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款杆式电子换挡器上市后,市场反馈换挡器手感不佳引起客户抱怨。因此需要对换挡手感进行优化提升。通过对手感分析,建立了换挡手感主、客观评价体系,对换挡手感各影响因素确定了优化目标。根据目标值对某款电子换挡器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的换挡器样件装车后进行效果评价,得到评价团队及市场的一致认可,相关投诉明显减少。通过建立换挡手感体系,能够有效的评价出换挡手感的优劣,为电子换挡器手感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乘用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性能的评价流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手动挡车型换挡性能多采用主观评价,具有局限性,不能客观反映问题,且对设计开发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较小。从D009车型手动变速器开发首次采用客观测试评价手段,结合以往项目主观评价经验,建立了手动变速器主客观换挡性能评价标准,完善了体系流程能力,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TCU换挡策略对汽车驾驶性影响多通过主观评价来测试验证和标定,针对软件在环、硬件在环等仿真方法不能实现对TCU换挡策略的主观评价问题,提出了一种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驾驶性评价方法。本文中首先搭建了驾驶模拟器驱动AutoBox嵌入的人-车-环境闭环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建立能识别驾驶意图和道路环境的TCU换挡策略模型,总结出了TCU换挡策略相关的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表。然后利用搭建的平台对建立的TCU换挡策略进行了驾驶性主客观评价,获得了主观评分结果和客观评价指标。通过分析评价,验证了驾驶模拟器驱动的TCU换挡策略评价平台的可行性和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的平台和方法可用于TCU换挡策略驾驶性快速主客观评价,有效减少实车测试评价工作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乘用车自动换挡操纵机构在设计开发、验证过程中,内部评价团队提出换挡力不合适引起换挡操作不舒适。通过对相关自动挡车辆换挡力测试和主观评价得分相关性分析,确定了换挡力优化的必要性及提出了换挡力的优化目标。进一步地分析、确认换挡器和换挡拉索无负载操纵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换挡操纵系统的开发成本和周期,选择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化方案来达到优化换挡力目的。最后把优化方案的改善样件进行装车效果确认,满足了优化换挡力及操作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个基于证据理论和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方法.运用证据理论对不同驾驶员给出的主观评价进行数据融合;通过模糊神经网络对由仪器测得的客观评价指标和经证据合成后的相应主观评价构成的样本向量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汽车换挡平顺性评价系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各自的缺点,能客观、准确、有效地评价汽车换挡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手动变速器汽车在使用时换挡频繁,换挡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驾驶员对车型的评价.本文从静态换挡、动态换挡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手动变速器换挡性能评价的方法,并提供了目标参考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神经网络的DCT换挡品质评价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DCT换挡过程的分析,确定了换挡时间、车辆加速度、换挡冲击度和发动机转速波动量等4个物理量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依据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应用Matlab软件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建立了用于评价车辆换挡平顺性的神经网络模型。利用GUI工具箱建立人机交互界面。通过内置的三种评价标准以及可以自行设计评价标准的方法,大大增强了该评价系统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最后,对该评价系统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品质评价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MATLAB软件设计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汽车换挡品质评价系统.对换挡过程中由仪器测得的客观评价指标和由驾驶员给出的相应主观评价构成的样本向量进行学习和训练,建立了客观评价指标和主观感觉之间的联系.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误差精度为0.060012,即系统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客观有效地评价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转向组合开关换挡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汽车组合开关的评价参数.通过对评价参数进行大样本容量的试验测试,确定了每一项参数与组合开关操作性能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组合开关换挡过程中换挡力的分布区域、换挡力与换挡位移的离散度与操作性能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出,可以换挡力的分布区域、离散度及换挡位移的离散度作为汽车组合开关操作性能的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从整车动力性、传动系耐久性和舒适性三个方面确定了搭载AMT的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换挡品质的评价指标。基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模式切换与换挡品质的客观评价模型。将客观评价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主观评价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了各个评价指标对客观评价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AMT换挡品质评价指标选择合理,所建立的评价模型与主观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客观有效地评价混合动力汽车模式切换与AMT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1.
基于6速干式DCT建立了换挡动力学模型,根据换挡品质要求量化了换挡控制目标,将DCT换挡过程分为转矩相、惯性相、微滑摩阶段及需求转矩切换阶段,实现了无冲击换挡。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建立了换挡时间决策体系,并通过在线遗传算法实时优化转矩相和惯性相的时间分配,解决了DCT换挡过程中换挡时间决策问题及双离合器与发动机间的转矩协调控制问题,减少了换挡过程中滑摩功的产生。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模型的转矩协调最优控制策略能有效提高DCT车辆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2.
手动挡汽车换挡困难原因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换挡困难影响汽车性能的发挥和正常驾驶。文章从离合、离合操纵、变速器及变速操纵4个方面分析了换挡困难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提出改进方法,提出了可行的评价换挡操控性优劣的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以上4个方面是逐一排查换挡困难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反复的主观评价和逐步优化,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汽车换挡品质传统主观评价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换挡品质评价方法.该方法利用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仪器",通过D-S证据理论对不同驾驶员给出的评价结果进行数据融合,以实现群决策层次多人评价意见的证据合成.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主观评价方法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能准确、可靠地评价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14.
换挡操纵性能是评价汽车行驶优越性和平顺性的重要指标,换挡过程中的换挡力是换挡操纵性能的一项关键环节。文章通过对轿车换挡性能进行分析,分解换挡操纵性能的各种因素,得到影响换挡力性能的主要原因。并对影响换挡力性能的变速箱和换挡机构等关键部件进行优化改进,将优化前后的零部件进行试验对比分析,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为汽车手动换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以工控机为核心,开发了集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波形显示为一体的机械式变速器换挡性能试验台。介绍了试验台的组成、工作原理及程序设计,提出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换挡性能评价指标。利用该试验台对某变速器换挡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试验台能够较好的完成换挡性能测试,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给匹配了两挡自动变速器的某小型纯电动汽车制定了一种兼顾动力性及经济性的换挡策略并对其进行优化。利用Matlab/simulink建模仿真,对比了优化前后NEDC电耗和百公里加速时间,来评价动力性和经济性能。搭建了二分之一纯电动汽车实验平台,用优化后的换挡策略进行换挡台架实验来获得冲击度。实验结果表明,制定的换挡策略所执行的换挡过程中,冲击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换挡品质良好;同时动力性经济性都有所提高,制定的换挡策略合理有效,对于未来多挡位电动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自动挡公交客车,制订了整车最佳动力性、经济性换挡规律.应用试验设计(DoE)理论,构建各评价指标的RBF数学模型,基于数学模型,分闲时和忙时,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换挡规律综合评价值(T综)作为优化目标,对换挡规律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在特定的权重配比下,优化后的闲时和忙时换挡规律均优于优化...  相似文献   

18.
从人的运动感知物理基础出发研究了人对换挡冲击的感知特性,得出人主要通过对人体绝对加速度和相对车体位移的感知来感受换挡冲击的结论。建立了在已知车体运动下求解人体响应的动力学模型。对具有典型特征的车体运动和实测车体运动激励下的人体响应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人体运动与车体运动不同,两者时间历程及加速度最大值等评价指标有显著差别。使用车体运动参数进行换挡品质评价不能准确反映人的感受,基于人体响应才能准确评价人对换挡冲击的感受。  相似文献   

19.
在重型混联式混合动力车辆换挡过程对发动机和电机进行主动调速的品质控制基础上,针对影响控制品质的换挡操作元件(离合器或制动器)充放油缓冲特性与充放油速率等参数进行了设计,以换挡品质评价指标为优化目标,对缓冲充油速率与接合速差等关键换挡品质控制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研究得到的控制参数使换挡品质大幅提高,符合换挡品质指标要求;研究得到的参数设计与优化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AMT车辆变速系统及控制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AMT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及AMT车辆发动机的电控调节方式。针对评价换挡品质的3项指标、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AMT车辆换挡过程中对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的综合控制及对换挡品质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AMT换挡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