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入关在即,中国汽车工业将真正被纳入国际化竞争体系,只有形成我国汽车产业独特的创新体系、通过自主创新才能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汽车产业创新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汽车创新活动的展开既受制于汽车产业自身发展状况,更受到相关支持产业的制约,只有支持创新子系统和汽车产业创新主系统的共同发展才能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进入汽车产业是以互联网+汽车,还是汽车+互联网的模式?是颠覆式创新,还是循序渐进式进入?通过一些思考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能够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提供新动能和最佳载体,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又驱动和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通过深入挖掘、分析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文献,以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为基础,从基于人工智能创新驱动的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路径出发,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网联汽车4大系统平台,依托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用中央处理器(CPU),提出智能网联汽车用关键零部件发展路径,旨在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交通事故、城市道路拥堵、化石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问题,并能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生态。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发展是经济控制权、产业联动发展、获得长期市场效益的需要。我国汽车产业在技术、市场机遇以及受经济、技术上支持等方面看,自主发展是可行的。在世界汽车工业 新一轮技术转换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汽车产业通过官、产、学、研大联合,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可实现新一代汽车和新技术的创新突破,取得自主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5.
汽车产业和IT产业的融合,将形成第二汽车世纪全新的、协同的商业运作模式,将实现汽车产业财富的不断重组与提升新世纪,汽车产业正加速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年代。不承认这一点,就会再次失去创新的机遇,陷入泥潭之中。当前,汽车产业各个领域的创新工作,都必须和IT产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现实却是,在汽车产业内部、在汽车  相似文献   

6.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推动汽车零部件扩大出口是我国实现由汽车产业大国走向汽车产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开始由快速发展期进入调整期。本文深入分析了金融危机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契机,以及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汽车零部件扩大出口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沿平  雷飞  周俊 《汽车工程》2007,29(2):93-96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提出采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并给出国家汽车产业体制创新和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运作模型。  相似文献   

8.
郑兴义  王瑞 《商用汽车》2012,(20):18-21
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产业进入规模增长期,尤其是2009-2011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分别达到1364万,1806万和1850万辆,连续3年蝉联全球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但汽车产业大国并不代表汽车强国,与欧美日等汽车产业强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企业重组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重组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工程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 ,考察了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状况 ,研究表明 ,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长期存在的产业集中度低、无规模经济效应、产业进入壁垒低而导致的过度竞争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为改善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 ,顺应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 ,必须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组织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重组巳成为企业参考市场竞争并实现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战略武器。新世纪初,我国汽车产业是危机与机遇并存,我们迫切需要通过重组来构筑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发展的基础,形成自己的主导企业,并通过制度创新和实施国家汽车创新系统来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冲  宋景芬 《客车技术》2007,(1):6-7,12
加入WTO后,面对国外汽车集团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技术创新对策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主要阐述了我国汽车技术创新的优势、劣势及模式,提出了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5汽车蓝皮书)在北京发布。2015汽车蓝皮书提出,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要符合我国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还要符合国际汽车产业管理体制演变的规律;不仅需要解决我国汽车产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目要符合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战略导向。"我国汽车产业正面临革命性、颠覆性变化。""这些变化要求汽车产业管理体制实现四个变化。""推动汽车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这是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传递的重要信息。蓝皮书由国务院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还处于发展初期,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变革中的中国汽车市场也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产业融合将成为未来趋势。随着新一代通信、能源、材料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加速调整,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如何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技术突破,是整个汽车产业关注的焦点。在日前由慕尼黑博览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外的经验表明,汽车业的发展是靠人才拉动的。目前,国内巳进入汽车消费的旺盛时期,特别是外资企业进驻中国市场,急需要大量人才。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压力,吸纳、储备汽车产业专业人才巳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面对国外汽车集团的挑战,我国汽车工业应采取技术创新对策以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文章介绍汽车技术创新的特点、模式以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成,并提出适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创新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8.
《商用汽车》2007,(10):29-31
汽车产业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我国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态势是良好的、健康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跨越了300万辆、400万辆、500万辆和700万辆的规模,2006年达到728万辆,2007年预计达到850万辆。  相似文献   

19.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国家的发展战略之一,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对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制高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建立适合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是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发展历程进行系统阐述,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创新体系的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20.
美国智能汽车产业在全球走在前列,研究美国智能汽车政策法规体系,有利于学习其先进发展理念和政策方法,为我国发展智能汽车产业提供参考。本文首先理清美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政府管理职能,然后从战略引导、法律与标准、创新支持、示范测试等方面探讨美国智能汽车政策体系构架,最终得出对我国发展智能汽车产业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