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河船舶避碰决策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海运》2015,(3):37-40
本文将船舶避碰研究分为船舶领域、船舶碰撞危险度和船舶避碰决策优化方法三个部分进行综述,通过与船舶避碰整体研究的对比,分析内河船舶避碰研究的现状,得出内河船舶避碰的研究趋势,并得到内河船舶避碰会从二维避碰向三维避碰研究转变、完善船舶领域和碰撞危险度模型及引入先进理论算法等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程细得  刘祖源 《中国航海》2006,(2):38-40,46
提出一种遗传算法用于解决内河狭窄弯曲航道中的船舶避碰问题。运用算法的空间寻优能力,设计简单的编码,根据航道及障碍物等约束条件,按照一定的优化准则设计出相应的适应度函数。通过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避碰路径寻优能力,为最终实现自动避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内河船舶避碰决策智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内河船舶航行及内河航道的诸多特点,分析影响内河船舶碰撞危险的各种因素,建立内河船舶碰撞危险度的评判模型;重点对内河船舶避碰决策及优化展开研究,系统化描述保证船舶安全、经济航行的多种条件,提出相应的避碰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拟应用优化理论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功能及应用优势分析入手,论述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在内河船舶避碰技术中的应用,对船舶避碰的数学原理进行系统分析,并仿真验证了船舶的避碰过程。从仿真结果看,通过优化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目标物的探测距离和精度,能够最大程度帮助船舶提升航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及长江口航道是船舶航行的危险及复杂区域,影响船舶操纵与避让的因素有航道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因素、人员对船舶操纵性能的掌握因素、航道管理因素等。船舶在此航行时的避碰措施包括真正做到正规瞭望、严格按照航道规则航行、良好船艺、做好应急准备等,船舶在避碰中要保持安全会遇距离,及早采取避让行动,正确掌握转向避让和变速避让方法,并查核避让效果。  相似文献   

7.
将船舶避碰操作视为一类控制问题,建立运动船舶在随机障碍目标环境中的避碰闭环控制系统模型;其中运动船舶为被控对象,随机障碍目标的航迹检测由雷达、红外传感器及声纳传感器等完成,并作为该系统的输入,对运动船舶航迹的检测由GPS、GPS/INS等完成,而避碰的本质就是要维持一定的控制偏差.  相似文献   

8.
航道感知作为航道运行管理所需数据的来源,是实现航道全要素数字化的重要支撑。在全面分析航道感知要素及其感知设施的基础上,构建内河航道立体智能感知设施布局体系,进一步明确分级建设标准。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布局体系有利于提高航道感知设施建设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可为国内其他内河航道感知设施的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9.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入交通流理论与船舶领域概念,将航道中连续行驶的船舶视为船舶交通流,对航道通过能力进行了研究。分别给出了航道理论通过能力、可能通过能力与设计通过能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影响航道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航道等级、船舶吨位、畅行速度、船舶领域尺度是决定航道通过能力的关键因素,水文气象条件、夜航条件以及船舶实载系数影响航道可能通过能力。针对船舶到达航道的不平衡性及其日交通量概率分布规律,提出选取设计交通量的原则和方法,论述了根据航道服务水平确定设计通过能力和航道规模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0.
为保证渡船安全航行,基于内河渡船驾驶员的经验,运用相对运动几何分析法建立内河渡船碰撞危险预警等级量化几何模型;结合专家避让操纵知识库,运用船舶拟人智能避碰决策(Personifying Intelligent Decision-Making for Vessel Collison Avoidance,PIDVCA)的基础模型和算法设计渡船预警和避碰决策算法流程。以镇扬汽渡船为例,在船舶智能操控仿真平台(Ship Intelligent Handle and Control,SIHC)上模拟镇扬汽渡船水域的交通流,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实现镇扬汽渡船不同等级的碰撞危险预警,提供的避让决策符合规则和驾驶员的习惯。该方法可为内河渡船避碰避险决策系统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对确保渡船航行安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实现快速、准确的航道通航状态监测监控为目标,研究面向航道管理与通航服务的航道通航状态数据采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数据综合集成方法,从软、硬两方面提出内河通航状态监测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内河航道通航状态的全方位监控。本方案可为航道管理部门在通航保障能力建设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航道锚泊区按港口配套航道锚泊区、航道临时配套锚泊区、过河水工建筑物配套锚泊区及大型船舶锚泊区等进行分类,探讨4种锚泊区的功能需求及规划原则,并提出实施建议,以促进内河航道锚泊区的建设,加快广东省内河航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蔡远  刘如广 《船海工程》2006,35(4):21-24
经多方案比较和论证,确定了测量船的设计方案,对总布置、主要设备的选取、监测报警系统、测量设备的配置、水声纳收放装置等技术要点进行介绍,实船测试表明,该船的可靠性、先进性均达到了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4.
袁其军 《水运管理》2003,(3):7-10,32
一、内河航运已具备较好的发展条件 十五大以来的5年,内河航运建设和发展逐步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重视。交通部继续实施“三主一支持”长远发展规划,抓住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内河航运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通航条件明显改善,货运量稳步增长,船舶吨位逐年大型化,内河航运效益逐步提高,规范、有序的内河航运市场逐渐形成,内河航运的落后面貌得到明显改善。过去  相似文献   

15.
为更好地服务船民,提高内河运输效率与航道管理水平,通过对船民和专家的调研,并结合江苏省内河航道的实际通航情况,分析得到航道服务区的建设条件、选址和服务区间距设置原则,为建设航道服务区提供了一个可实施性较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很多河流和湖泊,内河航运非常发达,自古以来,内河航运就是我国经济的重要内容,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商品贸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船舶的动力性能和船舶数量不断提高,内河航线变得越来越拥挤,常常会发生船舶碰撞、搁浅等事故,因此,必须要加强内河航运的监控和管理水平。本文重点研究了内河航运的集成监控系统,基于PLC技术对船舶内河航运集成监控系统进行了优化和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有利于协调生态保护和航道工程的关系。新时期新形势下开展内河生态航道建设是水运行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谋求航道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分析大量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理论框架出发,系统论述国内外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的相关理念、技术和发展前沿,总结了我国内河生态航道的成绩和不足。结合国内内河生态航道建设现状,提出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展生态航道架构及评价方法、生态修复、生态航道影响与效应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内河航道标牌是以形状、颜色、图案和文字向所有过往船舶提供管制、警告、指引功能的助航设施。航道标牌不仅仅是保障船舶航行安全,提高内河航道服务能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战略性资源的有益补充。白天阳光充足照度下,标牌都具有良好的可视距,容易被发现和阅读,而夜晚低照度下,航道标牌可视距不足,部分或全部丧失了它的作用。文章以苏州内河航道为例,基于夜间可视距调查分析了苏州苏西线五福桥段航道标志牌建设中发光标牌设置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在内河航道上设置发光标志标牌,可大大提高夜间可视距,更容易被船舶司乘人员发现和阅读,保障了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内河航道特征提出航道服务水平概念及指标;以内河和渠化航道标准船型为依据对内河航道服务水平指标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服务水平等级;将船舶交通流理论和航道服务水平相结合建立内河航道通过能力计算模型。以淮河出海航道运行资料为依据,计算航道通过能力,并与设计水平年货流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可供内河航道规划、建设、评估、维护或升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完善内河交通工程学,弥补航道网规划、航道升级改造理论依据不足的缺陷,结合京杭运河施桥船闸多年的实际运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原理,提出了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概念,研究了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讨论了设计小时时位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内河航道设计小时交通量取第200位最高小时流量最为稳定,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在0.14~0.1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