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研究背景汽车产业是重庆市两大支柱产业之一,重庆印发《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推动我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急需大量技术技能型的汽车人才,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3.
<正>1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应遵循“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在分析新能源汽车专业岗位群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特点,依据相关职业标准,构建具有职业特征和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但目前中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高新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传统汽车工业向着环保节能等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使用到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高新科技。这些都对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汽修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变化进行着相应的改革。怎样才能培养出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提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等(不包含技工学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也就是说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可以积极获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从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首批1+X证书制度在5个职业技能领域进行试点,包括建筑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物流管理、老年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1+X证书制度中的1指学历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急需高职院校提供大量适岗的技能型人才,而课程体系又是支撑人才培养的中轴骨架。因此,课题在厘清“岗课赛证”逻辑下,基于高职院校教学实际,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岗位为落脚点,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融入到教学课程中,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参照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技能竞赛,将竞赛评分准则加入课程实践教学考核标准中,以竞赛促进课程建设。对接“1+X”智能网联汽车职业技能等级考试,通过考试过关率验证课程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智能网联汽车课程体系的重构。初步研究表明,“课赛证”要根据岗位变化及时调整,才能跟上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步伐,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岗能力,反过来岗位则需要“课赛证”的夯实,才能进一步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尤其是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技能人才。《机械制图与识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及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已难以满足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机械制图与识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岗课赛证”一体化理念的课程建设与实施策略,旨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对接产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8.
通过“岗课双融,赛证互通”,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根据 1+X 职业资格认证设置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比赛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构建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汽车类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一批专业技能过硬,具有相应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较强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准员工。为汽车行业输送更契合岗位需求、服务中原区域经济发展和郑州中心城市建设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德技并修”的工匠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国家职教体系建设的大环境,使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注重就业导向转变为升学就业双通道;课程内容从注重技能培养对接企业岗位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民办职业本科存在的问题,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阐述通过调研汽车企业人 才需求,制订汽车类职业技能 1+X 证书目录,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体系,将 X 证书内容、标准等融入汽车类专业课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建立学历教育与 X 证书的学 分制度。使学历证书和 X 证书得到有效的“双证融合”,帮助汽车类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 书的同时,取得职业技能相关的 X 证书,成为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汽车专业的实际情况引入了与课程相关的合作企业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共同体,运用共生理论融通校内外资源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双驱共同实施教学,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教育模式。实践表明,本模式能有效的克服专业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值得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正>一、一体化实训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课堂教学中,坐而论“道”不足道,以“理”服人多不服;有“备”(实训设备)无患心无患,训练有“方”方成才。无可置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和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肯定离不开高质量的实训环境建设。动手就会动脑,动脑就会动口,动口就会动心,动心就会动情,动起来学的快,动起来更精彩,动起来学生爱,动起来兴趣来。课堂教学中,实训设备可“授人以鱼”,实训教学可“授人以渔”,数字资源可授人以娱,成功激励可授人以誉,行动导向可授人以欲,素质养成可授人以玉。实训成功、学习成人、岗位成才,由此可见,实训教学举足轻重且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产教融合课证融通视角下,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企业多方协商,不但需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还应将企业真实的工作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环节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和课证融通教学理念,其次根据我国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提供了关于课程体系重构的解决方案,以此来改善职业院校现存教学环节不足。 相似文献
16.
依托“双优”建设背景,本研究围绕“四合融通产品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套校企合作、实践为主、动态反馈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多元育人路径,从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多维化、方法灵活多样化、反馈机制科学化四个维度进行设计。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实践,该体系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及企业满意度方面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18.
<正>一、研究背景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于2021年4月宣布,为提高职业教学质量,需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半年后,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被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19.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1+X”证书制度。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十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1+X”证书制度是新型的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对于促进人才创业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省均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程,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推动“双高计划”,做好职业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三要素改革,本文以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汽车传感器检测技术》进行“1+X”证书制度与课程内容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张争刚;李培东;何国荣 《时代汽车》2025,(7):77-79
针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不匹配问题,通过岗课对接、赛课对接、证课对接、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岗课赛证”融通下的育人模式探索。优化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加精准地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