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性能环氧树脂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设计、施工、养护不当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有着极大影响,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丧失承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裂缝修复机理进行分析,提出了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接着,通过系统的室内试验和对比,指出了高性能环氧树脂材料是处治水泥混凝土路面收缩裂缝的优良途径之一,并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相关分析的系统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SC材料在水泥混凝土桥面裂缝快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受到工程界广泛关注。本文选取SC裂缝修复材料,通过室内试验,考察了SC材料的拉拔强度、抗压强度及抗折强度等各项性能;并结合国内某正在建设的大桥,介绍了SC材料的施工工艺。试验对比的结果表明SC材料满足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的性能要求,在实桥上的成功应用证明了SC材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水泥混凝土桥面和路面裂缝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裂缝修复是公路全寿命周期养护理念中的重要一环,为了对不同裂缝修复技术的适用性进行评价,本文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南接线为依托开展工程化验证,同时基于沥青路面长期性能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平台(CMAP_(LAPP))以及现场观测对沥青路面裂缝修复技术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跟踪评价。通过对依托工程335处裂缝进行连续长达近一年半的观测,对不同修复技术,不同的使用时长下的材料保存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针对不同裂缝宽度、反射裂缝、网状裂缝、裂缝二次修复等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处治建议。  相似文献   

4.
逄锦伟 《隧道建设》2015,35(Z2):32-36
将渗透结晶型混凝土裂缝自修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通过预留裂缝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和混凝土抗渗压力试验对其自修复性能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能提高预留裂缝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能大大提高混凝土的二次抗渗压力,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提高11.7%,二次抗渗压力提高100%;56 d的抗压强度提高21.9%,二次抗渗压力提高150%,同时能有效修复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具有良好的自修复性能。最后,结合XRD和SEM分析手段对渗透结晶型裂缝自修复材料的机制进行分析和讨论,该材料的拥有络合、渗透及结晶自修复制机。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以磷酸盐为基材的水泥砂浆修复材料的性能,对其进行制备并采用硅酸盐与硫铝酸盐为对比修复材料,对不同类型修复材料的扩展度、抗压强度等进行测试,并采用显微镜与PH试纸等方法分别对黏结截面裂缝宽度、黏结性能与渗水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磷酸盐水泥砂浆修补材料所对应的黏结界面裂缝宽度最小,且黏结强度最大、渗透时间最长,以磷酸盐为基材的水泥快速修补材料具有良好的修复与黏结性能。  相似文献   

6.
水泥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受到工程界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在水泥砂浆中加入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树脂固化剂得到一种新型改性水泥砂浆修复材料,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考虑了在不同聚灰比和水灰比情况下,改性水泥砂浆的抗折、抗压、可灌性及粘附力性能。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该修复材料能够满足混凝土裂缝修复材料的各种路用性能要求,工作性能良好,早期抗折抗压强度高,早期收缩性好。当聚灰比为30%时,1d抗折强度为6.8MPa,1d收缩率为3.14%,粘结强度高,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路面裂缝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修复钢筋混凝土梁在使用阶段中由于材料老化、裂缝开展等原因造成的损伤,提出一种基于Arduino智能平台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具有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特性)的智能修复控制系统,根据挠度及裂缝控制原理,设计智能修复控制装置。该装置由输入模块、处理模块和输出模块组成,当检测到钢筋应变超过限值时,输出模块升高SMA丝材温度对梁体进行修复。为验证该智能修复装置的修复性能,设计对比梁A(无修复装置)与试验梁B(加装智能修复控制装置),在加载过程中对试验梁B进行3次修复,对2根梁的跨中挠度、钢筋应变及裂缝宽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破坏时试验梁B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均小于对比梁A,并且在3次修复中试验梁B的跨中挠度、裂缝宽度和钢筋应变最大回复率分别为31.0%、47.0%和71.5%。说明该智能修复控制装置可以监测试验梁受损情况并激发SMA材料对试验梁实施修复,实现钢筋混凝土梁的智能修复。  相似文献   

8.
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修补的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后快速修复的问题,结合枣(庄)徐(州)二级公路的实践情况,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剥落,等常见病害进行了非常规的快速修补,并取得良好效果。介绍了快速修复的材料性能,施工工艺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裂缝是路面常见的病害之一。为研究沥青路面裂缝开裂的修复方法以及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机理,通过对比试验,采用高聚物对裂缝进行修复,比对修复前后的沥青小梁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抗弯拉强度,并得出:随着温度的逐渐升高,原状试件与修复后的小梁试件对于抗弯拉强度的效果逐渐接近;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试件的抗弯拉强度均有所下降;当温度达到35℃时,通过高聚物修复后的小梁试件的抗弯拉强度达到原状小梁试件的抗弯拉强度的85.71%。以产生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石墨烯微胶囊沥青是一种具有较强自愈能力的新型先进路面材料。为分析石墨烯微胶囊对沥青自愈性能的影响,采用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对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的愈合机理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动态剪切流变仪测试了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的自愈性能;然后,借助红外光谱、荧光显微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了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的“自修复”愈合机理;最后,借助动态剪切流变仪对“自修复-热诱导”双机制下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的自愈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微胶囊的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沥青自愈性,掺量和间歇时间增加均能显著提升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的自愈合效果;“自修复-热诱导”双机制作用下石墨烯微胶囊沥青砂浆自愈性能明显强于“自修复”单机制作用。“自修复-热诱导”双机制愈合机理为:裂缝处石墨烯微胶囊破裂,再生剂流出填充裂缝并促进裂缝快速融合;同时,石墨烯微胶囊囊壁的石墨烯与碳纤维形成导电通路,在电流作用下产生热量,加快了沥青分子与修复剂分子的扩散速度,进一步促进了裂缝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