耐磨性、强韧性等,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重熔涂层,可使显徽组织明显细化,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硬质相弥散分布,显著改善了火焰喷焊层的强韧性,提高了耐磨性,是改善火焰喷涂层或喷焊层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试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铜表面“多元渗-烧结”工艺使铜表面获得的梯度材料,具有许多优良性能。本文着重叙述了对该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的试验方法,数据采集及相组成分析。发现铜表而“多元渗-烧结”层有一航扩散层的特点,而且还新发现有织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分析Fe-24Mn-4Al-5Cr合金在700℃空气中循环氧化160 h后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形貌、成分分布及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Fe-24Mn-4Al-5Cr合金在700℃空气中循环氧化160 h后,氧化层分为两个成分区域,外氧化区和内氧化区;外氧化区主要为Mn2O3相,内氧化区为由于铝和锰的选择性氧化所产生的Al_2O_3和MnAl_2O_4相.另外,由于锰的选择性氧化使氧化层与基体之间的γ-Fe相转变成了α-Fe相.  相似文献   

11.
四元Ni—Cu—Sn—P非晶态合金的化学镀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四元Ni-Cu-Sn-P非晶态合金镀层,详细研究了各种工艺参数,包括三种金属盐浓度,还原剂浓度,络合剂浓度,pH值以及温度对合金膜沉积速度和成分的影响,对这些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用化学成分分析法、金相分析法、X射线结构分析法以及表面硬度、剥层硬度和显微硬度测定法研究了高速钢25W3Mo4Cr2V7Co5和25W6Mo5Cr4V2A1的渗碳温度和时间、淬火加热温度以及回火温度和次数对其渗层的碳浓度分布、金相组织、相组成、层探、表面硬度和硬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用切削试验进行了寿命对比,并对低碳高速钢的渗碳机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针对混合型扩散控制的渗碳过程,建立了两个描述渗碳深度与时间关系的方程,扩大了经典公式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研究氨气和氮气混合气氛的成分对渗氮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渗氮层氮浓度分布及有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通入适量的氮气能使渗氮速率提高13%,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研究氨气和氮气混合气氛的成分对渗氮速率的影响,测定了渗氮层的显微组织、渗氮层氮浓度分布及有关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渗氮时,通入适量的氮气能使渗氮速率提高13%,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以单晶α-Al2O3陶瓷和单晶Cu为母材,采用真空扩散焊接获得具有两种不同的界面晶体位向关系的Cu/Al2O3扩散焊接头以及带Nb膜中间层的Cu/Nb/Al2O3扩散焊接头,研究了面晶体位向关系对接头断裂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稀土渗剂的成分,渗碳温度和时间对渗碳层深度的影响,测定了渗层的显微组织、渗层碳浓度梯度分布及有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上元素在渗碳过程中有明显的催渗作用,与常规渗碳工艺相比,可提高渗速25%,改善渗层的组织与性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304和904 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 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 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18.
低温稀土渗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固体渗硼的作用,测试了45钢低温渗硼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加适量的稀土元素可显著的提高渗硼速度,低温渗硼层是由FeB、Fe2B和Fe3(C2B)等相组成.其渗层组织致密、无明显疏松及孔洞,渗硼层前沿过渡区较窄,有良好的抗磨损特性.  相似文献   

19.
奥氏体不锈钢固溶渗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304和904L两种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固溶渗氮研究.用电子探针测定了渗氮层的氮浓度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渗层的显微组织,用显微硬度计测量了表面至心部的显微硬度,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氮层的物相组成,对试样在1mol/L的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进行了阳极极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硬度随表面至心部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固溶渗氮水冷试样表面的物相为单相奥氏体,炉冷试样的表面物相除高氮奥氏体外,还出现了CrN.渗氮后的试样在1mol/L稀硫酸溶液中的耐蚀性优于未氮化试样.  相似文献   

20.
Fe—Al合金堆焊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能谱的成分分析,用透射电镜选区电子衍射(SAED)技术,确定了堆焊金属的组织结构,并对堆焊金属,2.25Cr-1Mo钢母材及304不锈钢的高温(900℃)抗氧化性能进行试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Fe-Al合金条(ω(Al)=16%)堆焊2.25Cr-1Mo钢,其堆焊层组织为α-Fe(Al),堆焊层金属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优于304不锈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