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耐世特汽车系统是一家专注于为整车制造商提供转向及传动系统的全球性供应商,产品包括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转向管柱和中间轴、动力传动系统、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及自动驾驶技术等类别。耐世特汽车系统近日在其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的亚太技术中心新址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周旭东,耐世特汽车系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赵桂斌,耐世特汽车系统全球总裁、执行董事Mike Richardson等出席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结束,耐世特汽车系统管理层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11,(49):13-13
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向雪佛兰爱唯欧提供其第二代管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配件》2014,(11):22-22
近日,耐世特与重庆长风合资组建的重庆耐世特转向系统有限公司举行了签约与开工典礼,新公司将专注于生产管柱型电动助力转向产品,供应国内生产商。  相似文献   

4.
<正>耐世特汽车系统日前宣布,将为宝马i3车型提供单齿轮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由于电动汽车传输效率的提升可推动自身性能、变速幅度与电池寿命的改善,因此耐世特的EPS发展与业内由液压动力转向系统(HPS)转至EPS的步伐一致。在宝马i3电动汽车项目计划期间,耐世特就已与其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独特的EPS系统是电动汽车应用领域的最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耐世特汽车系统发布创新模块化管柱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mCEPS),以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全模块化平台化设计为汽车制造商提供面向未来电气化、自动驾驶高级辅助功能及全自动驾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目前,耐世特第一个mCEPS项目已在中国量产,首次应用于一款中国本土生产的电动车型上。耐世特mCEPS新产品发布暨投产仪式在苏州举行,借此契机,本刊记者采访了耐世特全球副总裁、亚太区总裁樊坚强博士和亚太区工程研发负责人侯峰亮,了解耐世特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布局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耐世特汽车系统宣布将于摩洛哥盖尼特拉设立全新制造工厂。该工厂将首先生产单小齿轮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SPEPS),并计划在未来将制造业务逐步拓展至动力传动系统产品领域。新的摩洛哥工厂占地1.8万m~2,将成为耐世特位于非洲的首座制造基地。新工厂计划于2018年3月中下旬破土动工。2019年正式投入生产后,摩洛哥工厂将成为耐世特全球制造布局中的第25座工厂。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在2017北美国际车展(NAIAS)上,耐世特汽车系统发布了两款全新的智能转向技术:耐世特随需转向系统及耐世特静默方向盘系统。随着乘用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两项创新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驾驶安全性。对于支持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三级、四级和五级自动驾驶的车辆,耐世特随需转向系统能够实现在驾驶员人为控制和自动驾驶控制之间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彭斐 《汽车与配件》2014,(49):52-53
<正>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子控制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以其具有传统助力转向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迅速迈向了应用领域。耐世特汽车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专业从事汽车转向及传动系统业务的供应商,一直重视对EPS的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高级转向系统和驱动轴系统供应商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日前宣布其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产量已突破3000万大关。EPS通过电动机、传动机、传感器和控制器等装置,能在任何行驶条件下赋予驾驶员最佳的转向控制。同时它还能给予驾驶员对于路况的反馈,即所谓的"路感"。EPS对汽车或卡车的特点和性能起到关键作用。此外,EPS为今后实现全  相似文献   

10.
助力性能是评价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助力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转向操作的安全性。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为控制系统设计目标,将经典控制理论的PID控制与虚拟样机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创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电一体化仿真模型。计算机仿真结果证实.所设计的PID控制算法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稳定性,仿真结果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耐世特创新的线控转向和网络安全技术,能够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操控体验和安全保障。耐世特在2017上海车展上展示了最新的转向及传动技术,其中包括可用于自动驾驶的先进线控转向技术,有助于提高驾乘安全的网络安全技术,以及全新智能随需转向系统和静默转向盘系统等。为应对汽车行业自动驾驶的需求,耐世特正致力于各种创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安全舒适的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提出了基于电机的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软硬件解决方案。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主动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和电机驱动电路,并对实验车进行相应改造,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动转向系统能够实现主动转向和助力转向的功能,所设计的主动转向控制算法能够准确跟踪控制目标,所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算法能够为驾驶员提供感觉良好的转向助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路面阻力的特点。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试验台液压加载装置的主要功能,设计了基于ARM7的液压控制系统。软件设计中移植了uCOS—Ⅱ操作系统,采用多任务程序设计方法,大大降低了编写程序的复杂度。实验表明系统设计可靠,能够达到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力模拟器的控制方法,探索一种利用单片机控制电动机转矩为试验台提供转向阻力的方法。介绍了阻力模拟器的结构、控制方法、工作原理,研究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阻力模拟器的功能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汽-大众公司生产的速腾轿车采用双齿轮式电子机械转向助力系统。双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两个能够向转向拉杆提供足够转向力的齿轮(转向齿轮和驱动齿轮)组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根据驾驶员的转向要求,由转向控制单元控制电动机工作,进而起到转向助力的作用。系统通过“主动回正”功能将转向轮置于中心位置,使车辆在各种情况下都能获得良好的平衡性及精确的直线行驶稳定性。直线行驶稳定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员在车辆受到侧向风作用时,或在上下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更容易控制车辆保持直线行驶。  相似文献   

16.
转向系统作为商用车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子系统和主要的耗能部件之一,其设计的好坏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操纵稳定性以及车辆的机动性能息息相关。论文对商用车最常用的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首先,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概述,写出了该系统的优点与不足,其次对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国内外研究进行了说明,最后指出电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优化控制方向,为节能减排和提高车辆的性能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7.
在微车领域的整车厂企业,高配车型上使用电动助力转向已成一种趋势,但对电动助力控制系统的研究却很少,一般是通过主观评价来调试EPS和整车转向性能,试验任务重,反复工作多,产品开发周期长,针对这一现象,以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控制模式的跟踪性能和轻便性为目的,在Matlab_simlink平台上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仿真控制模型,在Adams/car中建立了某微车的整车模型,通过ADAMS/car和MATLB-Simulink联合仿真,模拟EPS转向系统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ID控制算法使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轻便性,同时也为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耐世特汽车系统宣布投资触觉数据和虚拟传感技术公司Tactile Mobility,扩展其不断发展的软件功能。"耐世特与Tactile Mobility的合作主要在运动控制软件方面,是对我们现有的全球软件业务模式的完美补充。我们期待构建更多的软件产品,为更安全、更可靠的驾驶提供最大化的空中升级和连接性。"耐世特汽车系统高级副总裁、执行董事、首席技术官和首席战略官Robin Milavec说道,"软件在汽车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尤其是在转向功能和驾驶员与道路的连接方面。这项投资是我们实施与行业主要大趋势保持一致的增长战略的又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目前的助力控制、回正控制、阻尼控制等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对控制器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都存在助力电动机和减速机构,而助力电动机的工作状况是复杂多变的,因此需要电动机和减速机构合理匹配才能够满足要求。在考虑汽车转向功能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电气参数和减速机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二者匹配的指标;依此为依据,探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程序,这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