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索环渤海集装箱内支线运营效率提升策略,分析环渤海集装箱内支线运营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从资源整合、改造和配置船舶、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运营效率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搭建航线网络,健全全程物流平台,促进资本合作,以及加快信息化改造和建设智慧港口。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物流信息模式。其核心因素就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畅通。介绍了其平台的基本架构与平台的功能。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做法,以及对港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对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一个全新的物流信息模式。其核心因素就是物流信息的共享与畅通。介绍了其平台的基本架构与平台的功能。详细阐述了平台建设的基本做法,以及对港信息化建设的体会与思考。长江上游物流业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将对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0引言随着全球航运业的快速发展,现代港口呈现布局网络化、业务物流化、格局港城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等特点,这些特点要求港口必须全面实现信息化。当前,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港口信息化建设,国内港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积极发展港口信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港口界和社会上讨论如何发展港口物流有一个很流行的观点,那就是在目前港口企业不要轻易地剥离和重新组织第三方物流业,而应重点围绕港口主业开展物流服务,主要指提高港口运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信息化系统以及适当地向运输链延伸。本人不完全同意这些观点。首先,是因为拓展以港口业务为核心的物流服务本身就是港口各业务部门多年以来就从事的业务。各港务公司的业务部门以及为货主服务的货运公司、代理公司本身就属于围绕港口主业的物流业务。其次,这种观点所指的物流服务都属于物流平台建设和物流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航海》2017,(2)
基于大数据的可视分析理论与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很多不同的领域。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秦皇岛港已经实现了生产业务信息化,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生产作业数据。蕴含在港口生产业务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有待挖掘。为了使港口能更有效地管理和应用数据资源,本文结合港口业务与数据特点,提出了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分析了平台总体设计思路,介绍了该平台的总体架构,阐述了该平台在秦皇岛港的应用效果。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实现了港口企业内部数据的全面管理和应用,为港口企业管理、决策、预警等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研究及河北港口群煤炭业务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剖析现阶段港口煤炭供应链运营管理的问题。聚焦河北港口群煤炭供应链模式构建过程,梳理港口煤炭供应链管理流程,构建河北港口群供应链管理模式、物流协同模式、物流体系及物流供应链协同信息化支撑模式,解决制约港口煤炭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不及时、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对港口煤炭供应链协同运作信息化体系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并选择典型平台建设探讨供应链协同运作信息化体系支撑实现模式,形成高效、科学、先进的河北港口群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互联网下的港口物流企业急需建设打通港口各相关物流企业壁垒、适应互联网新模式的新一代信息系统,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架构,推行电子商务应用,实现一体化集成管理在港口国际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需要船代、货代、拖车、报关行、码头、堆场(仓储)等众多港口物流企业的参与和协作。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应用,各港口物流企业信息化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有的港口建设国际集装箱运输协作平台,很好地促进了相关港航企业信息  相似文献   

9.
智慧港口是基于物联网技术为结构框架的港口。通过物联网技术搭建物流信息平台,进而提高港口和相关物流园区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以及对相关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慧港口的生产作业、仓储管理、物流跟踪等方面的建设中,使物联网智慧港口具有智能化、共享化和信息化的特点。为现代物流提供更安全、高效和高品质服务的新型港口。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港口物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港口物流发展的历程,分析福建省港口物流发展现状,为切实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发展港口物流,构建促使生产要素整合、协调和优化的港口物流平台,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出福建省港口物流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完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港联动,发展物流业;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对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港口物流联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