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SUV车身水性免中涂(B1B2)涂装工艺与传统3C2B工艺的差别以及涂装施工注意事项,通过与3C2B工艺进行比较,介绍了中涂涂层功能,工艺流程等对涂膜质量的影响,B1B2工艺质量控制难点、施工注意要点及B1B2工艺在经济性及环保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免中涂面漆材料开发及应用的研究成果。对有中涂工艺和无中涂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重点讨论了无中涂涂层在外观装饰性、力学性能、人工老化、大气曝晒及隔离性试验等方面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汽车涂装及其相关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通过改进面漆材料的配方,无中涂涂层的性能完全可以达到有中涂涂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Beer-Lambert定律,提出了用透射光谱法对涂层UV穿透率进行测试的技术方案.确定了涂层厚度与UV穿透率间的关系,从而能够快速检测涂层质量并确定涂层的经济膜厚,指导涂膜体系设计和确定生产线相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4.
根据离子镀工艺过程,对刀具TiN涂层粘附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粘附性主要取决于涂层与基体的界面状况,刀具表面质量和涂前清洗是获得良好界面的基本前提;真空预处理有助于吸附气体的进一步释放和表面活化;沉积工艺的有效控制能减少涂层膜内缺陷和应力,提高涂层抗剥离能力。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一汽商用车涂装线先后采用的No.1第1代溶剂型免中涂金属漆、No.2第2代溶剂型高固体分免中涂金属漆的开发过程和应用情况;选择3种商用车用典型板材对采用传统工艺和溶剂型免中涂工艺的涂层性能(包括外观、机械性能、耐候性能和耐循环腐蚀组合试验性能等)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代产品均能满足使用要求;相比之下,第2代产品的性能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6.
以头孢菌素C钠盐的水溶液为对象设计实验,考察了板式膜的膜通量和溶质透过率的衰减现象,以及钠离子对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衰减的主要原因是膜表面吸附钠离子以及在膜表面形成浓差极化层;原液浓度影响膜通量是间接的;此外在宏观表现如原液浓度高、膜的处理量大、处理时间长和钠离子含量高都将加剧膜通量和溶质透过率的衰减.在实际应用中需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钛光催化纳米粒子具有捕获和分解有机与无机空气污染物的能力,它可用来设置路面涂层以减少车辆排放物的不利影响,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意义。该文旨在评估在沥青路面中加入二氧化钛之后的性能。分别对水质二氧化钛喷洒涂层进行了光催化效率与耐久性评估的室内评估,并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的光催化沥青路面进行了现场测试。室内评估表明:二氧化钛对空气中氮氧化物的降解率达31%~55%;二氧化钛最佳喷洒量为0.05L/m2;氮氧化物降解率受污染物流动速率、相对湿度和紫外线光强影响。现场测试表明,在沥青路面喷涂二氧化钛薄膜后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水分预烘干室是水性漆涂装线的关键设备之一。结合免中涂水性涂料涂装工艺的特点,对传统水性漆预烘干室与水性漆免中涂新工艺水分预烘干室进行了对比,重点介绍了水性漆水分预烘干室的原理、结构、工艺参数、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及验证方法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采用含浸法制备聚丙烯酸钠荷负电超滤膜,研究了聚丙烯酸钠含量、含浸时间、交联剂、乙酸和乙醇加入量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膜组成变化,获得制备聚丙烯酸钠荷电膜的合适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制备得到的荷负电膜引入了羧基基团,膜的透过率影响较少,而截留率比未改性膜提高了9倍,由9.23%增加到89.02%.  相似文献   

10.
针对油漆涂层在焊缝密封胶上的褶皱问题进行调查,判断褶皱成因是油漆在密封胶表面润湿不良。通过材料配套性验证、胶增塑剂影响、密封胶烘烤、不同配方密封胶对比和中面涂不同膜厚交叉对比等,锁定润湿不良的原因是油漆涂层膜厚偏薄。机器人喷涂波动是造成膜厚偏薄的主要原因,但考虑削减备件成本和降低流挂起泡风险,最终通过提升材料润湿性能解决褶皱问题,并提出防再发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以聚乙烯醇(PVA)、磷钨酸(PWA)和氧化铝(Al2O3)溶胶为原料,制备得到PVA-PWA-Al2O3无机-有机复合质子交换膜,测定了膜的电导率、含水率、溶胀度和甲醇透过系数等性质.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膜具有较高的导电率和较好的阻醇效果,室温下测得电导率最高达到1.162 S/cm,甲醇透过系数在10-7 cm2/s左右.复合膜中PWA含量增加,膜的电导率、含水率、溶胀度和甲醇透过系数都有所上升;膜中A12O3含量增加,膜的电导率、含水率、溶胀度提高,但甲醇渗透系数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12.
正威 《摩托车信息》2007,(18):28-29
涂装是摩托车制造中的主要工艺之一;表面涂层是保护和装饰摩托车的重要手段,它们可以对摩托车起到保护、装饰、标识,及特殊的防震、消声和隔热作用.摩托车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受到空气中的水分、微生物、紫外线等的侵蚀.表面涂层就能起到隔离作用,防止机件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摩托车涂装工艺包括刷涂、浸涂、喷涂、静电喷涂、粉末喷涂.  相似文献   

13.
<正>中涂底漆涂层在面漆之下,主要起到增强涂层间的附着力,对底层提供封闭和填充细微痕迹的作用,因此中涂底漆要有一定的附着力、耐溶剂性及填充性,以保证为面漆提供一个完美的施工基地。作为面漆层与底漆层、原子灰层、旧涂层间的媒介层,中涂底漆还应具有对底漆层、原子灰层、旧涂层、面漆层的良好配套性。喷涂中涂底漆的步骤如下。(1)中涂底漆前遮蔽。在喷涂中涂底漆前,为了防止喷  相似文献   

14.
<正>免中涂工艺不仅可以满足国家构筑"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且在减少设备投入、降低耗能、减少VOC排放等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就长城汽车在推广应用免中涂技术的过程中,所作的生产线工艺设计、材料选择,风险识别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将免中涂工艺向更大的范围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水蒸气在高分子膜中的透过行为与气体膜法脱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气体膜分离中,水蒸气的分离过程比其它非凝聚性气体更复杂,因为水分子可以通过氢键和聚合物链节中极性基团发生作用,使聚合物被溶胀、塑化;水分子自身可通过分子间氢键聚集成簇,这些因素导致了水分子在膜中的透过行为不再符合其它气体的透过规律.水蒸气在极性高分子膜中较高的渗透能力会在膜的下游侧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消除浓差极化现象才能使水蒸气透过正常进行.膜材料的选择要权衡亲水性和疏水性,共混和嵌段共聚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水蒸气在高分子膜中的较高透过能力使其用于气体膜法脱湿成为可能.现以压缩空气膜法脱湿为例,介绍了影响膜法脱湿效率的主要因素,也介绍了气体膜法脱湿的其它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6.
详细分析了电泳涂层、中涂及面漆涂层厚度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项有针对性的控制各涂层厚度的措施。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佳宝车身的涂层结构及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底漆、中涂和面漆三涂层涂装体系的特点。进行了PVC密封胶、中涂、面漆“湿碰湿”涂装工艺的试验研究。通过PVC密封胶、中涂及面漆材料的选择试验及工艺参数的控制和调整。实现了PVC密封胶、中涂及面漆的“湿碰湿”涂装。取消了PVC预烘干和中涂烘干,从而达到了节能、环保和降低产品涂装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Peometheus 《汽车杂志》2013,(12):292-292
在炎炎夏日里,能有效阻挡烈日照射产生的高温,防止紫外线伤害皮肤及车辆内饰的汽车膜,成了关爱自己和爱车的必备品。但市面上汽车膜有千百种,由于生产材质、技术、工艺的不同,质量也天差地远。例如有的产品涂层不匀,导致隔热效果不理想、镜面效应影响驾驶视线,甚至脱胶起泡。买个汽车膜有这么多要烦恼的事,如何选择品质靠得住的产品呢?  相似文献   

19.
通过耐温变试验研究环境温度大幅度变化对免中涂面漆漆漆膜性能的影响。选用不同底材,采用相同的磷化+电泳工艺处理后,喷涂3种不同颜色的免中涂面漆;对耐温变试验前后的漆膜性能(包括耐冲击性、划格试验、杯突试验、抗石击试验、外观、光泽、色差等)进行检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导致水性中涂涂层烘烤不良问题的原因,在进行试验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采取在烘干室内部增加风幕等措施,使得水性中涂涂层烘干曲线满足固化要求,提高了车身面涂装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