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世将加快中国汽车业的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成为中国汽车业融入全球化的巨大推动力。就目前来说,东西方汽车产业的差异在硬件产品,生产水平方面已经相差不是很大。然而,在汽车生产的前后两端——新产品开发和售后服务方面,差异却很突出。  相似文献   

2.
国外的经验表明,汽车业的发展是靠人才拉动的。目前,国内巳进入汽车消费的旺盛时期,特别是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急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压力,吸纳、储备汽车产业专业人才巳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更大,汽车出口成为金融危机波及最大的领域之一。国内车商近年来大展拳脚的出口业务首当其冲,遭受致命一击。全球金融危机之下,国内外汽车业将进行新一轮大洗牌。在2008年11月于北京举办的主题为“探索由大作强之路”的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金融危机对汽车界的影响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特别是围绕金融危机对汽车企业的影响在专家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维系汽车产业循环的“血液”是金融,金融危害注定全球汽车业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4.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已成为受影响程度最大的几个行业之一。从目前情况看,汽车产业的汽车销量和利润水平急剧下降,但这一趋势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何时见底已经成为目前汽车业较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在概述国际金融危机演变历程和汽车产业受影响程度的同时,重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定量地对我国汽车产业利润水平的短中期趋势进行了判断,并对汽车产业周期性底部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每周要闻     
03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下月在沪召开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主办的“2003中国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将于12月9日在上海召开。届时国内、外汽车业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近期发展汽车零部件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汽车业已经发展了52年,相对于整车,汽车零部件业仍然是个软肋。如何使汽车零部件业与整车业同步发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因为大家知道,缺乏强大的零部件产业支撑的汽车工业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业的。  相似文献   

7.
《时代汽车》2009,(5):56-56
在国家于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四大”、“四小”的汽车业兼并重组方向的同时,一直酝酿在汽车业做大做强的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下称“新中航”)汽车产业的整合也于近期开始启动,即整合昌河汽车、哈飞汽车、东安动力等核心汽车资产的新中航在这场即将开演的汽车业兼并重组大戏中,成为第一个亮相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南辰 《汽车电器》2009,(5):10-10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公布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规划》内容分析,这份着眼未来3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纲领性文件实战性很强,在企业重组、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等多个重点方向进行了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战略指导。从最近国际汽车业竞争出现的新变化分析,《规划》提出的战略指导思想切合汽车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入世10年,中国汽车业发展速度之快,为世界汽车发展史所罕见;但与此同时,许多积聚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出来,再次拷问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0.
近期,麦肯锡建议跨国汽车制造商停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大规模资本投入。麦肯锡认为,面对在中国日趋激烈的竞争,暴利时代的结束,一味地建厂并不明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信号,说明当前放开汽车业投资限制政策已成为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当务之急。 投资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 汽车业是一个资本、人力和技术  相似文献   

11.
森林 《汽车情报》2005,(17):16-20
中国汽车业已经发展了52年,相对于整车,汽车零部件业仍然是个软肋。如何使汽车零部件业与整车业同步发展,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共同关注的热点,因为大家知道,缺乏强大的零部件产业支撑的汽车工业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汽车产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印度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国家。目前,两国政府都将汽车产业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印两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孰高孰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国际竞争能力低于印度。也有人认为,印度汽车业的发展至少落后于中国汽车10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产业转移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业面临的现状及其与外方合资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世界汽车产业正在进行的转移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探究中国汽车的自主发展之道,提出自主技术创新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与2005年整体车市比较低迷相比,汽车相关政策的频繁出台成为2005年车市的一大亮点,在中国入世4年以及汽车稳步增长之际,完善的法规将会使中国汽车产业逐渐受益。而《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汽车贸易政策》等政策法规的推出,必将对我国汽车业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全新视角运用PEST分析法对我国汽车业的宏观环境进行分析,是汽车业获取成功战略的主要决定因素。清洁能源车的开发将成为新一轮竞争取胜的关键。2008年全国人均GDP首次超过3000美元,步入汽车需求较快发展期,私人消费已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内需市场空间巨大,而我国汽车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不足,汽车产业集中度过低,政府应重视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自主创新及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办以“绿色未来-全球及中国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为主要议题的第六届汽车产业高峰论坛。国际汽车行业巨头、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聚首中欧,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7.
每周要闻     
2004年燃气汽车保有量达19万鉴于2004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技术政策更加强调节能和环保,再加上2004年国内外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燃气汽车再次成为中国汽车业关注的热点。截至2003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6个城市被确定为清洁汽车行动的试点示  相似文献   

18.
站在2013年,回望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再次增长,但作为汽车业中坚力量的各大汽车集团发展却各有不同,本文从详实、丰富的数据出发,对国内汽车行业产销量较大的几家大型汽车集团的市场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企业2012年动态进行整理与概括,从一个侧面反映2012年汽车产业发展的概貌。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可以说可以说汽车业的“政策法规年”,国家发布正在制订以及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为规范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自主汽车产业的话题,因中国综合国力的急速走强而日渐变得具有言说的意义。2005年发生的"何龙之争"引发了中国汽车业要不要自主的大辩论。2006年初,"何龙之争"的主角之一,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