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即针刺、高压氧(HBO)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6例。综合治疗组采用针刺、HBO配合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治疗。3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30d后采用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30d后,3组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综合治疗组、生物反馈组吞咽功能提高显著(P<0.05)。且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生物反馈治疗组(P<0.05)。结论针刺、HBO配合生物反馈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月经性偏头痛(menstrual migraine,M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为MM的9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组,每组30例。针刺治疗组釆用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药物治疗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在针刺联合体针治疗的同时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头痛总积分、MM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评分、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并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头痛积分、MSQ评分、CGRP和5-H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头痛积分、MSQ评分、CGRP和5-HT均明显降低(P<0.05),且经治疗后的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针刺联合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太冲透刺涌泉配合体针治疗MM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3O例健康妇女、34例宫颈炎、42例宫颈癌患者及治疗前后28例宫颈炎、30例宫颈癌患者的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铜蓝蛋白(CP)水平。结果显示:宫颈癌组LPO、CP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炎症组,SOD和GSH-px显著低于正常组和炎症组;宫颈炎治疗组C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宫颈癌治疗组LPO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CP治疗后显著低于治疗前。提示:宫颈癌与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物理治疗联合中医培土生金法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肺脾气虚证的效果及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哮喘缓解期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65)与物理组(n=65),物理组采用物理治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联合组给予物理治疗和基于培土生金法的小青龙汤,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胸闷(发作)、咳嗽、气喘、喉间喘鸣主要中医症状积分。记录治疗前(T0)、治疗1、2、3个月后(T1、T2、T3),治疗后第6、9个月随访(T4、T5)中医综合征平均评分。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儿血清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Ig E)、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6.15%)高于物理组(73.85%)(χ2=4.333,P<0.05)。治疗后气喘、喉间痰鸣的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物理组(P<0.05)。T3、T4及T5联合组中医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防治措施在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小儿白血病过程中对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接受以阿糖胞苷为主的综合用药治疗的30例小儿白血病患者分为2组,A组给予综合防治措施对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治疗,B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措施。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综合防治措施在不良反应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A组15例患者共进行治疗50次,B组15例患者共进行治疗46次,在巩固治疗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药物热以及皮疹、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副作用、骨髓抑制等,其中综合防治组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副作用、药物热、皮疹及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合防治组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但骨髓抑制分级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防治措施应用于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治疗小儿白血病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皮疹、药物热、神经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副作用、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保证患儿安全地完成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观察脑血管超声扫描并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经头颅CT证实的脑梗塞或脑出血患者1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还接受脑血管超声扫描并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7.
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临床病例对比分析,探讨恶性肿瘤局部放射性粒子植入这一新兴治疗手段在治疗胰腺癌方面的优势及未来前景。方法收集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初诊住院的胰腺癌患者104例,根据住院期间接受的主要治疗方式分为3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治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同时随访其治疗后远期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结果 3组间出现胰瘘、消化道梗阻、骨髓抑制、平均初诊住院时间及平均生存期有显著差异,其余各项统计无明显差异。结论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在临床收益方面强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可作为中晚期胰腺癌治疗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水平及肝组织病理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8例慢性乙肝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血清细胞因子IL-10、IFN-γ的水平;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对治疗前后肝穿组织行常规病理染色。结果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FN-γ水平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10水平略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血清HBV DNA载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72.22%。治疗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活动度明显组(G≥3级)与炎症活动度低组(G≤2级)经治疗后观察,前组IFN-γ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88.89%,后组达5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V可能改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0水平失衡,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免疫力的恢复,特别是治疗前肝组织炎症明显的患者治疗效果可能更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栓塞化疗及栓塞内放疗对大鼠移植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机理,本文采用Walker 256 肝癌瘤株接种于60 只SD大鼠肝脏上,1 周后分3 组进行不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肿瘤体积比、肿瘤坏死率及肿瘤生长率无明显差别( P> 0.05),对肝功酶类的影响有显著差别( P< 005);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癌灶中均残留存活的癌细胞。表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对移植性肝癌有明显治疗效果,单次治疗不能完全杀灭癌细胞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现状及临床研究新进展。目前,治疗甲亢的基本方法仍然是抗甲状腺药物应用。经药物治疗后复发、甲状腺明显肿大且伴有甲亢心及肝功能损害、中老年甲亢应积极采取131I治疗。甲状腺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亢合并甲状腺结节不能除外恶性者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转移因子联合无环鸟苷滴眼液治疗40例复发型单纯疮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virus keratitis,HSVK)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6.6%。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研究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其结果,10例正常人与40例治疗前患者比较(P<0.0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40例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明HSVK患者治疗前免疫功能低下,用HSV特异性转移因子治疗后,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8年~1993年经腹手术行肝癌化疗栓塞122例,手术死亡4例,余全部随访。1年生存率31%,2年生存率6.5%。肿瘤直径在10cm以下者1年生存率75%,膨胀型生长的病人1年生存率63.15%。合并重度肝硬化的病人1年生存率26.3%。肝动脉门静脉双栓塞的病人1年生存率53.3%。结果表明对于中晚期肝癌的病人尽管病变广泛,肝硬化严重,但治疗应取积极态度,经血管途径的化疗栓塞手术有明显的姑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采用非双盲法将80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对照治疗观察.Ⅰ组(奥美拉唑组)40例,20mg/d~40mg/d,疗程2周,愈合率为95%,Ⅱ组(雷尼替丁组)40例.300mg/d,疗程6周,愈合率为63%,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5)。结果显示,奥美位唑是一种高效抗各种消化性溃疡的药。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认识堰塞湖泄流过程中的溯源冲刷规律,参考唐家山堰塞湖设计了室内水槽试验。结合试验结果进行纵剖面形态演变模拟,得到的冲刷初期形态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对比分析了入库流量和坝体级配对溯源冲刷速度和累计溯源冲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溯源冲刷速度和累计溯源冲刷量与入库流量正相关,与坝体粗沙含量反相关;冲刷速度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减小;入库流量和坝体级配影响溃口形成的过程,总的累计溯源冲刷量在各种条件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获得饰胶蛋白基因cDNA克隆并表达。为研究饰胶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打基础。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T细胞cDNA文库获得饰胶蛋白全长基因cDNA片段 ,并克隆到pUC1 9载体中 ,采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全部cDNA序列 ,将测序正确的饰胶蛋白cDNA序列插入pGEX 4T 1表达载体中 ,经BamHI和EcoRI双酶切后 1 2 %凝胶电泳鉴定 ,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SDS PAGE分析。结果 克隆的饰胶蛋白cDNA序列与GenBank中AF1 3830 0记载的序列完全一致 ,所表达的融合蛋白质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65 6KD)也一致并为可溶性蛋白。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饰胶蛋白基因和表达了GST Decorin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了两型心肌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发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组患者的T_8亚群明显低于心肌炎心律失常组及正常人,而T_4/T_8比值明显升高。同时用短寿命细胞法发现心肌炎心力衰竭组患者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功能明显降低,并与射血分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免疫调节异常在心力衰竭型心肌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22例女性下生殖道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作了分析,指出激光辅以用药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一次治愈率为78.37%。本文讨论了妊娠合并尖锐湿疣与癌的关系,322例中癌变6例,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癌变率为1.86%。  相似文献   

19.
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桁式拱桥在国内建造较多,而桁式石拱桥很少见.文中分析桁式石拱桥-天池大桥振感明显的内在原因,根据拱桥一阶自振频率近似计算公式,采取加设三条钢筋砼拱肋加固改造方案,通过调整桥面系加载顺序确保新旧拱圈之间有良好结合,并将原设计标准由汽-10提高到汽-20,应用Nastran程序对加固前后进行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加固后该桥的自振频率显著提高,满足承载力要求,达到了加固改造的目的,文中最后给出了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Expressing and purifying the seglnent of SARS-CoV spike protein in E. Coli Methods The target gene was obtained by RT-PCR. The PCR product was cloned into pEGM- T Easy Vector, sequencing and double restriction digestion (BamH Ⅰ , Pst Ⅰ) were performed. The target gene was subcloned into PQE30 expression vector. The gene was expressed in the E. coli strain M15 cells induced by IPTG. The protein was purified with a nickel HiTrap chelating metal affinity column. Results The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wa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 and the protein was well expressed in E. coli strain M15 cells. The ideal pure protein was obtained by purification. Western blotting analysis suggested the protein could act with the convalescent sera of lab confirmed SARS patients. Conclusion The segment of SARS-CoV spike protein was well expressed and purified, and can be applied in diagnosis and immunological research of S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