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宋炎 《水运工程》2007,(12):20-25
提出大直径灌注长桩工作性状并同时考虑负摩阻力的桩侧荷载传递模型,桩端采用双曲线荷载传递模型模拟土的非线性变形特性,并引入混凝土的Rusch模型来考虑高荷载水平作用下桩身混凝土的弹塑性性状,采用Mindlin解答以考虑桩侧摩阻力在桩端处产生的桩端位移,从而建立了层状地基中大直径负摩擦灌注长桩的荷载传递分析理论。根据该理论计算得到的荷载一沉降曲线与实测的曲线较为吻合,可作为确定大直径灌注长桩承载力的依据,经过对工程实例的计算与实测对比分析,证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单,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依托某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后轨道梁桩基,针对开口钢管桩和半闭口钢管桩两种形式,详细对比国内外常用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并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于砂性土与黏性土成层交替分布的地基,国内外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在侧摩阻力、端阻力、桩端闭塞效应、总承载力计算结果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静载试验结果相比也有所偏差。按国内规范计算的总承载力与静载试桩结果基本接近,国外经验公式的偏差较大。半闭口桩尖可显著提高砂质地基的桩端承载力,桩端闭塞系数可达0.8以上。相关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求解刚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时较少考虑桩土间变形协调的情况,对若干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复合地基的单桩侧摩阻力分布形状作了一定的假定,简化计算,然后联合荷载传递法,Mindlin解答和弹性力学解答得到了单桩模型中桩体和桩间土的变形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4.
大直径超长嵌岩桩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荷载传递机理和承载能力特性的研究仍不够深入。针对现有现场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的不足,基于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工程,对大直径超长嵌岩桩承载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发现,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自平衡法的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性,但由于土动摩阻和孔隙水压力影响,静动法测试结果比自平衡法大30%左右。大直径超长嵌岩桩侧摩阻力从上而下逐步发挥,且沿深度非线性分布现象明显。实际总的桩侧摩阻力占荷载90%,远小于桩土极限侧摩阻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水泥土室内配合比试验,截取现场整段工程桩体室内抗压试验和现场天然地基、粉喷桩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水泥土的最佳掺入比,水泥土强度增长的三阶段和单桩、软土天然地基、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及桩侧摩阻力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水闸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该水闸的地基处理方案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在此方案中,重点进行了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该项设计主要进行水泥土搅拌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另外,对水闸挡土墙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支护也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4个工程进行的6根直径为1.0m、长度为59~70m的钻孔灌注摩擦桩的静载试验,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摩擦桩荷载的传递机理、荷载—沉降量曲线、桩身轴心压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关系以及桩蛸反力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给出了主要土层的桩侧摩阻力与桩土相对位移关系曲线,提出了考虑桩土相对位移影响的大直径钻孔灌注摩擦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8.
刚性承台下柔性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桩侧土及桩端土均采用线性荷载传递函数,同时考虑桩周土所分担的荷载对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利用力学理论及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法-子域法,推导了柔性桩与地基相互作用的一套完备的解析算法,并讨论了桩土模量比及桩长对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同时也探讨了桩土模量比对承台下单桩及桩土复合体承载力、桩侧摩阻力、桩身轴力和位移的影响。为了验证文中方法的可行性,作者将模型试验结果与文中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对比表明,文章中的方法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建立超长桩和土体共同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预压排水固结法研究软土地基预压后超长桩的承载特性,分析地基土固结沉降、桩身侧摩阻力、桩顶位移-荷载曲线和桩身轴力的变化规律。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对预压时间和预压荷载以及不同土质的预压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单桩与群桩对预压效果的敏感度,并分析固结度对超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压能较好地改善地基、提高超长群桩的承载能力。增大预压荷载,可增大土体的固结沉降和桩身侧摩阻力;延长预压时间,可提高桩身侧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和桩身轴力;预压对群桩的影响好于单桩;固结度越大,超长群桩承载性能越好;对于粉质黏土、黏土以及淤泥质粉质黏土,当预压时间分别达到90 d及180 d时,地基固结基本完成,预压不再改变土的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用有限元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接触面单元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通过分别引入Goodman单元和Desai单元进行单桩有限元分析,研究接触面单元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及单桩位移应力的影响。分析认为:在桩顶荷载较小时两者的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以及单桩的位移应力差别很小;桩顶荷载较大时,采用Goodman单元计算所得的桩顶沉降小,接触面剪应力大,轴力沿桩身递减快,桩端阻力和沉降都较小,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大。  相似文献   

11.
赵明时 《港工技术》2021,58(2):104-108
智能化可以让管理更高效、让工程更有品质,为了解决水泥土双向搅拌桩传统手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智能化施工工艺.依托白山船闸项目软基处理工程,研发水泥土搅拌桩智能化施工系统,并通过现场试验,对比在不同施工工艺下桩体进行取芯完整率、无侧限抗压强度、标贯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智能化施工更加符合现代...  相似文献   

12.
以海南省某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平行对比试验法,以桩侧桩端后注浆及施工桩长为变量,对3根超长灌注桩进行了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试验过程中试桩穿越各土层的分段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进行测试。通过比对试验结果,分析桩侧桩端后注浆对超长灌注桩承载力性状、荷载传递规律及桩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桩侧、桩端后注浆能显著提高超长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减小桩基沉降;对于超长灌注桩,桩侧注浆对承载能力的增加效果远远大于桩端注浆;桩侧桩端注浆后,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不变,依然是上部侧阻力先于下部侧阻力激发;桩侧注浆处土体表现出与桩体水泥胶结的性质,其抗剪强度较大且随位移增长而增加得更快。  相似文献   

13.
提高桩基可打入性预测的精度一直是海洋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影响桩基可打入性分析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于打桩过程的影响鲜有涉及。针对某海域现场两根试验桩的实测数据、室内试验数据和现场CPT结果,采用波动方程方法对在砂土中进行打桩时的打桩过程对打桩土阻力(SRD)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砂土中,即使桩径达到2.438m仍然可以形成闭合的土塞;相同土质条件下,打桩过程中不同的锤击能量导致了不同的锤击数,并进一步产生了SRD的差异,这说明打桩所导致的侧阻退化程度与打桩过程有关。CPT方法用于评价砂土中打桩的SRD的精度优于传统方法。在本次试验条件下,对于形成土塞的情况,ICP方法的计算结果偏小。  相似文献   

14.
开口钢管桩存在复杂的土塞作用,准确地计算其承载力是工程设计的关键。介绍了开口钢管桩的承载机理、土塞效应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包括总竖向承载力、侧阻力以及端阻力的计算方法。列举了一工程算例进行对比分析,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临水船闸基坑由于需要提供坑内较大作业空间而较多地采用重力式水泥土搅拌桩作为支护结构,基坑外侧常采用钢板桩作为临时的挡水围堰。针对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过程对钢板桩围堰产生位移过大的问题,以某船闸基坑为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对于钢板桩临时围堰的影响,分析钢板桩围堰变形过大的原因。通过现场孔隙水压力试验得出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土体孔压在深度和宽度上的变化规律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并提出一种钢板桩围堰变形过大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可为类似基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半刚性水泥搅拌桩加固处理的海堤软基沉降计算等问题基本以复合地基法为主。为对比分析复合指标与实体桩计算结果的差异,结合某斜坡式海堤工程实例,以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 3D作为分析平台,分别采用实体桩及复合指标建立水泥搅拌桩海堤软基加固稳定性分析的空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实体桩模型能够较清晰地模拟出桩间土体的"土拱"效应、桩头平面处桩土间的沉降差,以及水泥搅拌桩对于桩间土体的"约束"作用,更为真实地反映软土地基的位移及应力分布情况。分析成果对类似工程以及半刚性桩加固处理软基的数值模拟计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濒湖(河)段软基因冲积相成因的淤泥质土物理力学性质极差,难以满足高速公路路基承载力和沉降的要求,通常需使用振动水泥碎石桩对地基进行处理。文中结合德兴—南昌高速公路新建工程 K133+850~K134+050段软基处理实例,介绍振动水泥碎石桩的使用依据及施工工艺,并阐述水泥碎石桩处理此类软土地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彭瑜  陈洪凯 《水运工程》2018,(12):202-207
梯形断面竖向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治理水毁滑坡的一种新型抗滑桩结构,桩间土拱特征区别于常规抗滑桩,仍然利用传统抗滑桩土拱受力模型显然不合理。对桩间土拱的形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梯形抗滑桩的计算模型,分别推导不同形式的桩间距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应用对比各算法的桩间距;同时,基于桩间距计算的基础,分析桩侧角对桩间距的影响,界定桩侧角的设计取值范围,并探讨较佳角度的取值,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压旋喷桩技术以专用设备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充分混合,形成连续的水泥拌合体,从而达到加固土体、止水防渗的目的。该技术可应用于水运工程中的软基加固、止水帷幕及减小结构后方土压力等。本文以实际工程为例,论述高压旋喷桩在重力式沉箱码头设计中的理论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张嵩云  毛卉  李森林 《水运工程》2018,(11):174-178
由于拟建露天卷钢堆场地基土持力层为深厚淤泥及淤泥质土,大面积卷钢堆载引起土体产生的竖向及侧向位移将严重影响堆场轨道吊桩基础的安全和使用,故必须对地基土进行处理。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对未处理、水泥搅拌桩处理、堆载预压3种情况下大面积卷钢堆载对轨道吊桩基础影响进行分析,得出3种情况下桩基的受力及变形情况。通过多方面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适合本场地的地基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