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为解决某重型载货汽车变速器开发试制阶段副箱齿轮失效的问题,采用化学分析、机械性能检验分析、齿面分析、断口分析、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副箱齿轮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副箱被动齿轮的开裂性质为典型的疲劳开裂,疲劳源位于次表面夹杂物聚集区。导致该齿轮疲劳断裂的原因主要是齿轮偏载、齿顶齿根干涉以及轮齿次表面有夹杂物。  相似文献   

2.
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降低变速器啸叫的方法,即通过齿轮修形降低齿轮传递误差.本文分析某变速器第5挡齿轮的传递误差,发现传递误差值偏大,并且齿面载荷分布不合理.根据齿面载荷分布对齿轮进行了修形,修形后齿面单位长度载荷从484 N/mm降低到了339 N/mm,传递误差值从5.17 μm降低到0.12μm,为变速器啸叫问题的改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汽车齿轮修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建军  张明 《汽车技术》1997,(12):28-32
由于汽车齿轮存在制造和安装误差,以及轮齿的弹性变形、扭转变形、热变表等因素,使齿轮在啮合过程中产生冲击、振动和偏载。通过研究与分析指出,汽车齿轮的修形可以改善汽车齿轮的传动。探讨了齿轮修形量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对变速器各档啮合齿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再结合齿轮接触理论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求得各档齿轮的接触应力大小和疲劳寿命曲线。从所求结果看出,二档和三挡齿轮啮合时接触应力不大,小于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且疲劳寿命较高,满足设计要求;一档和四挡齿轮啮合时的接触应力大于了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且疲劳寿命较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利用齿向和齿廓相结合的轮齿修形方法,对一档和四挡齿轮进行了轮齿修形,从最终求得结果来看,两组啮合齿轮的接触应力均大幅度降低,同时疲劳寿命得到了提高,轮齿修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某变速器齿轮啸叫噪声大的问题,建立该变速器总成的有限元和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基于多体动力学,以齿轮微观修形理论为基础对该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进行修形,并对修形前、后变速器的辐射噪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齿轮微观修形后,传递误差峰值降低,辐射声功率变小,变速器总成噪声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齿轮设计方法是按保证标准顶隙的原则进行齿轮的几何计算,这对于汽车变速器高速档变位齿轮,无疑降低了齿顶高度,导致重合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啮合时的运动平衡性,增大了轮齿负载,降低了齿轮的承载能力,增大了变速器噪声。本文针对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标准顶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开发试制阶段台架试验中倒挡惰轮断齿失效的问题,先后采用元素含量检测分析、热处理质量检验分析、断口分析、齿轮啮合区分析、扫描电镜检测及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失效的倒挡惰轮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倒挡惰轮的失效形式是一种典型的剪切疲劳开裂,断口裂纹的疲劳源位于偏载齿面节圆部位次表面的夹杂物聚集区。导致该齿轮剪切疲劳断裂的原因主要是轮齿次表面有夹杂物、载荷过大以及齿轮偏载。  相似文献   

8.
齿轮作为手动变速器的主要传动部件,其啮合情况对整个变速器的性能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MASTA软件实现了对某微型车变速器的齿轮啮合分析,并建立了变速器的仿真模型,模拟其实际负载状况完成变速器的齿轮传动过程分析;同时利用软件的齿轮微观修形模块,优化齿面啮合的接触斑点,减小传递误差,达到了改善齿面接触状况的目的。表明运用专业软件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可有效减少试验费用,缩短研发周期,为今后新变速器齿轮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有限元法在变速器齿轮设计中数据准备繁琐问题,从汽车设计人员熟知的齿轮设计基本参数出发,提出了齿轮单齿平面轮廓、有限元网格节点以及三角形单元的自动生成方法,并推导了相应的公式.根据理论分析结果,采用MATLAB语言开发了可自动生成变速器齿轮有限元网格数据的前处理模块,并使该有限元网格自动生成模块在变速器设计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0.
齿轮表面涂层是提高变速器齿轮疲劳寿命的有效方法。本文中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法、传热学和涂层摩擦学理论,将轮齿之间摩擦产生的热视为热源,采用摩擦磨损试验机获得涂层表面的摩擦因数,精确计算稳态条件下涂层齿轮的摩擦热流密度和对流系数;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某7速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涂层齿轮进行不同涂层厚度下温度场的数值仿真,揭示了涂层摩擦因数、转速和转矩等参数对齿轮稳态温度场的影响;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在齿轮动力循环加载试验台上测试了不同工况下的齿轮表面温度。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并表明,涂层后齿轮摩擦因数的减小可有效降低齿轮的最高本体温度。本研究为变速器齿轮的抗胶合和表面改性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变速器齿轮与齿轮轴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元分析,以计算齿轮轴变形和轮齿接触应力,分析变速器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状态的影响.通过与经典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齿轮与齿轮轴系统有限元模型,不但可准确计算齿轮轴变形和齿面接触应力,且能综合分析齿轮轴变形对齿面接触区域的载荷分布、轮齿间载荷分配和齿面接触应力的影响,为更全面、精确分析变速器齿轮的齿面接触状态和载荷分布,预测齿轮疲劳寿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某款搭载湿式双离合变速器车型车内噪声与变速器近场噪声的分析,确定了易发生变速器齿轮敲击的工况。结合变速器台架试验,提出一种评价变速器齿轮敲击强度的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分析了润滑油温、平均扭矩、激励频率对敲击强度的影响。最后引入相干分析,通过计算各空套齿轮对变速器壳体振动的贡献量,确定了对变速器齿轮敲击影响程度较大的空套齿轮。  相似文献   

13.
范林禧 《汽车与配件》1990,(2):32-34,29
对进口汽车变速器齿轮渗碳层的研究成果,自1979年以来已应用于我厂生产实践中,有必要对10年经验加以总结。日本载货汽车在我国使用,由于地形复杂、路面很差而使齿轮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导致齿轮损坏的原因可基本上分为齿面啮合恶化和轮齿折断两类,如表1。其中点蚀现象是由于齿面有裂纹,并与齿面的硬度有关;一般说:齿面越硬,越不易产生点蚀。齿面剥落通常发生在硬化层和轮齿心部  相似文献   

14.
双中间轴式手动变速器齿轮敲击噪声理论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单对齿轮副为例,建立了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详细阐述了齿轮敲击噪声产生的机理及控制措施。结合某双中间轴式手动变速器出现的齿轮敲击噪声问题,运用AMESim软件建立了多对齿轮副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台架及整车试验,分析了该变速器齿轮敲击噪声产生的关键参数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为变速器开发提供了控制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手动变速器齿轮啸叫问题,开展了道路试验、转毂试验以及传动系统台架试验,对啸叫问题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以噪声总级与啮合阶次差值大于15dB(A)作为标准,可以判断各工况的啸叫情况,与主观感受基本一致;转毂半消声室和道路试验场均可以作为分析变速器啸叫问题的测试场地;在开展啮合斑点测试时,一次性完成全部挡位啮合斑点测试是可行的,通过优化台架测试方法,可以得到与整车测试相同的啮合斑点结果。本文所研究的变速器存在的啸叫问题,主要是由于二挡挡位齿轮啮合偏载、传递误差偏大引起,经过调整修形方案,啸叫现象明显改善。上述工作对解决同类问题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某纯电动工程机械变速器开发项目,在MASTA中建立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因变速器齿轮传递误差而引起的振动噪声进行研究,利用全有限元网格技术探究了变速器壳体、轴及齿轮轮辐的柔性化对传递误差的影响,并通过微观修形,减小齿轮传递误差,改善了齿面接触状态,降低了变速器振动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合理轮齿微观修形参数,可明显减小变速器振动响应,改善变速器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能。为设计初期控制变速器振动响应提供依据,为后期整车异响提供解决思路,具有较强的工程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变速器齿轮激光焊接技术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齿轮和接合齿的清洗、压装、焊缝形状、焊缝深度及变形控制措施,解决了齿轮渗碳热处理后(以下简称热后)焊接难题,焊缝承载能力满足齿轮传递扭矩要求;形成变速器齿轮批量、柔性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开发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KISSsoft软件对某专用汽车发动机取力装置齿轮系开展修形设计,并对比修形前后齿轮系的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KISSsoft进行取力装置齿轮系修形优化分析后,齿轮系的整体强度及多项接触性能均得到显著提高,可有效提升取力装置的可靠性并实现减振降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许纯新  徐善继 《汽车工程》1993,15(4):242-249
本文根据齿轮轮齿受载特点及失效形式,提出概念上更清晰的两种齿轮载荷谱编制方法,采用了齿轮扭矩转速双信号同步采样法。对采样方法和计算方法做了分析,并编出程序框图,给出实例。本文方法比传统方法更符合轮齿受载实际情况,将有助于提高齿轮强度分析、试验、设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齿轮无级变速器的原理、结构、特点,该变速器为一对锥体螺旋齿轮与几对变位齿轮啮合,通过改变中心距及变位齿轮的轴向位置来实现变速:该变速器具有结构简单、维修方便、负载变速动力损耗小、传动效率高、制动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