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汽车不同区域强化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汽车不同区域的腐蚀关联性,以有效解决汽车腐蚀问题,在整车强化腐蚀试验过程中于汽车不同区域进行挂片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试片的腐蚀微观形貌及腐蚀产物,并研究了整车不同区域腐蚀量随腐蚀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片的腐蚀形貌和腐蚀产物随整车强化腐蚀试验的进行而发生变化,并且试片在整车不同区域的腐蚀量不同,腐蚀量由大到小的区域分别为机盖、侧围、顶盖和机舱内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原非二元醇型发动机冷却液和新型非二元醇型冷却液的种类,阐述了不同类型冷却液的特点,针对冷却液的毒性、冰点防护、腐蚀抑制、传热和成本等进行了分析,认为新型非二元醇型发动机冷却液在环保、防冻、防腐、传热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表现,同时兼具价格优势。讨论了非二元醇环保型发动机冷却液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热平衡性能是发电机组设计和应用的一个重要性能参数,为了研究不同冷却介质对发电机组热平衡性能的影响,本文以雅柯斯公司生产的标准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纯水型冷却液和乙二醇型冷却液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水型冷却液,采用乙二醇型冷却液的发动机出水温度较高,而且得到了采用本文纯水和乙二醇型两种介质的发电机组的热平衡性能差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用于180多个重负荷发动机总行程5千万公里后的有机酸冷却液进行测试,目的是检验冷却液在四种不同发动机使用中的长寿命性能。对行驶总计61万公里的有机酸冷却液(无 SCA)进行检查发现,金属部件的保护非常完好,提高了对衬里、水泵和铝隔板的防护性能。同时,采用本实验的数据作出了长寿命缓蚀剂甲苯三痤和亚硝酸盐的消耗速率曲线。结果发现,亚硝酸盐在长寿命冷却液中的消耗比常规配方慢。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特性。对采用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发动机进行的400h耐久性试验表明,气缸体及活塞的主要接触面磨损量为5~6μm,发动机功率下降仅为5%。通过盐雾试验证明,镀有陶瓷—金属梯度功能材料的金属试片(铸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试验前后的质量变化仅为0.6mg,这是发动机耐久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汽车金属零部件盐雾试验与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金属零部件的腐蚀不仅影响其质量和使用寿命,而且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交通事故,因此对零件防腐性能的检验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中性盐雾试验、醋酸盐雾试验、氯化铜-醋酸加速盐雾试验以及循环腐蚀试验4种常用的盐雾试验,对4种典型的试验方法和评判原则进行分析,从而得到金属盐雾腐蚀试验应从设计过程、材料选择及涂覆工艺3个方面进行改善,以期提高汽车金属零部件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发动机管壳式机油冷却器运行半年后出现的T2紫铜管泄漏问题,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腐蚀区域的宏观形貌,利用SEM和EDS观察腐蚀区域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腐蚀产物成分,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腐蚀区域的截面,分析腐蚀在材料内部的发展路径,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失效冷却器上残留的冷却液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T2紫铜管内壁出现了明显的晶间腐蚀,由于晶粒不断被腐蚀而脱落,形成穿孔最终导致了泄漏;失效冷却器上残留冷却液中Cl~-、SO_4~(2-)浓度异常增高,在被腐蚀的晶间同样发现有S元素和Cl元素,由此判断冷却液中的Cl~-和SO_4~(2-)是导致T2紫铜管发生腐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开车的朋友对于防冻液并不陌生,"防冻液"即发动机冷却液,是汽车发动机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散热介质。防冻液的主要功能和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防腐蚀功能。冷却系统中散热器、水泵、缸体及缸盖、分水管等部件是由钢、铸铁、黄铜、紫铜、铝、锡等金属组成,由于不同金属的电极电位不同,在电解质的作用下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同时冷却液中的二元醇类物质分解后形成的酸性产物、  相似文献   

9.
如何选用与保管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液冷式发动机来说,过去,水是常用的冷却剂;而今,因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可以抑制腐蚀和结垢,同时因冰点低、沸点高,又可全年使用,所以已在汽车上广泛使用。为充分发挥乙二醇型发动机冷却液的作用,延长使用寿命,必须正确掌握其特性、使用与保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针对液冷型动力电池包冷却结构多因素参数化研究,搭建电芯电-热耦合仿真模型,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电芯仿真计算的有效性。对显著影响液冷型电池包性能的冷却液流速、冷却液温度及冷管宽度和高度4个关键参数进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计算,基于正交模型的模糊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四因素对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和最大温差的影响权重。结果显示:对于电池模组最高温度,冷却液的温度对其影响最大,冷却液流速次之,冷却管道宽度影响最小;而对于电池模组最大温差,冷却液流速对其影响最大。通过结果分析得到优化组合方案,计算得到优化方案能使得电池组最高温度下降到32.8℃,最大温差控制在3.3℃内,冷却性能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1.
This project evaluated the corrosion damage over a five-year period of organic coated steels in automotive chassis parts during P/G and field tests using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in a 3.5 wt.% NaCl solution. EIS can provide both quantitative kinetic and mechanist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performance of organic coating/metal systems. The difference in coating performance between the P/G and field test specimens was assessed in relation to the impedance parameters. In particular,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ating resistance and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could be used to estimate the difference in corrosion damage between the P/G and field test specimens. The co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P/G and field test specimens was visually evaluated using SEM. The mechanism of corrosion occurring in the P/G test was similar to that taking place in the field test. The field test environment was about ten times as corrosive as the P/G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parameters and surfac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2.
融雪剂是道路常用的除冰雪方式,然而融雪剂对钢铁有一定的腐蚀作用,为了研究不同因素对融雪剂碳钢腐蚀的影响,试验分别研究了融雪剂溶液浓度、溶液配置方式、挂片旋转速度、不同水质和钢片对碳钢腐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5%浓度范围内,碳钢腐蚀率影响受融雪剂浓度影响较大,超过15%时,融雪剂浓度对碳钢腐蚀率影响较小,碳钢腐蚀率趋于稳定,且融雪剂浓度越大,碳钢腐蚀率越小;融雪剂中缓蚀剂的释放影响碳钢腐蚀率,不同试验方法对缓蚀剂的释放影响不同,机器高速搅拌对缓蚀剂释放更为有利;挂片旋转试验方法可以保证试片与溶液接触的均匀性,相较于静置试验,碳钢腐蚀率更高;碳钢腐蚀率的结果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片的好坏,因此要严格控制钢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钢结构桥梁建设需求不断提高、应用日益广泛,耐候钢以其优良的耐候性能,从材料层面为钢桥防腐提供了一种理想方案;但是,由于中国应用耐候钢的时间较短,耐候钢在某些自然环境下的适用性尚未得到充分论证,对其腐蚀后基本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的认识尚不完善。为此,以钢桥常用的Q355NHD焊接耐候钢及其对接焊缝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国滨海城市常见的工业海洋大气环境,通过周期浸润加速腐蚀试验探讨Q355NHD的耐候性能,并对腐蚀后Q355NHD的单调拉伸性能和疲劳性能开展试验研究。基于形貌观察、基体扫描、锈层分析和腐蚀深度计算等多角度分析,发现在模拟工业海洋大气环境下,Q355NHD尽管会形成具有一定致密性的锈层,但其腐蚀速率等宏观指标相比于普通钢并不突出。腐蚀后单调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腐蚀8周(等效于青岛受工业污染的海洋大气环境下自然腐蚀20年)后Q355NHD母材试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下降8.1%和7.2%,对接焊缝试件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下降14.1%和12.5%。腐蚀后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腐蚀8周后Q355NHD母材试件和对接焊缝试件的设计疲劳强度分别下降35.6%和30.3%,为317.9 MPa和211.0 MPa,但仍然满足《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中相应构造类别的疲劳设计要求。经与既有文献报道的Q355普通钢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尽管Q355NHD在工业海洋大气环境中未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不建议按免涂装使用,但其力学性能在不同批次试验结果中处于较高水平,可以视为一种优质的Q355钢材。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款2-6年的合资车型,开展车用涂装的厚度、形貌和交流阻抗测试,研究时限、里程、部位等因素对车用涂装的腐蚀影响。结果表明:车身漆膜随使用时限延长,防腐性能降低一个数量级(108-107Ω·cm^2);底盘涂层随里程延长,衰减两个数量级(107-105Ω·cm^2);金属部件的腐蚀形式以点蚀为主,优先发生于边缘、连接和焊接位置,在3-6年内可出现大面积腐蚀,中级消声器腐蚀程度高于尾级消声器。  相似文献   

15.
钢筋阻锈剂是一种高性价比的钢筋防腐材料,在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应用广泛。有机阻锈剂的阻锈效率主要取决于其分子结构,然而受仪器设备分辨率所限,目前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的电化学响应分析,较少涉及微纳尺度的阻锈机理分析。因此,基于分子动力学技术,分别建立了阻锈剂与钢筋钝化膜的纳观尺度模型,模拟了醇胺类、羧酸类阻锈剂分子与钢筋钝化膜间的界面交互作用,揭示了原子尺度上的阻锈机理。基于阻锈剂-钝化膜分子动力学模型对其阻锈响应规律进行分析,确定2种有机分子均可有效阻碍氯离子在钢筋钝化膜表面的吸附和点蚀,其中羧酸类阻锈剂的阻锈效率更佳(75.8%)。通过深入探究2种阻锈剂与钢筋钝化膜基体吸附差异,研究发现:高极性的羧基官能团可与钢筋钝化膜表面的羟基发生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使得羧酸类分子稳定地吸附在钝化膜表面,氯离子的吸附位点被大量占据,因而阻锈效率较高;而醇胺类分子由于官能团极性较弱,在界面上的吸附作用不显著;同时,分子模拟证明,阻锈剂中的极性官能团还能直接吸引氯离子,这一机制同样抑制了氯离子在钢筋表面的吸附和破坏;此外,电化学试验的结果与分子模拟一致,这表明分子模拟技术可在有机阻锈剂的分子设计与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继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正常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热,其中热量的95%由冷却介质带走,而冷却液中离子含量高会导致燃料电池发动机绝缘问题,因此要求冷却液具有高散热性、低的腐蚀速率、高的密封材料兼容性,行业内通常要求电导率小于5μS/cm,传统的冷却液(电导率大于2000μS/cm)不满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使用要求,无法直接使用。本文长期跟踪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2万公里左右,对其冷却系统使用的低电导率乙二醇冷却液性能进行全面的跟踪及研究,主要包括冷却液消耗、冰点值,并解释其原理。通过本文的研究为燃料电池低电导率冷却液的开发、标准的制定及车辆的运营维护保养提供了数据支撑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锰的含量,研究在28Cr铸铁中用锰代替钼的可行性;通过机械性能测试和磨损试验,比较不同成分28Cr铸铁的磨损特性,并与几种常用抗磨材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8Cr铸铁中加入适量的锰,能保持材料的耐腐蚀、耐磨损性能,并大幅降低了成本,为28Cr铸铁以锰代钼,并用于搅拌机衬板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国产汽车耐腐蚀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腐蚀试验在评价汽车设计、环境研究、新产品开发、材料选择及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介绍了试验规程及其强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腐蚀检查,机械检查,车辆拍照,涂层厚度测量,金属厚度识别及油漆层划线等。另外,试验结果评价作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设计定型阶段复制的样件进行全性能测试、制动测试、破坏性测试、耐久性测试、相关件的强度试验和分析后证明,采用增加制动器制动力矩的技术方案,完全能达到GB 20073—2006标准中对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制动性能及试验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