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5.12汶川大地震的影响,国道213线都江堰至汶川公路桥梁毁坏特别严重,这是一条通往重灾区的生命线,及时抢通和加固公路对抗震救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段线路在抢通、加固过程中,采用了定向爆破、对墩柱进行定位和加铜箍、对梁板进行支撑以及采用321钢桥作应急交通等技术,为了更好地总结本次抗震救灾公路抢通加固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公路抢通加固施工技术作简要介绍,并对有关加固技术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道路应急抢通方法的适用性直接影响到道路应急抢通的顺利开展以及抢通工作的效率,因此,选择合适的道路应急抢通方法对道路抢通事件具有重要意义。依据道路应急抢通事件的特征、抢通的需求,分析道路应急抢通方法的关键因素,建立以应急抢通装备配置、施工组织、施工材料的便捷性以及人员配备为主的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模糊数学理论方法对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分别得出了相应的隶属函数和隶属度,最后通过模糊矩阵复合运算做出模糊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3.
向波  何云勇  蒋劲松  王东  孙璐 《公路》2020,(3):174-183
自然灾害发生后,公路工程抢通保通是抢险救援工作的关键瓶颈。通过系统调查汶川地震、芦山地震、九寨沟地震极重灾区的所有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及部分典型震害的县乡道路,获取了公路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提出了公路路基应急调查和评估方法,建立了公路灾害评价分级标准,以通行能力受损程度划分为A轻微、B中度、C严重、D损毁四级,并规定各单项指标中最差的评定等级来确定综合安全等级。按公路抢通阶段“快速、可通”、保通阶段“通而不断”的目标,分别给出了有效快速抢通保通灾损路基段的工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道路应急抢通装备的发展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道路应急抢通装备还存在许多问题,尚未建立完备的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对道路突发事件及道路损毁类型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根据道路的损毁特点得出了道路应急抢通的时空特性。基于道路应急抢通的时空特性,将抢通过程划分成四个阶段即:侦察阶段、初步打通阶段、抢通作业阶段、清理加固阶段,并对各阶段的抢通任务进行分解,得出了各阶段作业能力需求以及道路抢通装备的分类。最后根据能力需求构建了面向时空特性的道路应急抢通装备体系。  相似文献   

5.
探讨如何有效地建立遥感和基础路网数据的快速获取机制,为重大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提供数据保障.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重大公路灾害后交通部门开展应急抢通保通缺乏快速有效的信息支持.通过归纳概括当前中国可用的遥感数据资源管理分布情况,结合对遥感数据服务提供机制和公路地图数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公路灾害遥感监测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道路桥梁应急抢通装备缺乏的现状,采用一种铝合金轻质箱式模块,可以拼组成车辙式箱梁桥用于灾后道路桥梁应急抢通。介绍了该模块的基本构成以及架设单元,论述了车辙式箱梁桥的构成和架设,验证了该模块具有自重小、易架设的特点,非常适合山区快速构建桥梁。在MIDAS/Civil中建立车辙式箱梁桥模型,对其结构性能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铝合金箱式模块桥可以满足公路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通过及时深入抗震救灾的第一线,调查搜集了5.12地震震中地区公路路基路面震害的第一手详细资料,并初步分析了震中地区路基路面震害的特点及成因,为地震初期制定应急抢通方案及震后的恢复重建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汶川大地震后秀(水)-茶(坪)路抢通情况,阐述了地震灾区主要灾害及其特点,分析了其对公路的影响度,介绍了公路抢通过程中的应对措施和肖家桥堰塞湖处治情况,提出了立足于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而应采取的科学救灾态度,并对公路抢通和规划建设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系统总结、分析了汶川地震公路抢通保通及恢复重建过程中的震害调查成果。按照结构功能丧失程度,结合桥梁、隧道、路基的破坏程度、损伤特性,对公路震害进行分级。从破坏机理角度,分别对桥梁、隧道、路基震害及次生地质灾害提出了分类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大山体滑坡对公路造成的损毁,本文依托G227线老滑坡局部复活后对公路的影响,从所在地区地质情况、滑坡变形表现、、滑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应急保通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山体滑坡路段公路抢险保通工程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狭窄区域内对坍塌道路进行快速、科学、安全、精准的抢通是应急救援单位面临的一项复杂技术难题。本文结合我部多年的道路救援实践经验,提出了分层多点掘进、智能选线绕行的抢通技法,研究了新型快速破障装备和多功能轻型遥控抢险车在救援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装备的集成应用,实现了对狭窄区域坍塌道路的立体高效协同抢险,对类似的抢险救援行动及装备研发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路》1964,(7)
去年,河北省部分地区,公路水毁严重。不少县的公路因水毁而中断通车。我们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兄弟省、市的支援下,采取了“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干支结合”的原则,脱水一段,抢修一段,到九月底即将水毁公路基本抢通。十月以后,省交通工作会议提出了:“围绕生产救灾,发动群众,依靠集体,全面安排,保证重点,尽快的在简易通车的基础上积极恢复,总结经验;根据需要与可能分期分批改善、提高,通过加强养护提高质量。”的方针,在抢修粗通的基础上,对路基和大、中型桥梁进行初步恢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特大地震频繁发生、山区公路受损严重的情况,从结构性和障碍性破坏两个方面对山区公路的毁损类型进行分类,总结各种毁损类型的原因及特征,并从有利抢通角度将滑坡破坏的修复分为"简固型"、"易除型"、"利用型"、"选线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研究公路路基震害特征及震后路基工作状态的安全评估,根据汶川地震灾区的大量路基震害调查、检测与抢通保通的成果,概括介绍了汶川地震路基的损毁情况;归纳总结了公路路基结构的典型震害表现形式及特征;探讨了路基及其支挡结构的震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路基结构震害主要表现为路基沉陷、扭曲变形、开裂、滑移、路面隆起以及地震...  相似文献   

15.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重庆交科院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下,配合四川省公路局,尽力协助道路抢通工作,并主动开展灾区道路受灾情况调查,参加了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开展地震灾区公路灾害技术调查和评估专家会,及时提出公路灾害治理和重建方案。目前,该院已先后派出五批由科技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奔赴灾区,  相似文献   

16.
汶川特大地震对公路桥梁造成了巨大破坏,在抢通、保通和恢复重建三个阶段,面对不同的情况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对各阶段的桥梁震害处置进行总结,并与常规桥梁加固技术不同之处予以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举世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省灾区交通基础设施损毁十分惨重,通往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等重灾县以及254个乡镇公路交通一度完全中断。地震发生后,为快速打通道路,科学制定抢通方案,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12):120-120
<正>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作为分布最广泛、最便捷的公路基础设施,承担的抢险救灾任务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公路应急和风险管理机制,以综合预案和现场处置为代表的公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取得重要突破。近日,由交通运输部和世界道路协会联合主办的"公路应急和风险管理机制"国际研  相似文献   

19.
都汶公路映秀至汶川段K44+235彻底关大桥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严重损毁。打通彻底关大桥,成为打通整个都江堰—汶川公路的关键节点。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采取了1-60米的加强型三排双层321战备钢桥一孔跨越岷江的临时抢通方案,确保了都江堰—汶川公路这条生命线按时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20.
赵磊  陈红 《公路交通科技》2013,(10):349-351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较广,具有局部常发、大面积突发等特点,合理布局公路应急资源对开展应急救灾工作十分必要。应急资源只在应急时使用,与公路养护资源合并布局,更具有经济性。本文分析了影响应急资源布局的主要因素,探讨了应急资源布局的中值问题、覆盖问题和中心问题等布局模型,在解决复合目标下的应急资源布局存在诸多限制,因此,结合实际问题,构建了综合考虑局部灾害应急资源布局、区域、大面积公路灾害应急资源布局和养护资源布局的复合目标、多层级的应急资源布局模型,并进行了案例验证,进一步说明该模型具有可行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