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邓洪章 《船舶》2006,(4):1-5
该文主要介绍了我国海事救助的规定和海事救助系统,搜救通信手段,通信的发展对搜救的影响,主要法律法规,搜救通信的发展与需求,以及我国海事搜救通信的现状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海事救助的规定和海事救助系统。分析了搜救通讯手段,通讯的发展对搜救的影响,相关法律法规,搜救通讯的发展与需求及我国海事搜救通讯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明华 《航海》2012,(5):13-13
7月28日,我国迄今规模最大、装备最先进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海巡01"在武汉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拥有新的执法旗舰船,将进一步提升海事综合实力。据了解,"海巡01"排水量5418吨,设计总长128.6米,设计航速大于20节,续航能力可达10000海里。船上设有中型直升机机库和大型直升机升降平台,可搭载直升机并配合其加油、救生和搜寻等作业能力。该轮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输、综合指挥、海事监管、人命救助、遇险船舶拖带、对  相似文献   

4.
无人机在海事监管救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王林  成旭  宋军 《水运管理》2013,(4):22-24
为适应当今海洋事务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变化,提高海事监管救助能力,比较海事巡逻船、有人驾驶巡逻机与无人机之间的经济性,分析无人机参与海事监管救助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认为无人机可为海事部门实现“空、海、地”三位一体化巡航目标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更多的选择空间。  相似文献   

5.
崔燕 《中国船检》2011,(12):76-78
海上救助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代表着一个国家在全球海事界的地位。中国救捞是我国唯一一支国家专业海上救助队伍,作为国家应急反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海域人命救助、船舶和财产救助、海上应急抢险打捞、海上消防、溢油污染清除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使命,代表我国政府履行海上搜寻救助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赋予的国际义务。一次次大风浪中的救助,一次次应急抢险打捞,中国救捞人用他们的忠诚、热血和专业能力化险为夷,保障了海上人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上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现状及建设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根据“我国沿海与长江干线船舶溢油应急处置能力建设”调研情况,对我国目前的水上船舶溢油应急能力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我国当前面临的水上污染形势,以及船舶溢油应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就海事系统落实《国家水上交通安全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建设指标是海事救助基地工程立项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根据海事救助业务特点和功能要求,将海事救助基地划分为监管基地、救助基地、航保基地等类型,从基地码头尺寸、建筑面积、堆场面积、陆域面积等方面,确定了海事救助基地主要建设指标,为编制、评估和审批基地前期工作报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海难救助法律制度的分析,探讨了海事机关在海难救助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明确了海难救助工作中海事机关的工作重点和研究重点,提出了加强海难救助法律制度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航海》2015,(5)
为了鼓励救助人积极进行海难救助,我国《海商法》中规定:对遇险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成功救助的一方有权为其救助行为请求一定的救助报酬。但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救助方不能准确签订救助合同,得不到救助报酬等情况。本文在分析海难救助相关国际公约和国内海事法律条款的基础上,围绕我国海上救助现状,就救助方救助合同选择、报酬确定和能否实现的话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0.
刘铁男  王蕾 《世界海运》2011,34(7):36-37,43
我国法院审理涉外海事案件适用的程序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实体法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章,2011年4月1日后还应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确定,海难救助坚持"无效果,无报酬"的基本原则。在取得救助效果,但救助与被救助双方救助前后对救助报酬没有协商一致情况下,救助报酬由法官或者仲裁员自由裁量,法官或者仲裁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充分考虑《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的10项因素,但救助报酬最高不能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这一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