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汽车与配件》2005,(20):13-13
车展期间,上汽集团总裁陈虹做客新浪汽车嘉宾聊天室,当被问及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理解自主品牌时,他作了如下回答:“对自主品牌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理解就是这个品牌只要能够被中国企业所主导的品牌就是自主品牌。并不是一定完全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才算自主品牌,可以是利用全球资源,  相似文献   

2.
《时代汽车》2005,(3):100-100
合资车,自主品牌国产车,谁是主谁是客不说大家也知道了,要说咱们中华是礼仪之帮,这话一点都不假。你说外国人投资啥都开绿灯,政策也有倾斜,趋向于保护,而且几个大型国有汽车企业也纷纷跟洋品牌结盟,可这老外一点人情也不讲,技术性的东西从来是不与咱们共享的。老实说这几年估计国企也不是不想好好给老普桑和捷达好好改一下啊,  相似文献   

3.
宋成会 《驾驶园》2010,(2):82-83
2009年,中国的自主品牌车企可以说是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志得意满的自主车企借着“09大捷”的东风,也纷纷对2010年的产销量大放豪言。尤其是比亚迪.一举将销量目标定在了80万辆.可以说是打响了2010年自主品牌车企市场大战的第一枪,那么.2010年的自主品牌车企究竟谁将成为真正的赢家.谁又将成为失败者呢?  相似文献   

4.
王黎民  孙洁 《轿车情报》2007,(12):110-117
通过上一次群英会的对比,我们很欣然的看到自主品牌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懂得进步是大家都有的,本来就技高一筹的合资品牌,会不会将差距越拉越大呢?舒适与运动相互排斥的一对矛盾,谁能把它们中和的最好,谁就是高手。遗憾的是,很少有一款杰出的车型能让我们真正满意。既然难求圆满,那我就退而求其次,将这四款车型分类对比,捉对厮杀,;将运动与舒适分开对比。自主挑战合资,谁会是最后的胜者?  相似文献   

5.
吴迎秋 《车时代》2011,(1):18-18
最近,跟一位自主品牌车企操盘手聊起品牌升级的话题。“如登高山”是谈话间他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这显然来自于他的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自主品牌升级势在必行,但绝不是—项简单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纵观天下,中国摩托车行业雄踞世界摩托车行业的半壁江山。然则,泱泱大国,其自主品牌在内地市场却没有谁与争锋的雄霸气势,而是与合资品牌“楚汉相争”。面对在全球都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日系摩托,中国自主摩托车品牌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也抗击乏力。  相似文献   

7.
东风风神严格来说不是一个普通的合资自主品牌,这让我们在看待A60的时候潜意识里有一定的好感,就像风神的S30一样,我们仍然感觉A60是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尽管我们都知道它的平台来自轩逸。  相似文献   

8.
吴迎秋 《车时代》2011,(11):18-18
跟一位自主品牌车企操盘手聊起品牌升级的话题。“如登高山”是谈话间他反复提及的一个词,这显然来自于他的切身感受。他对我说,自主品牌升级势在必行,但绝不是一项简单任务、不是一朗一夕就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有很多自主品牌轿车都提出要打造中国“国民车”的目标,那么在群雄并起之时,谁是中国真正的“国民车”呢?  相似文献   

10.
低价出口并不是自主品牌有意为之,与强大的合资品牌相比,选择中低端的市场突破是自主品牌必经之路。然而,随着自主品牌综合实力的提高,高中低全系列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只是时间问题……皮卡行业的代表中兴汽车,已经实现了旗下高、中、低三个系列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坦白     
刘健 《汽车杂志》2008,(1):322-322
坦白说每次与朋友提到“自主品牌”的话题。都有种鸡肋的感觉。首先大家都绝对希望“自主品牌”能快速发展,毕竟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啊,有谁不希望以后对外面的人说哪、哪个汽车名牌是中国造。但,就像中国国家足球队一样,咱们这些被惯坏了的“自主品牌”稍微有点起色,就急着告诉所有人我成功了,殊不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人家世界名车保时捷911当初面世的时候也没这么搞吧?!说一句逆耳之言别学国家足球队,除了踢球不在行,其他都在行,那样让人厌。  相似文献   

12.
以前看车展,很难在镁光灯下发现自主品牌概念车的身影,即便有,大多也是应景之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概念车,更谈不上对未来的展望。在2009年4月下旬(20~28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上,这样的情况似乎有了一些转变,自主品牌概念车有如百花齐放。尽管我们仍然难寻一些经典的作品,但它们的出现至少代表了自主品牌的一种精神——不折不挠,不离不弃。在本次专题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主品牌概念车,接下来将为你——剖析。  相似文献   

13.
赵欢 《时代汽车》2012,(12):38-40
作为目前已量产的三大合资自主品牌之一,启辰虽在上市之初与其它合资自主品牌一样因脱胎于外方品牌中陈旧车型而受到诟病,但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而今,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对合资自主品牌独立的研发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是旧车型“变脸”就可以赢得市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悲壮中仍步履维艰。尽管2006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轿车企业发展势头迅猛,以51.3%的增长率领先合资企业36.3%的增长率,市场份额接近25%。但6、7月份市场份额明显萎缩,8月份虽表现出震荡上扬,与其上半年最鼎盛的时期相比,自主品牌在这几个月的表现还是显得有点差强人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自主品牌轿车迅速崛起,掀起了自主创新热潮,但缘何总是难成气候,究竟是谁动了自主品牌车的奶酪?说白了,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不怨天、不怨地,只能怨自己。  相似文献   

15.
张鑫  王伟 《车时代》2008,(8):160-167
振兴中国汽车工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多年来不少自主品牌卧薪尝胆积极进取总算开拓出了属于中国人的一片天地。如今,又一个金色的季节即将来临,自主品牌又收获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予墨 《时代汽车》2010,(6):51-52
目前自主品牌远没有达到合资品牌的规模化效应,牛市时尚不能完全发挥作用,一旦汽车行业进入低谷期,这种浪费就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17.
《时代汽车》2011,(4):65
自主品牌份额的提升和自主品牌做强并不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8.
老总论语     
《时代汽车》2006,(1):34-34
“韩国20年来的自主品牌建设成功,取决于拥有三大因素.而目前我国的这三个条件都不是很具备。第一,企业自身的努力,这是前提条件;第二是政府的强力支持:三是整个社会对自主品牌的认同。这在自主品牌发展的初期几乎是决定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陈杰 《轿车情报》2011,(8):116-117
当看到宣传册上E5的配置时,我眼前一亮。“无钥匙进入”、“一键式启动”、“可视倒车雷达”、“GPS导航系统”,这些很少能在自主品牌上出现的字眼现在融入到奇瑞E5中,使我对这款新车型的期望值很高。这些“奢侈”的附加配置已经打破了奇瑞乃至自主品牌的传统造车理念,E5毫无保留地玩转了高科技,从而满足消费者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汽车自主品牌成为热门话题,并不等于认识问题就解决了,只能说主张“自主”的人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谈论自主了,眼下不必担心被讥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守旧”,“不赞成改革开放”等,但这仅仅只是在舆论上取得暂时的优势,一些人从心里并不赞成自主,因为有合资引进的巨大利益摆在那里,谁舍得白白放弃?而且舆论这玩意,保不准什么时候又来个180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