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微电子和信息技术这三项技术相互融合、交叉的产物。是机械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系统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综合交叉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2.
在节能环保时代主题诉求下,文章通过分析行业主流起停技术,如起动机加强技术、皮带式起停系统(即BSG技术)、I-STOP技术等3种起停技术,指出起动机加强技术是现阶段最适合中国车企大规模应用的节油技术之一。并针对各起动机加强技术的技术方式对比优劣势,分析了中国起停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国情指出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3.
当今摩托车材料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摩托车轻量化材料、材料性能测试与试验技术、零部件轻量化设计、轻量化制造技术、成型技术、连接技术、表面处理技术、零部件回收再生技术和零部件维修技术,我国摩托车材料技术与摩托车技术的发展基本同步,早期主要靠引进,如今已基本形成了完备的产业规模,集产、学、研一体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4.
汽车腐蚀及其表面涂镀防护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汽车腐蚀的类型、频发部位、防护途径及汽车表面涂镀防护技术的进展,其中包括电镀技术、热镀锌技术、薄膜预涂层技术、涂装技术和临时防护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指出,汽车动力总成已由单纯的追求性能发展成为目前面向节能、环保、安全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竞争.分析了中国汽车动力总成节能环保的主要课题,阐述了目前汽车动力总成产品的主要技术.包括汽油直喷技术、汽油增压技术、发动机起停技术、发动机町控配气机构、Downsizing技术、新一代柴油共轨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柴油机后处理技术、多挡自动变速器技术、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并剖析了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的技术对策及产品战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桥梁的发展现状的描述,提出了装配式桥梁的显著优势,并详细描述了装配式混凝土通道技术、公路高强预制墩技术、小型构件工厂化与标准化技术、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梁成套技术、桩板式路基结构技术、桥梁PHC管桩技术、节段预制拼装箱梁技术的行业传统做法、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汽车节能技术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绩。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所采用的虚拟线圈检测技术、识别与轨迹追踪技术进行了具体介绍,对基于各种检测原理的检测算法、检测流程进行了深入剖析,并结合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市场需求对该技术的智能化、网络化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基于识别与轨迹追踪技术的交通事件检测技术将进一步深入发展,作者在西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在国内外前期研究基础之上,结合交通安全性能分析,对交通事件检测技术进行了二次识别研究,大大拓宽了检测技术的范围,拓展了检测技术的深度,为视频交通事件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隧道火灾报警领域几种常见的火灾探测技术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包括双波长火灾探测技术、光纤喇曼散射感温火灾探测技术和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技术.后2种技术同属光纤传感技术,重点对这2种技术进行了比较,得出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技术更适合隧道火灾报警领域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现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和被动安全技术,分析现有汽车安全技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综合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的主动作用型智能化的液压缓冲防撞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中央开槽箱形断面斜拉桥的涡激振动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斜拉桥采用中央开槽箱形断面时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气动措施,以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为背景,对其主梁节段模型进行涡激振动试验,并结合CFD方法分析对主梁采取3种不同气动措施(增设不同开孔率的底板、改变腹板角度和增设导流板)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增设开孔底板可以有效地控制主梁涡激振动的发生,但存在一个最佳底板开孔率;改变腹板角度可以改善主梁涡激振动的性质,但是作为单独的涡激振动控制措施并不很理想;在主梁腹板两侧设置导流板是抑制主梁涡激振动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盾构施工中通过不断地调整区压控制盾构姿态,然而在实际中如果将各分区压力参数设置差距太大会发生盾构姿态偏差反而加剧的情况。结合某城市地铁下穿江河段时遇过饱和软土发生沉降的案例,说明在盾构本身出现沉降偏差时,由于区压调整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盾构推力不均匀反而加速盾构下沉的情况,对盾构推进的区压参数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盾构姿态持续下沉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分析区压过度调整对盾构姿态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根据盾构推进压力对于管片的反作用力,从力学角度分析盾构姿态的调整是盾构区压设置的调整原理,阐述盾构姿态形成的受力状态是盾构自身偏转量与成型隧道管片受力不均呈现逆向偏差的结果。二者的偏转量是相反的,当调整区压设置导致成型隧道偏转量大于盾构自身偏转量时,盾构姿态将呈现越纠越偏的现象,即为区压过度调整。该结论指出盾构施工过程中姿态调整的误区,并对盾构施工推进参数设置的合理性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廖菲  陶建山  马涛 《桥梁建设》2012,42(3):50-56
为解决华南沿海强风化岩地区桥梁摩擦桩基础沉降问题,以深圳某跨海大桥为例,对该类桥梁基础沉降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处理措施。该桥11个摩擦桩基础桥墩在箱梁架设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基础沉降。对最大沉降量为42 mm的桥墩桩基础进行钻芯取样分析并对该墩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在该桥墩桩底进行压力注浆的处理措施,然后采用静载试验验证该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桥墩基础出现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的持力层(强风化辉绿岩)遇水软化,造成地基承载力下降;桩底压力注浆后该基础的后续沉降量不足1 mm,说明该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设计温度及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沥青路面结构必须控制的疲劳破坏形式,以沥青层层底拉应变作为控制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指标。通过实测沥青面层层底最大拉应变与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路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的设计温度,提出了以沥青层中间温度作为沥青路面疲劳开裂分析的设计温度和试验条件。通过实测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每小时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分析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分布规律,对沥青层中间温度与气温、路面深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沥青层中间温度的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应变响应与温度密切相关,随着路面温度的升高,沥青层底拉应变增大;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与沥青层底拉应变相关性最高,采用沥青层中间深度处温度能较好地评价路面结构的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使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能更好地模拟管棚的实际受力状态,基于注浆加固区域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了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考虑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超前支护体系进行受力特性分析,提出可表征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特征参数。综合考虑管棚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特征参数、开挖面前方松动岩土体的支撑作用以及初期支护变形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将管棚划分为二次衬砌段、初期支护段、开挖无支护段、开挖面前方扰动段和未扰动段;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建立可考虑管棚注浆加固区整体性影响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并推导了管棚挠度和内力的计算公式。通过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考虑注浆加固区整体性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数据,从而验证了构建管棚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管棚受力分析模型,分析注浆加固区的整体性对管棚变形和内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固区弹性模量可显著减小管棚的变形和内力。管棚的参数分析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增加钢管直径不能有效降低管棚挠度和内力,减小管棚挠度和内力最有效的方法为合理布置管棚的安装间距和采取合理的注浆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由于工期、经济效益等因素导致的试桩数较少,从而确定出承载力设计值误差较大这一问题,基于数理统计中的极差理论和贝叶斯统计原理,推导出基桩承载力均值的先验分布为正态分布。同时,利用工程地质资料和静载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内插公式,推导出基桩承载力平均值的贝叶斯估计的计算公式。工程实例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确定的承载力设计值的精度满足工程需要,从而为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提供了概率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红亮 《桥梁建设》2012,42(1):118-122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相连地段梁体预制、架设难题,以济晋高速公路工程中桥隧相连地段梁体施工为例,介绍该工程中四里沟大桥和四里沟中桥的梁体预制及架设技术.通过梁体预制及架设方案比较,采用在隧道内预制梁方案,解决了隧道口无场地的问题;采用满堂支架配合人字扒杆架梁方案,并通过合理利用现场地形和资源(隧道弃碴),解决了架桥机无法在隧道口架梁的问题.该梁体预制、架梁施工技术适用于梁片数量少、梁体吨位大,隧道口距桥台尾距离小于10 m,且采用架桥机架梁既困难成本又很高的桥隧相连地段.  相似文献   

18.
在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采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模型对黄土层中地下连续墙的沉降特性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计算结果表明:墙端阻力的大小决定了土体的竖向沉降变形,墙端以下土体的竖向沉降变形主要产生在墙端下约1.5倍基础宽的深度范围内,且沉降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竖向荷载作用下墙芯土体竖向沉降变形值在墙顶附近最大,沿深度方向逐渐变小,在墙端附近其值变化速率最大,墙端以下土体沉降迅速衰减为零;墙外侧土体竖向变形沿深度先增加,由于端阻力的的作用,在墙端附近达到极值,然后减小并趋于零;在水平面上,竖向变形从墙侧向外逐渐减小并趋于零,在墙体接触面附近其值最大;墙周土体的变形模量对基础沉降的影响大,而土体的泊松比对基础沉降的影响较小,提高墙土接触面的摩擦系数有利于减小基础沉降。  相似文献   

19.
徐凌  黄宏伟 《隧道建设》2010,30(3):238-241
针对隧道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施作间隔时间短的工程特点,为掌握类似条件下衬砌受力变化的规律,分析二次衬砌钢筋轴力监测数据及相应的施工工况,研究隧道开挖、围岩蠕变、隧道衬砌刚度等因素对二次衬砌钢筋轴力变化的影响,如二次衬砌钢筋轴力变化曲线可分为2个明显的双曲线变化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受隧道开挖和隧道衬砌刚度的影响,围岩蠕变明显,在其作用下二次衬砌钢筋轴力明显增加,且轴力变化至少在1年后才趋于稳定,第一阶段大约持续33d,此阶段隧道衬砌刚度基本形成,而后二次衬砌钢筋变化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变化主要受围岩蠕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陡坡—岩溶耦合作用对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基于现行规范中的桩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公式,采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4种顶板厚度、5种坡度进行正交模拟试验,分别提出了针对顶板厚度和坡度对于桩基竖向分项承载力的修正系数.试验结果表明,桩基极限承载力随坡度增大而逐渐减小,坡度大于45°时,减幅达到29.83%;当顶板厚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