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风险可接受水平是交通事故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国内外风险可接受水平的研究情况,然后分析了我国交通事故的现状;对我国2005—2013年由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以及每年的人口总数进行数据分析;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LARP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平均数算法确定我国交通事故可接受风险标准的上限值为1x10~(-5),下限值为1x10~(-6);最后,通过FN曲线确定我国交通事故可接受风险标准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道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每起道路交通事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和损失,而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根据官方数据统计,分析判断道路交通系统中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对策,以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制定交通安全管理标准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交通事故的发生次数也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77.3万起,造成死亡10.9万人,受伤56.2万人;2003年有所好转,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8万起,造成10.4万人死亡、49.4万人受伤;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按新口径统计,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51.8万起,造成10.7万人死亡、48.1万人受伤。这几年交通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都超过20亿元,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位。水上运输由于船舶船龄老化,个体私有船舶和中小公司大量存在,也存在严…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交通事故与公路运输业状况,结合我国1998-2006年间的交通事故与公路运输业典型指标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交通事故及公路运输业状况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抑制交通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赵显 《综合运输》2004,(8):60-61
目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各种事故中的“第一杀手”,在2002年的各类事故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所占比例为78.5%,死亡人数为10.9万人,每天约有300人死亡。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5万人至今,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从2001年开始,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已经连续3年超过10万人。  相似文献   

6.
道路交通事故是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城市面对的严峻问题之一。我国一些城市道路交通事故表现恶劣,对此,坊间已有诸多论述,这里仅介绍香港特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防范经验,包括对香港公共交通车辆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汽车保有量平和客货运输量的迅猛增长,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量呈上升趋坍。分析各种道路交通事故,客运车辆肇事造成的交通事故最为突出。过去五年,全国客运车辆导致的群死群伤事故,占全部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64.1%,客运车辆成了重特大事故最主要的制造者。  相似文献   

8.
为从宏观上了解交通事故的研究态势,利用文献计量法对WOS数据库收录的474篇文献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发文量历经了零阶段、稳定阶段和上升阶段;中国研究机构数量和发文量都位于世界第一;研究领域形成了由122位作者组成的核心作者群体;研究方向经历了以交通参与者、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安全为研究目的的变化;关键词分析得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交通事故安全、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及交通事故影响三方面。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目前常用驾驶人安全意识培训方法的对比,认为体验式培训为最适合的培训方法;进一步对我国2007-2010年间大型道路交通事故特征进行分析,得出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是引起人员伤亡一大原因。通过设计研发碰撞、翻转两个体验式训练装置,使驾乘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真切感受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瞬间安全带对人体的保护作用,有效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及人员的伤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多起交通事故中,营运车辆成为交通事故中的主要群体。其中.相当部分交通事故中的人员死因与我国大部分汽车的平头设计有关。这是江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近期组织调研小组,以大型货运车辆为切入点,对平头汽车的安全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特长隧道交通事故的总体分布规律、发展动向及各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从而有针对性地预防交通事故,文章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和图表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特长隧道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形态分布特征、车辆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事故成因分布特征,并提出了视觉诱导技术、路面处理技术、光线过渡技术、路侧宽度变化引导技术等预防措施。结果表明:秦岭终南山隧道2007—2016年事故统计中,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交通事故数分别为最高和最低;2014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多,而2012年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少;隧道出入口附近是交通事故易发、多发路段;擦伤道沿和追尾事故类型发生最多;疲劳驾驶和操作失误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事故车辆多为小客车和货车;采取以上技术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峰  程浩 《综合运输》2001,(6):37-38
<正>随着道路交通网线的飞速发展和机动车辆的迅猛增加,交通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最为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的交通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是交通需求旺盛,供需矛盾加大,道路安全设施不完备,交通参与者自觉遵守法规的意识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把交通事故的处理作为重点,忽视了对交通事故的预防,致使管理手段落后,改善措施跟不上,交通安全管理模式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城市机动车、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道路交通事故逐年攀升。笔者在一线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发现,因交通事故处置不当引起社会矛盾,已逐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运输经理世界》2003,24(12):34-35
摆在人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串黑色沉重的数字: 从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5万人至今,我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10余年居世界第一.而且,在滚滚车轮下丧生的人数,短短十几年间已从每年5万多人增长到10万多人,整整翻了一番,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于世界第二位国家的两倍.  相似文献   

15.
《西部交通科技》2012,(10):I0003-I0004
“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通过验收 10月12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一期项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通过验收。该项目于2008年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共同发起并组织实施,共包含七个课题,以集成创新为手段,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旨在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数量,减少交通事故伤亡,初步构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技术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交通运输活动日益频繁,人流、货物出行更为便捷。但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持续恶化,交通事故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问题,我国连续数年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如何创造良好交通环境,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是我国近一段时期内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及现有的研究表明,编制、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是较为有效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19日 我国“十五”期间将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已经写入我国“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智能交通系统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应用于交通运输,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现代化。据了解,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一项造成的人员伤亡就达40多万人。交通管理落后还带来道路拥挤、运输效率低下、城市污染等诸多问题。发展智能交通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据研究,采用智能交通后,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改扩建已成为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热点。然而,高速公路运营阶段交通事故统计分析结论对改扩建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根据柳南高速公路近五年内发生交通事故记录数据,运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全面分析,采用累积频率曲线法进行事故黑点鉴定,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规律,从而得出事故多发路段以及事故原因等初步结论,为改扩建工程交通安全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社会发展的公害,特别是特大交通事故影响最为恶劣,因此有必要研究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成因。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模型,分析了一起典型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指出了该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特征,并结合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模型对该事故案例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提出关于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1.城市交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交通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如何有效疏导交通,降低交通事故率是城市居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对城市交通事故的原因分析,可发现约80%~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于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在制度不可谓不全、管理不可谓不严、惩罚不可谓不重的情况下,为什么交通违法行为还是频繁发生?归根结底还是交通参与者的安全理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低下,没有严格遵守道路安全的规章制度,导致了他们在交通安全行为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