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危险出行之一:儿童把头、手探出车窗或天窗探出车外的头、手容易被沿途的物体或行驶车辆所伤害,而车窗、天窗也可能会因为不可预知的不稳定性。夹伤孩子。危险出行之二:儿童坐在副驾驶位置当急刹车或者发生碰撞时,副驾驶座上的小孩就会前冲,撞向中控台或前风挡。即使有气囊保护,但弹开的位置往往是在孩子的头顶,不但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往往会造成更加严  相似文献   

2.
冉林娜  李枫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7,35(6):93-100,114
出行行为研究有助于制定更加有效的交通建设、管理与控制的政策措施.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市居民出行,但由于发展过快、缺乏科学的交通规划措施,共享单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障碍,因此,研究城市共享单车出行行为很有必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出行者进行调查并得到621条有效数据.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居民选择共享单车与否的影响因素,并从不同因素出发分析了共享单车出行特性.建立了是否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二项Logit模型,借助SPSS软件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越倾向于选择共享单车出行.其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最显著.模型中月收入变量被剔除,表明月收入高低对居民是否选择共享单车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2月2日,是我国第四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是:拒绝危险驾驶,安全文明出行。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危险驾驶行为时有发生,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在全国影响较大的交通事故中,几乎都能找到危险驾驶的影子。河北省前三季度交通违法数据显示,超速、超载、酒驾、闯红灯等危险驾驶行为占所有交通违法  相似文献   

4.
通勤者出行方式与出行链选择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2005年北京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构造通勤者上班出行方式选择和出行链类型选择相互影响的NestedLogit模型,分别建立出行方式→出行链和出行链→出行方式两个方向模型结构,采用统计软件STATA9.0对模型进行标定,并利用包容系数对Nested Logit模型的结构关系进行辨识。结果表明,出行方式选择和出行链类型选择之间不是单方向影响关系,而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出行链→出行方式选择决策较为合理,反应通勤者倾向于首先考虑如何组织当天要参加的各种活动,然后在出行链安排的约束下考虑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案例2014年9月5日8时21分07秒,高某驾驶客车行至江苏镇江句容市郭庄镇的一处十字路口时,客车与骑自行车的杨某发生碰撞,后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交警调取客车行车记录仪发现,约7分钟时间内,高某4次掏手机,低头看了39次,甚至几次将手机横过来双手握着,并用手指操作屏幕;2月26日晚,江西省共青城市民向女士独自开车回家,发现微信群里有不少同学正在发红包,便一只手扶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抢起了微信红包,结果造成三车相撞。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2015年10月24日凌晨2时许,唐某俊驾驶桂N815××号大货车由钦州往南宁方向行驶,梁某超驾驶桂N682××号、李某驾驶桂N657××号、颜某贤驾驶桂N802××号大货车也依次尾随其后正常驾驶。当该4辆大货车行至南间医院路段时,梁某超在未确定对向车道是否有驶来车辆时,强行驾驶大货车往左超越唐某俊驾驶的货车。殊不知就在此时,由南宁往钦州方向行驶的由殷某驾驶的桂A971AA号大货车也恰巧到达此路段。殷某看到对向车道突然有车驶出,下意识往左打转方向盘以防车辆被撞翻出路基外,但此举却致使其驾驶的大货车车头撞向了唐某俊驾驶的桂  相似文献   

7.
翠华路与育才路是人口密集区,过街矛盾尤为突出。在文章中,以育才路和翠华路交叉口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将行人过街方式和过程作为观察点,将人行横道、路边人行道作为载体,通过实地监测,研究行人过街特性。从交通工程、过街设施的设置、交通管制、调查监督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文章首先分析了交叉路口行人的过街心理,然后通过实地观察与数据统计,对交叉路口青年人交通行为进行了研究,总结了青年人交通行为的特点,提出了行人过街时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张荦 《公路交通科技》2013,(12):249-251
正确理解和预测人类的出行行为模式,对于解释一些交通现象,实施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出行需求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现在已有的针对空间出行行为的动力学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从不同层面对人类出行行为进行分析。得到交通出行在整体层面服从幂律分布,在单一交通工具和单一个体层面并不呈现幂律分布特性的结论,体现了人类活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 School 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无序蔓延的城市发展模式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毋庸质疑,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对人们出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正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以往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在良好社区环境(高密度、土地混合利用、公交可达性高、宜于步行)下的人们相对于以小汽车为导向环境下生活的人,其对小汽车的使用更少,但这些研究并未考虑人们自身的出行倾向。文中将人们的出行态度因素纳入考虑,以随机效用理论为基础,调查在不同社区环境下人们在非通勤时间内所采用的交通方式,通过建立交通方式选择 MN L模型来标定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社区环境与出行倾向对出行行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调查问卷对城市行人过街行为开展调研,从行人过街设施选择行为、驾车人群对行人横穿道路态度、行人违章特性和有效行人绿灯时间感知分析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通过了解行人过街行人特性,为更加合理的优化行人过街设施设置,规范行人过街和机动车驾驶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交通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的交通行为特性,对不同地区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的速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交通行为受年龄、地域等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城市信号交叉口通过设置绿闪信号,在机动车获得通行权之前清空人行横道上的过街行人.为研究行人在此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提出一种绿闪信号时行人过街运动模型.综合分析绿闪信号、周围过街行人、人行横道边界以及右转冲突车辆对行人过街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力模型,建立绿闪后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行为模型,并根据实际调查所获得的人行横道尺寸、行人与车辆速度等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基于模型仿真行人运动行为,产生行人分层现象以及与周围行人、冲突车辆避碰等行为,验证模型在宏观层面的有效性;对不同断面的仿真行人与实际过街行人的过街速率变化曲线进行拟合,拟合优度指标显示模型对人行横道前/后半段过街行人模拟精度分别为83% 和95%,验证了模型在微观层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2015年10月13日9时10分许,104国道句容市后白镇夏王路口,镇江句容朱女士驾驶二轮电动车由东向西经过路口时,该方向信号灯为红灯。尽管现场也有其它2辆电动车在同一侧等红灯,而朱女士并未停车等待,只是在路口观察一下径直闯红灯骑车过马路。此时南北方向绿灯已进入3秒倒计时,王某为赶在绿灯前通过路口也未减速,两车在路口撞个正着,朱女士被撞飞、在空中翻了个跟头,在飞出10多米后跌落在地。事故造成两车受损、朱女士受重伤不省人事。2015年11月29日23时许,驾驶人司某驾驶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主次路相交并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交叉口行人闯红灯的普遍现象,提出整个交叉口行人专用相位与几个进口行人可用相位相结合的信号配时方案,通过仿真验证得出,该方法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行人闯红灯率,减少了行人的等待时间,而且机动车的延误没有明显的增加。这种配时方案为解决我们城市主次路相交等道路宽度差距较大的交叉口中的行人闯红灯现象提供一个较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当前,对铁路出行方式选择的讨论多停留在综合运输体系下与其它城际交通方式的对比之下,缺乏对不同层级铁路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本文以沪宁通道的京沪普铁、沪宁城际、京沪高铁为研究对象,对南京—上海的乘客进行铁路出行全过程抽样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MNL模型探究乘客个人属性、列车服务属性及站点可达性对乘客铁路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乘客铁路出行选择行为受到年龄、学历、职业、费用来源、列车运行时间、票价收入比,接驳方式以及接驳时间的影响。研究成果能优化铁路客运服务,提升铁路运输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从天气状况、道路拥挤状况、停车场状况等角度分析了影响假日小汽车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运用随机效用理论建立了影响假日小汽车出行行为的非集计模型,依据调查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模型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以上因素对假日小汽车的出行行为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驾车者出行目的的不同,将其停车行为划分为通勤出行停车、非通勤出行停车和居民区停车。在对大连市中心城区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商业中心以及居住区进行停车行为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各种停车行为的停车需求特点及相互之间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3种出行目的的停车行为的需求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交叉口处行人流-车流较为复杂,交通事故频发,为保障行人过街安全,对行人过街行为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通过观察与实测不同年龄段人群在通过不同交叉口及普通路段时的步速、步幅,得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过街行为特征与速度特性,且与行人路侧行为进行对比;发现中青年人过街速度最快,但违规行为最多,而老年人过街速度最慢,但违规行为最少,并且行人过街速度比路侧行走速度更快。从而对交通设施建设和行人针对性安全教育等提供重要的参考建议,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行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运动轨迹分析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绘制了行人过街时空轨迹曲线,提取了行人行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行人过街所处的典型交通环境,将道路标线设计、信号配时情况、过街目的地、机动车干扰等情况带入行人行为分析中去,分析动态、静态两类因素对行人行为的干扰效果。为对干扰效果进行科学的表达,将不同因素对行为的影响视为虚拟力的作用效果,分别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对行人行为的干扰模型。此外,通过增加角度等参数反映不同因素的位置变化对行为的影响,对现有的社会力模型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最后,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建立了综合因素影响下的过街行人行为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