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AMESim软件平台上以湿式双离合器对偶钢片为对象建立离合器片间温度一维仿真模型,同时搭建湿式双离合器钢片温度测试台。以该温度测试台的大量测试数据作为依据对离合器温度仿真模型进行参数校正,校正后的离合器温度仿真模型可以研究湿式双离合器在该整车工况下对偶钢片温升情况。  相似文献   

2.
考虑道路阻力系数建立履带车辆各挡位间换挡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地区百公里直驶行程中各挡位换挡频次并进行道路试验验证。基于集总热阻网络理论改进换挡离合器液压系统平均温升模型,利用Simulink仿真,分析了换挡频次和冷却润滑油流量对离合器温升的影响。与台架试验对比表明:改进模型更接近试验结果,随着润滑油流量增加,温升速率减缓,对本文研究对象而言,单摩擦副润滑油流量以1.5~2L/min为宜;随着换挡频次增加,温度不断升高。通过对比分析平原、高原和湿热地区换挡频次对离合器温升的影响,拟合出温升与换挡频次的预测关系式:平原和高原地区3挡和4挡间的换挡频次最多,CL和CH离合器温升较高,湿热地区2挡和3挡间的换挡最为频繁,4个换挡离合器温升都高达82.9℃。  相似文献   

3.
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的摩擦表面温升是离合器传递扭矩的直接影响因素,研究离合器温升情况对于改善离合器控制和优化离合器设计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摩擦片工作表面封闭,表面温度往往难以准确测量,为解决离合器温度高精度测量的问题,使用国际上发展迅速的最新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设计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特性测试台架上进行了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热电偶插入式测量相比,分布式光纤测温能够得到离合器摩擦接触面的温度沿半径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为离合器表面温度场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光纤测温能够实现在离合器系统内的各个部件的温度测温。通过对不同半径、不同工况、不同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的测量结果分析,离合器摩擦接触面的温度分布与半径有关,通常呈现半径越大温升越显著的特点;在单次接合分离的过程中,离合器摩擦片的2个摩擦接触表面的温升情况并不相同,靠近飞轮盘一侧的温度变化速率比靠近压盘一侧的要快。  相似文献   

4.
罗伟钊 《车时代》2021,(1):53-54
压盘高温是汽车离合器打滑烧蚀故障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离合器摩擦性能台架试验模拟某工程自卸车满载,20%和30%坡道,二档的恶劣工况下连续起步监测不同起步条件下离合器压盘升温速度情况,通过达到同样温度的试验次数评价温升速度情况。从影响滑磨功和压盘温升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降低离合器压盘温升的方法,给离合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原380DB离合器传递扭矩不足、离合器烧片等问题,设计了换代产品395DB离合器.简要介绍了设计的395DB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并对该离合器的传递扭矩、温升、滑磨功、踏板力进行了校核.与380DB相比,395DB离合器具有后备系数大、传递扭矩大等优点,更能满足重型车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针对原380DB离合器传递扭矩不足、离合器烧片等问题,设计了换代产品395DB离合器。简要介绍了设汁的395DB离合器的结构特点,并对该离合器的传递扭矩、温升、滑磨功、踏板力进行了校核、与380DB相比,395DB离合器具有后备系数大、传递扭矩大等优点,更能满足重型车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液力自动变速器离合器在某些特殊工况下的过热及钢片间温度差异问题,通过对离合器进行滑摩工况的台架测试,结合离合器温升机理的分析与计算,提出改善离合器壳体结构的整改方案。结果表明,该措施有效提升离合器润滑油液分布,不同摩擦片间的分布差异由37%降低至17%,且钢片间温度差异由36℃降低至10℃,有效降低离合器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取DCT变速器湿式双离合器结合过程热影响规律,以某湿式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分析软件建立湿式双离合器接合过程动力学模型,对离合器接合时摩擦副滑摩热量及钢片温升进行了热影响因素仿真分析,得到离合器接合时间、发动机转速、结合压力和摩擦钢片厚度等因素对摩擦副温度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不同摩擦片结构及工作状况时冷却油流量合理配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起车过程综合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机械式自动变速器在各种工况下起车离合器接合过程,以起车冲击度和滑摩功均较小为原则,来实现离合器结合的平顺性。根据油门开度、发动机转速、输入轴转速计算发动机的负荷能力,控制离合器传递的扭矩使发动机输出扭矩与离合器扭矩匹配。另外建立滑摩功与离合器温升的模型,防止离合器摩镣片过温损坏。据此建立起车离合器控制MAP图,已应用于某车型的AMT样车上。  相似文献   

10.
AMT重型汽车起步离合器最优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离合器系统动力学模型,针对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冲击度和滑摩功这一对矛盾,选取发动机转速和离合器从动侧转速作为状态变量,采取在冲击度满足乘坐舒适性的条件下滑摩功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控制方法,将冲击度转化为最优控制的约束条件之一,避免了多目标优化中权重系数调整的难点。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乘坐舒适性的前提下,采用最优位移控制能够保证滑摩功最小,简化了控制系统,增强了控制系统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1.
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传递转矩精确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汽车起步时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转矩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转矩、滑磨功和压盘表面温升的精确计算模型;推导出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相对转速和离合器片表面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离合器片摩擦因数的公式;以某一轿车为实例,对其起步时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进行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2.
为使下坡路段货车制动毂温升模型更加符合货车制动毂温度变化规律,提高连续长大下坡路段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指导连续下坡路线纵断面设计,基于连续下坡路段货车制动毂温升机理,通过对长下坡路段主导车型的行车动力学以及热力学分析,对同济大学制动毂温升模型进行修正,在同济模型以三轴载重货车为主导车型的基础上,采用与规范和实际中更符合的东风六轴铰接列车为主导车型,并在发动机辅助制动工况条件下,利用雅西高速3处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对该修正后的模型进行了实车验证。结果表明:修正温升模型得到的温升曲线与实测温升曲线更贴合,且修正模型预测的温度与实测温度间的差异随坡长的增加逐步减小,平均差异为16.5℃,低于修正前模型温度与实测温度的平均差异41.5℃。制动毂在3段下坡的预测温度与实测温度间的平均温差分别为21,12.4,21.4℃,均未超过25℃,且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修正后的温升预测模型精度更高,货车制动毂温升修正模型能更好地预测连续下坡路段的货车制动毂温升状况。  相似文献   

13.
考虑温度和滑摩速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建立了宏观维度下换挡离合器摩擦元件周向间歇接触温度场迭代计算模型,研究了与花键齿数相对应的间歇接触对温度场和摩擦因数的影响,并通过温度测量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间歇接触会导致对偶片表面出现高温区,高温区分布与花键齿数相对应,对偶片表面最高温度与平均温度均随花键齿数增加而降低,对偶片温升与花键齿数和滑摩时间呈非线性相关。相同滑摩条件下,不同花键齿数对应的摩擦因数随滑摩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至同一最大值,在摩擦因数达到最大值前,花键齿数较少的对偶片对应的摩擦因数较大。换挡工况下,花键齿数较少的摩擦元件较快进入干摩擦状态,在较短时间内便可达到较大的摩擦因数;车辆蠕行等离合器长时滑摩工况下,花键齿数较多的摩擦元件局部温升较小,具有较好的热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热力学基本公式,考虑离合器1压盘、离合器2压盘、离合器1推力盘、离合器2推力盘、离合器中间盘、离合器壳体内空气和离合器壳体7个部件,建立双离合变速器离合器的温度模型,可以实时获得各离合器摩擦面的温度,并对离合器实施过热保护及温度补偿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5.
准确描述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规律是有效计算混凝土温度场和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及温度应力的基础。本文基于不同初始温度下常态混凝土和不同配合比下碾压混凝土的绝热温升试验结果,对比研究了双曲模型、指数模型和复合指数模型描述绝热温升规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对于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复合指数模型效果均为最佳;对于常态混凝土,指数模型优于双曲模型;而对于碾压混凝土,双曲模型优于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16.
在离合器动力学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膜片弹簧压力与膜片弹簧释放量关系曲线的分段线性化,建立了离合器接合量与发动机转速关系的数学模型;采用多模态算法对离合器接合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发动机恒转速运转。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多模态控制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双离合器变速器(DCT)的核心问题是离合器与电控系统,离合器温升和磨损的难题要靠壳体冷却和液压管路设计来解决。通过对比德国GIF公司PhaseII阶段设计的DCT360双离合器液压管路与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改进设计的双离合器液压管路,分析了双离合器液压管路改进设计前的缺点和改进设计后的优点,得出双离合器液压管路铸件缩孔发生率由非改进型管路结构的60%降为改进设计后的10%以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发动机激励转矩波动系数在汽车不同行驶工况下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传动系主要参数对系统扭振响应的影响程度,本文中首先建立传动系简化的集中质量模型和整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其次对实测扭振数据进行阶次分析,以确定传动系的主要转矩激励阶次;然后以各挡WOT工况实测和仿真加速时间平方误差最小化为目标,引入两种智能算法对各挡下的激励转矩波动系数进行估计,并对比了两种方法参数估计过程的收敛曲线;最后以时域平均转速波动量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各主要参数对扭振的调校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测试转速内,随着转速和负荷增大,发动机激励转矩波动系数减小,说明发动机运行越趋平稳;适当减小离合器刚度、增大离合器阻尼、增大半轴刚度与阻尼和增大飞轮转动惯量都有利于减小传动系统的扭振,从而提高整车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一款车用三元锂离子电池包在0.3C倍率下的充放电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对电池包的产热和散热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对Bernardi单体电池产热模型中的温熵系数进行了参数选择,分析了该电池包在自然散热情况下的温度分布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标定,建立了电池包在0.3C倍率下的温升模型,并通过充放电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0.3C倍率下,电池包温升的模型估算值与实际值的最大误差在0.5℃以内,且变化趋势相符合,能够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混合动力车自动膜片弹簧离合器的传递转矩建模,以应用于某款混合动力客车的膜片弹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建立膜片弹簧弹性特性计算模型,测试离合器盖和从动盘的载荷变形特性。综合考虑从动盘、离合器盖和膜片弹簧变形对离合器工作的影响,分析离合器膜片弹簧各加载点的静力学变形耦合关系,推导膜片弹簧离合器分离指行程与零部件变形关系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以分离行程为输入、以压紧力/分离力为输出的离合器操纵特性静力学计算模型。以离合器滑摩速度和滑摩温度为试验因素,以离合器摩擦片摩擦因数为试验目标,设计二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在离合器综合试验台上进行摩擦片摩擦因数的测试,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摩擦因数回归模型。综合压紧力操纵模型和摩擦因数模型,提出离合器传递转矩的计算模型。最后通过离合器台架试验,对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的计算结果和台架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回归模型拟合良好,置信度达到99%;建立的离合器传递转矩模型在大转速差范围误差较大,在小转速差范围计算精度较高,其能够有效预测离合器的传递转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