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莞—惠州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暗挖隧道下穿广深铁路Ⅰ、Ⅱ、Ⅲ线施工时,路基沉降采用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从监测项目、沉降监测点布设、监测设备、沉降监测精度与技术要求、监测频率与监测控制值及警戒值方面论述沉降监测;从自动监测系统组成、自动监测信息系统、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和精密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方面分析自动监测技术;从沉降曲线和沉降数据统计分析自动监测结果;提出采用基于自动全站仪的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暗挖隧道下穿既有线路基沉降可行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隧道是铁路运营的重要设施,隧道沉降控制在铁路运营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京广高铁为背景,在研究现有的静力水准远程自动化监测方案和激光远程测量监测方案的基础上,利用激光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路基沉降监测方案——机器视觉监测方案。该方案使用片光源与图像识别技术解决了监测系统精度与成本的矛盾,能对高速铁路隧道路基沉降变形进行准确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近接既有线施工的特点,采用静力水准测量监测系统来实现对既有线的自动化变形监测,保证了既有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静力水准系统具有测量原理简单,效率高、数据准确、精度高、实时监测等特点,可为施工风险的预警、防范和控制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针对沪宁城际铁路超短工期内沉降控制问题,采用三种沉降监测方法揭示路基沉降变形规律,并提出了复合模量法(加固区)结合e-lgp曲线(下卧层)的沉降估算方法。对于紧临既有线的新线施工"双向"影响安全控制技术,形成了以设置应力释放孔、静压施工与跳打施工为核心的紧临既有线预应力管桩施工工法,解决了新线施工对既有线的振动及挤压问题。同时,建立了基于风险分析的施工天窗优化模型和施工组织优化方法,并基于既有线路基静动力测试,提出了紧临既有线路基安全监控方法,形成了保证既有线安全运营以及应急抢修成套技术。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路基帮填将引起既有线附加沉降变形,为研究帮填路基有效可行的沉降变形控制技术及运营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技术,结合某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高铁站,与运营高速铁路并站设置引起既有线路基帮填的工程实例,探讨帮填路基地基采用管桩桩筏结构加固及采用泡沫轻质土代替常规土质填料作为控制路基沉降变形措施的适用性,通过数值计算评估既有线附加沉降量为1.75~3.42 mm,验证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探讨自动化监测技术应用于运营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监测,并建立预警及多方联动机制以确保运营安全是必要的、可行的。目前实测路基沉降量为1.73~2.44 mm,实测值略低于评估值且沉降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6.
在某高铁无砟轨道路基帮宽设计方案优化中,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既有线地基沉降变形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模并站路基填筑下,不利断面往往出现在两坡脚搭接处;相较于正常填土,靠近既有线侧部分采用轻质泡沫混凝土,可减小既有线路基沉降变形30%~50%;隔离桩方案可减小既有线沉降的1/3左右,随着两线坡脚的靠近,其对既有线沉降控制能力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高速铁路高架线列车运行对既有线路基影响,建立桥墩—大地—既有线路基有限元模型,结合测试验证模型可靠性,分析不同行车条件、不同两线距离条件下既有线路基应力状态,预测高架线和既有线列车同时运行条件下累计沉降变形。研究结果表明:城际高速列车运行对既有线路基应力状态和累计变形影响很小,桥墩与既有线距离按限界控制即可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发基于激光测量、先进传感和无线网络等技术的路基沉降远程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表面沉降激光自动测量、路基分层沉降与横向位移同时自动测量、路基横向剖面沉降自动测量和数据采集与无线传输4个子系统。表面沉降自动测量采用激光测量和自动标定技术实现;路基分层沉降与横向位移同时自动测量采用霍尔传感器、激光测距和倾角传感器实现;路基横向剖面沉降自动测量采用主、从电机带动倾角传感器实现。监测系统经实验室验证及工程化设计,在京沪高铁济南西站现场实验,实现了对路基整体沉降、局部沉降、截面内不同层沉降的长期、全面、远程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框构桥作为后建铁路与公路穿越既有线时平改立的主要形式之一,在顶进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参数及工程条件会导致既有线轨道及路基的几何形位变化,对既有线上列车的安全运营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以既有津山铁路线下框构桥顶进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框构桥顶进施工模型,分析影响框构桥顶进效果的影响参数,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探讨施工参数和工程条件对既有线路基沉降、轨道水平及路基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1)开挖进尺对既有路基沉降的影响显著,开挖进尺越大,路基沉降越大;(2)提高注浆强度能有效控制路基沉降,注浆强度每增加10 MPa,路基最大沉降量平均降低约10%;(3)顶进力是引起既有路基水平位移的主要原因,顶进力每增长50 kPa,水平位移增长约30%;(4)框构桥跨径、埋深及填料弹性模量对路基沉降、轨道水平及路基水平位移均有较大影响,且均随跨径的增大及埋深和填料弹性模量的减小而增大;(5)该研究成果可为同类框构桥工程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黄土地区高边坡路基帮宽施工对既有高铁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规律,采用了实时化、可视化、远程化、自动化的静力水准监测方案,对并行段落既有高铁路基进行了2年的持续监测,并运用数据采集、数据滤波、数据平滑等处理方法,得到了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点纵断面、横断面的累计沉降监测结果以及不同施工内容与沉降曲线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边坡路基帮宽施工对既有高铁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影响最大值为73. 2 mm),既有路基的沉降变形程度受填土量和涵洞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史平  何越磊 《铁道建筑技术》2010,(5):99-101,107
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监测是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建设质量的关键性技术之一。针对天津至秦皇岛客专路基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简述了路基沉降监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介绍了多种沉降监测方法的特点、功能及实施时的设施布置、技术要求等,对基于施工控制的沉降监测信息化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按兰新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技术要求,提出采用位置敏感器件(PSD)作为测量元件、GPRS技术作为系统设备间的通信方式,构建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系统。论述和分析激光敏感半导体PSD的性能及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监测系统设计原理。在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测量方法基础上,完成测量信号处理电路、路基沉降采集器、监测终端的硬件电路设计,以及路基沉降监测系统软件和监控软件设计,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基于激光技术的路基沉降监测设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电子控制技术在路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现状。论述激光联合电子控制技术的路基沉降监测系统结构、在线监测系统前端单元工作流程和道床沉降监测系统,在运营路线上的2个多月沉降监测表明,其监测效果良好。通过现场监测实验,提出对采用数字逻辑控制技术设备和监测设备的综合应用开展研究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路基沉降是影响高铁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高铁列车速度快、行车密度大,常规沉降监测模式难以满足需要。采用激光敏感半导体等高新技术,探索适合高铁运营线路路基沉降的自动监测系统,以确保高铁运营安全。经室内测试和现场工程实践检验,研制的沉降监测系统与全站仪监测结果相同,而且能适应一定地域范围,成本低,方便实用,可解决路基沉降自动监测和预警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介绍液体静力水准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总结在高速铁路运营期实时沉降监测中影响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及削弱这些因素的方法。通过对液体静力水准系统在某高速铁路运营期沉降监测项目中的监测成果与工人周期监测成果对比分析,表明液体静力水准系统监测方法能够满足运营期高速铁路沉降监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武广客运专线路基沉降监测系统与沉降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目的:目前对路基沉降理论尤其是柔性荷载下复合地基的沉降机理研究的十分有限,常规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通过研究与分析,了解和掌握柔性荷载下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为工程建设提供借鉴.研究结论:通过对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研究,和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的预测得出以下结论:路基中心总的沉降量大于左右路肩沉降,路基中心总沉降曲线与左右路肩沉降曲线斜率变化基本一致;沉降量最大值不是路基中心,而是距中心大约1~2 m处.双曲线拟合法与指数曲线拟合法预测结果偏大,三点法预测结果偏小,Asaoka法介于两者之间,对观测时间没有特殊要求,其预测值较为准确.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法能很好的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17.
黄土地区近接路基段由于施工难度大,牵制条件多,且新建线建设对既有线会产生附加影响,成为铁路建设工程中的控制性工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结合静动荷载力学模型,基于各阶段监测数据,研究近接路基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既有线填筑阶段,沉降值随时间的增长逐渐增大,前期增长速率快,后期增长速率低,采用修正的Burgers模型可高度拟合;既有线运营阶段,沉降随运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运营约2.5年时基本稳定,采用循环荷载下力学模型可高度拟合;新建线旋喷桩复合地基施工阶段,隆起量随各排高压旋喷桩施工均呈现先增加后波动性减小的现象,且当旋喷桩施工至距离顶面1/3~2/3位置时,对既有线影响最大;随着垫层及路堤本体填筑高度的增加,附加沉降值均随填筑高度增加和距离帮宽侧路肩长度减小呈现非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针对石武客运专线河南段运营期沉降监测项目,系统地总结了路基段、桥梁段、隧道段及各构筑物结合部的沉降监测设计方案和作业方法,并对该高铁线路运营阶段的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沉降监测项目测试数据质量好,达到了预期精度指标。本文所阐述的沉降监测方法可为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期沉降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西客运专线路基工后沉降监测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工后沉降控制的特殊要求,分析采用既有2种路基工后沉降监测方案存在的不足。根据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在土木工程监测中的研究与应用,探讨光纤光栅传感器沉降监测系统在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工后沉降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论:通过分析与探讨,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沉降监测系统,可实现长距离(50 km)准分布、多测点、多参量的测量,测量精度高,可精确测出小于0.1 mm(相对基准点)的垂直位移的变化,适于长期实时监测,且不受电磁干扰。能满足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区路基进行长期工后沉降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铁1号线张家村站—后卫寨站区间采用盾构法超近距离下穿既有线双连拱隧道,盾构下穿过程中实施自动化监测。通过对盾构下穿过程中既有隧道沉降监测分析,阐述了盾构掘进参数对沉降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