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型地铁车站形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分析广州轨道交通5号线站厅、站台层分离的典型车站,着重论述地铁车站建筑布置形式与站址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布置形式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灵活性问题阐述设计观点和思路,并提出该类方案适用的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初步的解决问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地铁6号线一德路站、海珠广场站为工程背景,通过介绍车站的地理位置、周边建筑物情况、明挖法结构与暗挖法隧道的位置关系、隧道的断面尺寸、隧道的最大及最小埋深、施工的先后顺序、与既有建筑物的距离等,阐述两个车站的设计思路,采用站台与站厅分离的建筑布置,解决了在复杂条件下的地铁设站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     
哈尔滨地铁车站开始主体施工 近日,哈尔滨市地铁车站土建工程主体施工开始,地铁一期工程理工大学车站站厅全面施工。理工大学车站为地下2层岛式车站,地下1层为站厅层,地下2层为站台层。  相似文献   

4.
解放桥站是天津地铁3号线标志性车站之一,其站厅层公共区净高8.65 m,是国内首座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介绍该站环控系统构成并重点阐述站厅层公共区高大空间环控系统设计难点及特点,为以后地下高大空间地铁车站环控系统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广州地铁三号线广州东站是目前广州地铁已设计的车站中外界条件最为复杂的车站,环控系统方案可行与否直接影车站的建筑、结构方案。阐述了工程设计中隧道风系统及大系统的布置及合理利用空间布置环控所需的房屋及设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州地铁八号线一个典型车站建筑布置形式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地铁车站站址环境条件的不同导致建筑布置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下车站的土建投资在地铁建设中往往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由于设计不精细、业主需求不明确等原因,造成了大量的建筑空间浪费,使得地铁投资增加。配线车站由于设置辅助线,土建规模严格受控,很难缩减;标准站可以通过优化设备用房布置,可有效缩减车站的建筑面积,从而降低投资。本文针对既有线出现的地铁建筑空间设计冗余问题,通过精细化设备用房布置、调整系统设计方案、优化设备用房布置等手段,有效减少非必要的检修、交通、吊装空间,大大缩减了地下车站设备用房面积,有效地提高了空间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结合无锡地铁三阳广场站工程实践,分析地铁地下换乘车站共用一个站厅公共区、且面积超过单线标准车站站厅公共区面积2.5倍时,其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性能化设计分析所采取的消防措施.提出量化站厅公共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限制车站内商铺的总面积、强化防火分隔和防排烟系统、设置自动灭火系统等建议.推荐站厅层起火工况下,站台层滞留乘客通过列车往下站疏散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地铁4号线官州站为例,结合该车站的建筑形式,对变电所的布置方式进行研究,提出了2种不同的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方案。阐述了如何通过优化地铁变电所设备平面布置方式达到减小车站规模的目的,以及在变电所设备布置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经过方案比较,选取了最优的设备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影响地铁车站空调负荷的关键因素以及怎样利用焓湿图确定大系统(公共区)冷量及风量,以广州地铁四号线车陂站为例介绍一种计算屏蔽门系统冷负荷的图表让大家作为参考,指出现有车站冷量及风量计算中存在有待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州部分地铁线路铺轨基地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探讨铺轨基地设置的原则,说明铺轨是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工序,铺轨基地的数量和位置的合理设置是影响铺轨工期的重要因素,并总结广州部分地铁线路的铺轨基地的设置情况,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暗挖地铁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暗挖车站下穿既有地铁隧道施工为背景,探讨采用柱洞法结合超前管幕施工的控制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轨道和隧道结构进行加固.根据现状评估数据制订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控制标准,并制定各施工步序的沉降控制值.监测结果表明: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缝处沉降量最大,是施工控制的重点部位;超前管幕起到了防塌作用,但其自身施工引起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9.52mm,选用时应慎重;侧洞管幕施工完成时,变形缝处隧道结构累计沉降量超限,且道床与隧道间发生严重脱离.采用抬升注浆和充填注浆分别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累计沉降量超限及道床与隧道间脱离进行处理,最终将既有地铁隧道结构沉降量控制在16.75 mm以内,道床与隧道间脱离区域被有效填充,确保了施工期间既有地铁线路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13.
扭环线型地铁,为解决正在规划拟建的城轨线路在主城区的线网密度太低,而在总体城轨规划中线路的长度太长、投资太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线型方案。在一条有上下行双线的地铁运营线路上至少有一个通过线路自身的扭转形成的环型,在这个环型上至少有一个线路自身的、上下分离立体交叉的换乘车站。用主城区的扭环线型地铁与郊区的并联高架路相配合组成大城市的骨干公共交通网。  相似文献   

14.
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机场线东直门站上跨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站后折返线工程为背景,研究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时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及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检测加固。根据检测评估、模拟计算和安全检算等结果制定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标准,并将沉降控制值按关键施工工序进行分解。施工过程中,采用加垫方法和PLC液压同步控制顶升技术等主动控制沉降。监测数据表明:隧道结构与轨道结构保持密贴;线路的轨距、水平、变形缝开合度均未超出控制值;开挖中导洞阶段及盖挖法施作下穿结构边墙和底板阶段既有地铁结构沉降占总沉降的50%左右,是施工控制的关键阶段;变形缝差异沉降超出控制值,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位置;变形缝附近沉降、差异沉降等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是监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5.
新建成都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地铁2号线与成灌城际铁路同台换乘的犀浦站,为实现三线换乘,需要对犀浦站进行改造。本文分析了该站改工程的重难点,优化了站改方案,阐述了既有站房立柱的桩基托换技术;且在桩基托换和基坑开挖过程中,监测了周边地下水位、托换站房立柱及城铁桥墩的沉降。实践表明:通过优化换乘通道基坑开挖深度,可以做到城铁桥墩周边不降水,且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采用叠合梁被动托换技术对站房立柱进行托换,解决了新建换乘通道与既有站房立柱在空间上的冲突;这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系统地阐明地铁控制中心的设计原则、规模定位、功能定位,分析控制中心建筑、中央控制室和设备房工艺设计方法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地铁调度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行车调度作为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能力的发挥直接决定了线路的运营安全和运输效率,有必要对地铁行车调度职业能力进行研究。介绍了胜任力的概念。运用结构化的O*NET工作分析问卷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构建地铁行车调度员胜任力模型,包括21项基准性胜任力和5项鉴别性胜任力。结果表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纽约、巴黎和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快线发展特征进行分析,提出这三大城市建设快线所具有的适用性。针对国内城市发展及交通需求,提出国内应发展轨道交通快线系统,并结合北京不同圈层的需求及建设条件,提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降低地铁造价是确保地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 《铁道勘察》2006,32(1):85-86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这是制约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阐述了在地铁前期工作中如何降低成本以及加速地铁设备国产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辉 《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86--87
研究目前国内地铁实施综合监控系统后相关机电设备的维修模式,结合基于IP网络的虚拟端口技术,提出一种底层设备的远程联网维护方案,即串行接口的终端设备维护.该方案以较高的性价比弥补了实施综合监控系统后各集成系统的远程维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