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弹性整体道床在运营中常发生病害,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某隧道整体道床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采用超细水泥灌浆料进行注浆的整治施工方法,对同类病害的整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4.
5.
针对宜万线五爪观隧道上行线K1161+406段整体道床伸缩缝两端道床板出现宽约0.3 mm裂缝,整体道床伸缩缝处出现翻浆冒泥、两轨间伸缩缝已被淘空等病害。在分析其成因的基础上,结合宜万线行车特点,采用特殊施工组织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施工后,通过检测证实,治理效果明显,道床已经稳定。 相似文献
6.
南岭隧道因岩溶病害严重,在施工阶段即成为工程难点,施工完成后就开始整治,由于埋深较浅,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紧密,加上京广线铁路运输繁忙,历次整治均不能彻底清除病害。介绍了南岭隧道地质条件、原设计及施工概况,以及隧道病害现状及本次病害整治措施。同时对隧道选线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9.
10.
从选线、设计、施工及运营维护等方面分析了隧道可能产生的病害,并提出预先减少(消除)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新建软岩偏压隧道病害整治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清连一级公路107国道扩建工程六甲沿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原则的确定以及信息化施工成功地解决了新建软岩偏压隧道病害的整治施工 。 相似文献
12.
13.
平中2号隧道出口滑坡病害整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昆线平中2号隧道出口段拱部开挖和衬砌时,成拱部分多次出现开裂、变形、冒顶,并引发山坡蠕动变形开裂,严重影响施工及工期。该滑坡受塘兴-潞城大断裂带影响,范围宽140m,主轴长170m。坡体采用锚索、锚索桩等综合整治后,经测试锚索受力稳定,山坡及隧道位移、变形终止,顺利完成随道换拱及睛导坑开挖与衬砌,并按时铺轨通过。本文阐述了锚索、锚索桩新技术在应急工程中的优势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对有轨电车整体道床-路基的病害类型及其成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并从土质条件、路基含水率、物理力学条件等角度对路基病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对整体道床失效模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疲劳荷载作用下支承板底的容许弯拉应力建议值。 相似文献
15.
16.
17.
季节性暴雨后某高速公路隧道病害及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长时间季节性暴雨后,运营隧道易出现病害的问题,对长时间季节性暴雨后高速公路某运营隧道发生的病害进行调查、监控、数值模拟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长时间大暴雨后,隧道病害关联性存在,表现为渗漏水、基底隆起、翻浆冒泥、中央排水沟堵塞以及衬砌变形破坏;2)排水系统堵塞后,隧道衬砌结构上水压力和内力急剧增大,隧道率先在仰拱和墙脚处出现破坏;3)隧道渗漏水病害采用凿槽引排,变形破坏段采用分段逐步换拱和仰拱施作,整个隧道采用中央排水沟扩挖、沉沙井和排水系统疏导的方法;4)病害整治期间隧道结构变形较小、收敛,结构安全,整治措施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GZ隧道洞口段道床隆起引起列车限速运行的问题,采用人工测量及补勘等手段,探索道床隆起病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采用人工及自动测量方法监测道床隆起整治前后的道床变形,以分析评价道床隆起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 1)洞口段位处浅埋、偏压和基底承载力不均的组合工况中是道床隆起的主要外因,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偏压调整不充分,偏压力对隧底结构的挤压造成道床横断面出现不同程度的隆起; 2)针对明洞段地基不均和隧道洞口浅埋且地形偏压等主要因素,提出道床隆起整治采用明洞耳墙底注浆、洞外锚固桩、道床锚杆等加固措施; 3)自动监测成果表明,整治前K1966+310.0~+322.5段测点L6~L8、L10、L11的上拱速率为1.38~3.70 mm/月,整治后2018年2月15日-9月7日测点L6~L8、L10的上拱速率为0.53~0.69 mm/月,上拱速率减小了56.6%~85.1%,2018年5月13日-9月7日测点L11未继续上拱; 4)人工监测成果表明,2018年3月22日-9月7日,除了K1966+320.0测点B2和K1966+325.0测点B2明显隆起外,K1966+300~+340段各测点上拱缓慢,且部分测点有小量值沉降; 5)据目前监测成果,初步分析认为本段道床隆起整治目标未完全实现,道床变形监测仍在继续,应继续进行整治效果监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通过对大洋滩和樊村隧道衬砌渗漏水、路面渗水、衬砌裂缝等常见病害的整治工程实践,详细介绍病害分析、方案制定、整治加固的整个实施过程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工程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