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铁路、隧道与地下空间发展概况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梦恕 《隧道建设》2010,30(4):351-364
通过总结目前中国隧道的修建概况,说明中国是目前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数量最多、发展速度最快、地质及结构形式最复杂的国家;从时速250~350 km高速铁路、时速200~250 km既有线提速、高原冻土铁路、铁路重载运输4个方面的建设成就和4个技术平台的搭建阐述铁路快速、高效发展的现实;介绍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际铁路通道提议及将要实施的重大工程;扼要总结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的主要技术:1)江、河、海底隧道修建技术;2)钻爆法施工技术;3)浅埋、超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4)开敞式TBM全断面掘进机施工技术;5)盾构法施工技术;6)沉管法施工技术;7)辅助工法;8)明挖法地下深基坑围护结构施工技术;9)地铁车站施工技术;10)环境保护施工技术;11)高新技术改造、提高隧道施工质量技术。  相似文献   

2.
扁平特大断面隧道修筑及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海锋 《隧道建设》2009,29(2):166-171
扁平特大断面隧道是近几年为适应多车道高速公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隧道形式。该类隧道的扁平率低,开挖方法、受力及应力重分布的情况复杂。但是,当前我国扁平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修建数量较少,施工实践经验缺乏,无设计规范或标准。为此,文章重点总结和综述了国内扁平特大断面隧道及相似工程的建设与修筑情况;对扁平特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隧道力学问题及围岩稳定性、隧道断面形式等研究热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孙钧 《隧道建设》2009,29(2):131-144
从10个方面对兴建台湾海峡隧道的工程可行性进行论述,并阐述对其中若干技术关键的认识和建议。1)从台湾海峡拟议中兴建隧位沿线的地质与地震灾害性条件,看跨海隧道设计施工的工程可行性--试以“北线”方案为例,说明其对隧道施工与日后运营的影响; 2)海底隧道设计施工的特点和问题:对地质勘察、隧道最小埋置深度、隧道内交通运输工具的选择、关于服务隧道和海底渡线室等的设置、工程的安全设计与安全作业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3)隧道不良地质区段施工水情水患的预测与防治:对隧道场址的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与评价;对防塌治水的基本原则,难以预见的施工风险及施工整治处理要点进行了阐述; 4)隧道围岩防塌险情预警、变形预测与控制--围岩施工稳定性评价:提出用“变形速率比值判别法”对围岩的施工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施工期采用BMP软件对隧道衬护原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修正; 5)隧道掘进机(TBM)与钻爆法施工方案的比选--隧道施工机械现代化:提出用TBM与钻爆法配合的海峡隧道施工方案,同时指出当隧道部分地段需改用钻爆法开挖时,隧道的主要施工机械及监测仪具应现代化(如自动化喷混凝土机器人、自动化量测及监测反馈系统等); 6)耐腐蚀高性能海工混凝土材料和隧道支衬结构:指明采用常规材料配制高性能海工混凝土,增强其耐久性的基本途径;给出不良地质区段岩体的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排水和限压衬砌设计施工的建议; 7)特长大隧道的运营期通风问题--暂按铁路隧道并以英法海峡隧道为例作考虑:阐述海峡隧道的空气动力学问题,介绍英法海底隧道的通风系统原理及结构布置措施; 8)隧道防灾与减灾:建议学习参考西方一些国家和日本在隧道防灾方面的设计理念; 9)海底隧道施工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提出该隧道的主要技术风险类别,并阐述对风险管理的认识; 10)关于悬浮式隧道:对本隧道情况而言,建议悬浮式隧道方案再另行慎议;最后指出下一步的地质和地震勘察尚有待深入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厦门市采用“BOT”模式建设海底隧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厦门海底隧道是继厦门市西部及中部修建两座特大桥后,修建的一座长达9km、拥有双向六车道的特长隧道,它对开发厦门东部翔安区和缓解厦门两座桥梁的交通压力起着重要作。本文简要介绍东通道桥隧方案的比较以及隧道施工采用钻爆法掘进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修建跨海峡海底隧道的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朝华  郭小红 《隧道建设》2008,28(5):527-532
结合厦门海底隧道方案研究与勘察设计的实践经验,对我国处于规划论证阶段的琼州海峡隧道、渤海湾海峡隧道以及台湾海峡隧道几座跨海峡海底隧道的关键建设技术进行初步讨论。通过多方面分析后认为,要顺利建成这几座跨海峡的海底隧道,必须在跨海控制测量、深海地质勘察、高水压力断层破碎带的开挖与衬砌、隧道快速掘进施工以及超长隧道单元的通风等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熊文安 《隧道建设》2015,35(Z2):97-100
为了解决小断面特长隧道施工时经常遇到的以下施工难题:隧道断面小,洞内施工组织难;独头掘进长,洞内通风差;合同工期短,要求进度指标高等,以正在修建的乌兹别克斯坦安革连-琶布铁路隧道安全隧道有轨运输技术应用为例,从有轨运输设备选型、洞内外场地布置、轨线设置和资源配置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出有轨运输方案在小断面特长隧道施工中可实现出碴运输高效、无废气排放利于改善洞内空气质量、解决因断面小施工组织困难等难题。  相似文献   

7.
正在建设的厦门东通道海底隧道长约6-km,采用钻爆暗挖方案修建,它是我国大陆第一座大断面的水底隧道.设计借鉴了国内外已建或规划中的水底隧道的成果和经验,‘突出"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总体思路,考虑了对付各种突发性灾害的处置预案,以确保工程结构具有100-a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8.
论跨江越海建设隧道的技术优势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钧 《隧道建设》2013,33(5):337-342
为商榷在以往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对修建隧道方案有些场合只是作为修建桥梁方案的一种备选方案的观念,文中论证了修建水下隧道在技术、方法、经济等方面的优势、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使业界可较为全面而客观地认识水下隧道在跨江越海工程中的地位。通过列举国内若干典型的已建、在建和正在进行方案研讨的水下隧道工程,从理论和实践经验出发提出了适合建桥、建隧以及桥隧结合方案有关的江床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当地实际条件,对修建桥梁和修建水下隧道方案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的优缺点、适用场合和局限性;通过列举水下高速铁路、公路隧道的典型范例,总结了适合修建水下隧道的有利条件,并对水下隧道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 在规划跨江越海工程时,应综合当地的自然、生态、地质、水文、河工、港口、航道和航运等诸相关条件,通过多方案比较,更加客观地妥慎优选适合各具体工程的最佳方案;水下建隧的优缺点共存,水下隧道有其独特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事实上现已被越来越多的跨江越海工程所采用。  相似文献   

9.
张克强  赵阿丽  杨浩 《隧道建设》2013,33(10):815-819
针对台湾海峡通道隧道与桥梁方案通行方式存在差异及施工技术更为复杂的问题,对通行电动汽车的可能性和隧道布置方案进行探讨,对台湾海峡隧道TBM施工的通风、运输、设备可靠性及工期控制等关键制约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从技术可靠、工期可控的原则出发,有必要布置人工岛对隧道施工段落进行分割。对人工岛的功能、结构方案提出了设想,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总体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书明 《隧道建设》2013,33(1):38-44
海底隧道修建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和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了科学、安全、经济地建设青岛胶州湾隧道,为我国海底隧道建设积累经验和规范的编制奠定基础,从工程调研类比分析、理论计算分析、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工程实践等方面对胶州湾海底隧道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对跨海通道的型式(轮渡、环湾高速公路、大桥、隧道)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总结出海底隧道全〖HJ2.5mm〗天候、经济运行的优点; 2)得出三车道海底隧道最小岩石覆盖层厚度25 m、线净间距一倍洞径和最大纵坡4%等总体设计关键参数; 3)得出采用复合式衬砌、多心圆椭圆型的合理断面和支护参数; 4)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方案,限排标准为04 m3/(d•m),保证了结构安全和最小排水量; 5)采用控制爆破保护围岩、多重防腐锚杆、C35湿喷高性能混凝土、C50耐久性混凝土等系统耐久性设计,预测使用寿命超过120年; 6)采用超前钻3~5个钻孔进行超前探水结合地质素描、物探等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查明了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情况; 7)采用凿岩台车、湿喷混凝土机械手等大型机械全断面或台阶法的快速安全施工方法以及综合的防塌方涌水技术措施等,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梁海青 《隧道建设》2010,30(5):600-607
结合翔安隧道工程实践,对高风险海底隧道施工中如何应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如何设计减震爆破技术,如何处理软弱富水围岩,如何预防及应对突泥、涌水等突发事件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高难度、高风险隧道施工的安全掘进方法,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金梗 《隧道建设》2008,28(4):399-402
分析拱顶下沉、水平收敛以及内力量测对隧道结构安全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大跨度海底隧道采用CRD法施工时,以隧道拱顶下沉为主作为施工监测控制基准比较合理。结合在建的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现场监测数据和工程险情资料,对该隧道CRD法(导坑施工顺序1-3-2-4)施工位移判定基准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拱顶下沉量以及拱顶下沉速率的控制基准。研究结果为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信息化施工和现场控制提供了依据,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黄仁德 《隧道建设》2007,27(5):79-81
 介绍了厦门翔安海底隧道施工防排水技术的设计与应用情况,强调了防排水技术是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成败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依据西南成品油管线隧道穿越岩溶区河流施工的工程实践,介绍了岩溶区河流下隧道施工时特殊情况下的岩石爆破方法,提供了隧道发生涌水、围岩变形和穿越溶洞时的施工办法和有关措施。提出了岩溶区河流下隧道施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开荣 《隧道建设》2015,35(2):95-107
分析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现状,包括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地铁隧道、水工隧洞、市政隧道和地下能源洞库等。总结近年来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各个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包括:勘测与地质预报、设计方面、施工方面、防灾救灾与通风照明、风险控制与运营管理、防水排水新材料与新工艺应用等方面。重点对施工技术方面的技术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包括:浅埋暗挖技术,盾构、TBM装备与施工技术,单护盾TBM,敞开式TBM,矩形顶管技术,盾构始发、到达零覆土技术,岩溶隧道处理技术,高地应力隧道变形控制及岩爆处理技术,钻爆法机械化作业线,瓦斯隧道问题,沉管隧道技术等。最后,对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进行展望,认为:特长隧道将成为我国隧道建设的"新常态",地铁工程将持续发展,城市铁路将逐步地下化,城市地下公路会悄然兴起,城市排蓄水工程深层隧道方案值得推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地下管廊工程将由原来的"单点建设、单一功能、单独运转"转化为"统一规划、多功能集成、规模化建设"的新模式,地下能源洞库将成为必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值得期待,三大海峡通道的建设势在必行,互联互通的国际通道建设其隧道工程将会很多,也会遇到诸多挑战。总之,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事业将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赵晓勇 《隧道建设》2009,29(5):521-525
根据神朔线蛇口峁隧道检测结果,阐述铁路隧道目前存在着的主要病害形式,主要有拱墙裂缝及拱墙相接部位错台、拱墙渗漏水、隧底积水、隧底及水沟开裂、道床下沉等。在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各种病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建议,对指导工程设计及施工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孙钧 《隧道建设》2014,34(1):1-5
首先对台湾海峡隧道的若干技术关键问题作了简要归纳,包括地质地貌、线位选择、过海交通方式、耐久性问题、施工方法、加建中间服务隧道的必要性及主要功能等。简要分析了修建隧道过海的技术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对台海大通道桥、隧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日后定将是前期方案和工程可行性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应从长计议。重点对隧道越海施工方案和工期的设想进行了阐述,推荐采用第1方案(中间服务隧道(5.5)先行,主洞大型TBM(8.0 m)和后面的车架先拆卸成块后从服务隧道和平洞进入主隧道内,经洞内组装后再开挖掘进),第2方案作为备选(先用5.5 m TBM开挖(经横洞时仍需拆卸,待进入主隧道后再在洞内组装);主洞先形成5.5 m小洞后,随后再用钻爆法扩挖成型8.0 m)。按第1种方案对150 km的隧道工期进度进行了估算,含地勘在内的估算工期约为30年。  相似文献   

18.
魏志宏  王培琳 《隧道建设》2011,31(2):181-185
为探讨超前地质预报对高风险隧道建造成本的影响,将高风险铁路隧道的建造成本估算得更合理,对高风险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增加的隧道建造成本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得知高风险铁路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对隧道的建造成本影响较大,建议将高风险铁路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费用从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中剥离,并将超前地质预报引起隧道建造成本增加的费用纳入工程造价标准体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