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存在的假冒用户信息和利用用户信息进行车辆跟踪等攻击的行为,分析并总结了近年来车联网安全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和原理,提出了适用于车联网的匿名身份认证的区块链系统框架,基于该框架和SM9加密算法设计了汽车与服务器、汽车及路侧单元(RSU)之间的匿名认证方案,并针对效率和安全性与传统方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案是一种高效、承载量更大、更能保证用户及车辆身份信息安全的匿名身份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车联网通信架构中心实体负载过大和数据安全风险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车联网节点数据安全通信模型(DSCM).首先,考虑车联网数据的实时性和车辆节点的移动性,设计了普通数据和紧急数据的区块结构和数据包格式,并针对节点存储问题提出一种节点数据更新方法.其次,提出一种基于云服务器和区块链的节点身份认证方案,解决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车企汽车数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安全难以保障、管理机制陈旧、数据难以共享等问题,本文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车企的汽车数据管理系统。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相关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传统汽车数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初步探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汽车数据管理,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汽车数据云化平台方案,来提高汽车数据的安全可信度和融合共享能力,此应用将助力新一轮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6月10日,工信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工作的通知》(工信厅网安函[2021]148号),就开展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工作作出安排。《通知》称,此举是为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和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第4次全体会议工作任务要求,加快推进车联网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构建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体系,推动商用密码应用,  相似文献   

5.
朱光钰  赵福全  郝瀚  刘宗巍 《汽车工程》2021,43(9):1278-1284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透明和信任,为解决当前汽车产业用户隐私泄露、维修保养服务散乱差、不透明、不规范等难题带来了契机.区块链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关键在于汽车身份和用户信用体系的构建与融合,通过构建汽车身份,完整记录汽车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促进传统汽车产业链规范化,为整车企业建立可靠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优化的库存动态管...  相似文献   

6.
随着汽车信息技术的发展,汽车之间和汽车与云互联通信的车联网成为现实,然而车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之余,也给了黑客可乘之机,他们通过伪造虚假身份对发送中的数据包进行劫持和篡改,从而给用户带来安全威胁,因此汽车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对于汽车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在对比常用公钥加密算法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椭圆曲线加密术和其他安全策略,对接入车联网用户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车辆之间的通信进行加密认证,保证汽车之间的网络通信安全,且在时间上比传统公钥加密算法平均缩短了约83%。  相似文献   

7.
正区块链是把加密技术、分布式账本技术、P2P传输技术、智能合约技术融为一体的融合式创新,对汽车行业而言,眼下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自动驾驶,每一个自动驾驶汽车都是一个交易节点,加密技术能保障信息安全,分布式账本和P2P传输技术保障了网联汽车的联网和安全性,而智能合约技术正是人工智能决策的用武之地。事实上,不仅自动驾驶必然会借助区块链技术思想,即使当前的车联网和智能硬件,也必然会借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的通信效率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与量子密钥的匿名身份认证与组密钥分发方案。利用车端随机数与云端随机数共同生成车辆匿名凭证,实现路端对车辆身份认证过程中的隐私保护;使用区块链进行组密钥的安全下发,降低量子密服平台的计算开销,实现车辆身份的撤销与追溯;提出了两段式组密钥生成方式,保证不同场景下组密钥分发的安全性与高效率,同时实现了前向安全与后向安全。信令开销与计算开销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信令开销减少近50%,组密钥分发过程中车端计算开销减少44%,路端计算开销约为对比方案的20%。形式化安全分析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区块链是未来产业链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本文以汽车产业为例,在对“区块链+汽车产业”相关内涵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汽车研发、汽车生产、汽车销售和汽车服务等维度创新构建了“区块链+汽车”产业链商业模式。最后,本文还提出应从顶层设计与统筹、技术研发与普及、典型规模企业试点先行、新的商业应用规范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推进“区块链+汽车产业”的高效融合发展。本文的结论为区块链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应用推广提供了科学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车联网技术中身份认证问题,在车云网量子通信架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轻量化身份认证方案,认证过程由注册和认证2个阶段构成,车辆与车联网云平台间进行2轮认证以确保方案的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计算开销仅为0.179 ms,通信开销为417 B,与其他4种相关方案相比,具有更低的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在兼顾安全性的同时具备更高的效率,对于大多数低计算量和低通信量的车联网设备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目前汽车有毒有害物质的数据交互模式和区块链技术;设计了一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数据交互模式,以期优化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电子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发展,智能网联汽车逐渐成为车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载体。基于此,分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现状,探讨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三大车联网技术,即智能驾驶辅助、车载资源管理和智能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联网技术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车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控制方式,可以实现对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方面的信息采集与传输,从而提供更为精准的驾驶辅助功能。因此,基于车联网技术,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对其在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该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及舒适性,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4.
V2X(Vehicle to Everything)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的一项关键技术,为解决在V2X通信过程中在满足隐私保护的同时实现安全性,欧美等国提出了基于PKI/CA的认证体系,这种解决方案对通信证书发放中心的处理能力和性能要求较高,证书签发流程的复杂性无法满足车车、车路通信低时延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IBE技术的V2X通信身份认证体系,采用IBE服务器取代欧美方案中通信证书发放中心,由IBE服务器向通信参与方发放密钥用于身份验证,该认证流程相对简化,整体通信效率得到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发生的一个个热点事件,无不警示着我们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而为实现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目标,保障车联网网络安全是必要条件。日前,由苏州金龙联合苏州创元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等多家单位及企业开展的5G车联网城市级应用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车联网身份认证和安全信任"试点项目名单。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深入影响着传统汽车制造业的产品开发模式和营销模式。基于互联网思想的车联网技术将推动传统汽车行业由制造型企业逐步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型企业。本文结合车联网技术对汽车制造行业的影响分析,提出构建以车联网车型、大数据分析、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制造、网联化个性化选车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整车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车辆的车载终端不能连接第三方特定云服务平台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通用型车载终端。车载终端以STM32F103ZET6单片机为核心,由GPS模块、4G通信模块、液晶显示器(LCD)等组成。车载终端通过汽车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获得OBD数据流,通过GPS模块获得汽车位置数据,通过4G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试验结果表明,该车载终端工作稳定可靠,能够读取汽车OBD数据流,能够准确地获得车辆的定位数据,并将数据实时发送到多个云服务器,能够接收云服务器下发的数据信息,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道路风险预警等车联网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车联网应用应运而生。作为承载车联网应用在车身上的最基本载体,车联网终端盒(T-BOX)将成为汽车标配电子部件。论文在简单介绍Telematics系统基本架构及服务内容基础上,设计了基于TDD-LTE通讯技术的车联网终端盒平台,并重点介绍了该终端盒平台系统的软、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19.
<正>目前,沃尔沃汽车与宁德时代、韩国LG化学2家全球电池供应商,以及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技术公司达成协议,开始确保钴材料的可追溯性。由此,沃尔沃将成为首家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追溯用于电池的钴材料的汽车制造商。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一个透明且可靠的数据共享网络,让有关原材料来源的信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数据驱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融合将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视域出发,分析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