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车辆回正控制是决定转向系统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新能源大扭矩商用车存在回正不足或回正超调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优化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算法,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动力学模型、方向盘转角估计模型与回正补偿控制策略,根据估计的方向盘转角确定电机的期望输出扭矩,以此确定电机电枢电压,从而实现回正补偿。利用MPGA优秀的全局寻优性能,对模糊PID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经Simulink仿真试验证明,提出的基于MPGA优化的模糊PID控制算法,相较于PID控制与模糊PID控制,回正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电动干式DCT轿车离合器操纵系统的仿真模型,并采用积分分离的PID控制算法对无刷直流驱动电机进行PID控制.在此基础上,对某型轿车进行了DCT系统的起步和换挡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同时控制算法也满足系统控制要求,保证了DCT样车的平稳起步和换挡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智能前大灯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研究,根据智能前大灯系统的随动特性选择模糊控制作为其控制算法,对其进行仿真并分析控制效果,之后根据控制效果对算法进行优化,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引入PID控制,可以同时具有强应变性和高精度的优点,最后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其控制效果良好,可以较精确地实现智能前大灯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未来汽车的电气控制发展趋势,利用电气与气动技术,建立了重型汽车电控气动离合器操作系统,并从理论上分析了系统的非线性特性。针对该系统的非线性控制问题,结合免疫PID控制算法与自适应PSD控制律,提出了模糊免疫PSD控制算法,实现了系统的智能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PID控制算法和89C52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DS1820对温度进行采样和转换,然后执行数字PID控制,输出控制量来调节可控硅触发端的通断,从而实现对温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智能压路机振频控制系统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智能压路机振频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的系统结构、控制思路及控制算法的设计步骤与方法,建立了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利用MATLAB仿真系统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和常规PID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依据车辆悬架的1/4车体模型,对装有磁流变减振器的悬架系统进行了理论研究,设计了模糊PID开关控制算法.在所建模型的基础上,借助MATLAB可视化的动态仿真平台,对控制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设计了硬件控制电路,通过编制控制软件实现了控制算法,并进行了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糊PID开关控制器应用于磁流变减振器可以实现良好的车身振动控制.  相似文献   

8.
设计一种适用于现代燃油汽车的发电机电压控制器,实现了发电机电压的良好控制,并且减少了电压的波动,采用脉宽调制的方法控制发电机励磁系统,利用功率MOS管实现对励磁线圈电流的控制,利用PID算法进行脉宽的调节,最后通过试验验证了对发电机电压的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单神经元的汽车方向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振海 《汽车工程》2004,26(4):461-464
针对汽车方向动力学控制存在的非线性和参数时变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单神经元的汽车方向自适应PID控制算法。该算法利用了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实现了方向PID控制器的参数在线自整定,从而避免了传统的自适应PID控制必须在线辨识被控系统的参考模型参数而带来的计算工作量大的问题。仿真计算和场地试验验证表明该控制算法可有效地控制汽车按照预期给定的轨迹行驶,且保证了汽车方向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贾东明  朱若岭 《上海汽车》2023,(2):29-32+57
对电子节气门进行PID仿真,展示了PID控制在被控系统不考虑参数漂变和扰动情况下的优良控制效果。在系统中加入了扰动之后,PID算法在跟踪单位阶跃和正弦曲线的效果明显变差,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基于干扰抑制的变结构控制算法。详细介绍了基于干扰抑制变结构控制算法的构建方法,并对加入扰动的被控系统进行了仿真,通过两种曲线的跟踪情况对比表明了新算法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11.
搭建了交流电力测功机系统试验台,采用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对异步电机实行转矩和速度控制,使其工作在电动和发电两种状态。开发了基于PXI的交流测功机控制器,在LabVIEW RT软件开发环境下,采用快速原型的方法对交流测功机系统稳态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实现了n/P、M/P、n/M和M/n 4种控制模式的控制功能。通过试验整定PID控制参数,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品质,各种状态的切换平稳。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器控制效果良好,完全满足发动机台架试验的要求,为进一步研究交流测功机动态控制提供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具有时变性、非线性和滞后性的特点,传统的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针对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推导出其正向和反向传播阶段公式,给出了详细的控制算法设计,在传统PID控制器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自学习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对热泵空调系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具有稳定性高,鲁棒性好等优点,优于传统PID控制效果。最后把BP-PID算法与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相结合,进行了系统软硬件原理设计,与传统PID控制相比稳定时间从155 s减少到145 s,实现空调温度控制,为后续车型开发做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一种以DSP芯片系统为控制核心的交流励磁调节器,把交直交变频电路的拓扑结构与DSP系统控制技术相结合,运用脉宽调制技术和PID控制算法实现机端电压、频率调整,介绍了整体电路的设计和DSP系统的硬件及其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油气悬架系统,提出了一种由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组成的双闭环控制的车身高度控制策略,外环为高度控制环,内环为力跟踪控制环。外环利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对期望高度的精确跟踪,输出一个最优控制力,该最优控制力作为内环的给定。内环的作用是通过油气悬架实现对最优控制力的跟踪,针对建立的油气悬架非线性数学模型,内环采用滑模控制算法,并对滑模控制存在的颤振问题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满足车身高度控制的精度要求,同时具有较好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助力转向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了ATMEGA16单片机控制系统,利用PWM技术、MOSFET驱动电路和MOSFET桥式电路控制转向电机电流的大小和流向,进而控制助力的大小,利用PID控制算法实现转向电机电流的反馈控制。并分别介绍了系统结构和软件流程图。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助力。  相似文献   

16.
一种以PIC单片机系统为控制核心的逆变稳压电源,把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与单片机系统控制技术相结合,运用PID算法实现电压调整,及时调整输出电压,介绍了整体电路的设计和单片机系统的硬件及其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为稳定控制超高压共轨系统中的共轨腔压力并缩短轨压控制算法的开发周期,利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建立了超高压共轨系统轨压控制仿真模型,采取前馈+PID控制算法设计了轨压控制策略,并针对轨压控制中的瞬态和稳态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在试验台架上开展了轨压跟随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定的前馈+PID控制算法能使轨压稳定在目标轨压附近,上下波动小于3 MPa,且轨压突变时瞬态响应时间小于0.5s,控制结果能够满足超高压共轨系统对精度和速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EGR 系统通过调整阀开度实现对再循环已燃气体的流量控制,现有 EGR 阀开度控制算法多采用传统PID 控制算法。传统 PID 控制算法中,差分项对数据误差和干扰较敏感,易引起振荡。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四点中心差分法代替原有一阶后向差分算法,考虑过去4个时刻的误差,通过时间加权求和得到优化的差分量,该方法可减少数据误差对差分项的干扰。采用阶跃响应曲线法对 PID 参数进行整定。追踪三角波目标开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改进算法及参数整定方法可得到一套控制效果较好的 EGR 阀控制算法及控制参数,所控 EGR 阀可准确跟踪目标开度的快速变化,满足实际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Matlab/Simulink的Real Time Workshop Embedded Coder模块生成PID控制代码,与发动机控制算法集成,应用于高压共轨柴油机轨道压力控制。通过PCMaster软件监控和标定PID控制参数,在VM R425DOHC柴油机上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控制参数取得预期的轨压控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发动机控制算法开发中应用自动代码生成技术,可以实现建模和底层代码的分离,加快控制算法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摊铺机的布料系统是影响摊铺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布料器的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在经典PID的基础上增加模糊控制器,提高各种工况下液压系统的控制水平;结合系统的工作特点,提出相应的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出适应性的模糊PID控制器,并进行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相较常规PID控制,模糊PID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并且具有更强的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