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综述了海事管理业务流程重组与信息技术、海事机构资源管理规划的关系,结合ERP(企业资源规划)、业务流程重组(BPR)等企业管理理念,指出海事机构在构建数字海事中容易出现的穿新鞋走老路、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出海事管理业务流程重组应遵循的原则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尹莉 《中国水运》2006,6(5):36-37
阐述了数字海事和数字档案室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建设数字档案室提出了建议。海事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数字海事”。  相似文献   

3.
许艳  柳强 《中国海事》2006,(7):28-31
山东海事局所属青岛海事局前湾海事处于2005年4月启动了“数字前湾”计划,绘制了科学发展的蓝图,努力探索新的海事监管模式。至2005年11月该计划已基本落实,并进入试运行阶段。在此期间,青岛市副市长于冲、交通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副局长郑和平、兄弟局相关领导都曾到前湾海事处视察。随着“数字前湾”计划的日趋完善、新模式的深入发展,成效不断显现,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这里。近日本刊记者也走访了前湾海事处。2005年交通部海事局提出了把“三个海事”作为制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开展工作的主线,围绕海事中心工作,着力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持续增强海事监管水平,发挥海事管理综合资源优势,提升应急反应能力,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促进航运经济发展,进一步展现海事水平,树立海事形象,扩大海事影响,体现交通海事水平,展示阳光海事形象,提升数字海事能力,以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建设“三个海事”的内涵,为海事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共同的思想基础。那么究竟该如何领会“三个海事”的丰富内涵,又如何从实际工作中得到体现呢?我们或许会从打造“数字前湾”的过程中,从“数字前湾”解决的管理难题中,从“数字前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得到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陈佳锐 《中国水运》2009,(11):98-99
介绍了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基本情况和海事通信系统的特点,分析了海事通信系统使用数字微波通信技术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具体的应用场合和典型案例,最后阐述了数字微波通信技术对海事通信系统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运管理》2008,30(12):8-8
2008年全国海事工作会议10月16日-17日在杭州市召开。徐祖远副部长在会上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海事系统应重点做好5项工作发表讲话:一要深入开展“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全面提升海事执法队伍素质;二要加快推进数字海事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海事管理现代化;三要统筹构建区域协作机制,不断优化水上安全管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海事监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个人与组织发展双赢,更好地行使海事监管职能,保障“交通海事、阳光海事、数字海事”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结合在某海事局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分析海事监管人员的职业生涯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路径过于单一,职位管理基础比较薄弱,职位交流缺乏优化设计等四个方面。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的相关理论,提出海事监管人员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包括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拓展职位晋升通道,加强职位管理规范化,设计合理职位交流路线等。  相似文献   

7.
裴俊虎 《中国海事》2006,(12):59-60
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它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传统理念和思维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海事事业在管理方面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实现海事工作的跨越式发展,是每个海事员工应积极思考的问题。交通部海事局提出:“对辖区海事各项业务进行数字化综合管理”,实现海事业务管理向信息化、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流媒体技术实现数字移动办公在海事工作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联通无限CDMA1X高速无线上网与海事内部专用网络建立虚拟拨号专网(VPDN)连接是实现数字移动办公的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美国航海院校海事类数字文献资源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美国7家航海学院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源进行调研,归纳其图书馆主页上列出的海事类数字文献资源情况,对其中的核心资源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有关海事类数字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1年全国海事机构改革以来,阳光海事、数字海事和交通海事得到进一步体现,黑名单制度、船舶分级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笔者认为.现行海事协查机制尚与海事发展不相适应。本文通过对建立海事协查分级管理机制的理论探讨,力求使海事协查管理机制在实践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0.
此文对AIS结构、功能、技术特点给予说明,结合一些实例阐述了AIS在通航管理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希望其在"数字海事"的应用中不断深入、普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数字航标”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管理已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新时代,航标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未来国际航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从介绍"数字航标"的内涵入手,对我国"数字航标"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描述,并结合部海事局航标发展目标,提出了"数字航标"建设发展方式和建设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数字式舰船消磁电流控制仪可实现丰富的使用、系统调试和扩展开发功能,文章在通过对其功能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分层管理的人机界面层次结构并进一步对分层权限和管理给出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3.
林强  徐峰 《水运工程》2011,(3):126-130
"南浏段"数字航道系统主要由电子航道图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系统支撑平台等组成。综合监控系统是数字航道应用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航标遥测遥控平台、船舶监控平台、水位监控平台3部分组成。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在航标技术信息动态监控、工作船舶动态监控、水位动态监测、标志被打及船舶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等航道维护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航道维护工作效率。未来随着航道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监控系统将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造船流程再造与数字化造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数字化造船的基本内容,简述了船舶设计数字化、船舶建造数字化、制造装备数字化和造船生产管理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回顾了流程再造的基本概念和实施原则;最后讨论了数字化造船与流程再造协调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造船是提升我国造船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本文概述了现代造船模式和数字化造船的关系,介绍了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沪东中华)为实现模块化造船,初步建立的设计、制造、管理一体化的数字化造船平台各系统的功能和实施数字化造船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舰艇航行安全保障需求,综合运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计舰艇生命力电子巡检系统,开展巡检系统总体设计、巡检数据信息采集设计、管理终端设计和巡检终端设计。该系统不仅可及时有效发现舰艇事故灾害隐患,而且可归纳舰艇事故灾害规律,为舰艇航行安全的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归纳了局域网内多种可能导致信息泄密的途径,深入研究了密码学理论和公钥基础设施PKI,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网络安全系统。该系统以硬件USB KEY产生和管理网内用户的公/私钥对,以符合PKI标准的数字证书来管理用户的公钥及其相关联的身份信息。同时提供数字签名和身份认证功能,在网络环境中确保了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将USB KEY与客户端软件相结合,通过双因子身份鉴别机制严格管理登录到客户端主机的用户,使得合法用户可以安全的通过Internet网访问内部数据。最终所实现的系统确保了在不影响某研究所所局域网当前业务的前提下,完成对局域网全面的安全管理。保证无论是在本单位的内网或是公网的合法用户在与单位内部资源服务器进行信息交互时,都能确保系统与数据的安全保密,从而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和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吴强 《中国造船》2005,46(4):65-71
数字化制造以其响应快、质量高、成本低和柔性好等特点,正成为推动21世纪制造业向前发展的主流.本文在分析舰船产品研制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海军装备研制的发展需求,提出了舰船数字化制造的体系结构,介绍了舰船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共享数据平台及集团公司管理控制系统、数字化试验分析系统、数字化设计系统、数字化建造系统、配套设备数字化研制系统等综合集成应用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9.
舰船数字化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强 《中国造船》2005,46(2):75-80
数字化制造正成为推动21世纪制造业向前发展的主流,世界先进造船国家及海军强国广泛地开展了相关技术的研究应用工作.本文根据舰船数字化制造的体系结构及功能需求,提出了舰船数字化制造的若干关键技术及其技术内涵,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舰船数字化制造技术标准及实施规范、舰船工程共享信息库、数字化企业管理与运行模式、数字化并行协同设计技术、舰船数字化建造体系和装备、配套系统设备数字化研制技术等.  相似文献   

20.
"十五"、"十一五"期间,江南造船集团在船舶的"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建造、数字化管理"[1]三个能力的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经确立了以船舶三维模型为核心,基于信息标准化共享平台,实现主体业务数据流全面整合贯通的明确目标。以全新船厂建设为契机并通过有效和全方位的内外协作,建立覆盖造船完整生命周期、具有现代化造船模式特征的自主装配式数字化造船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