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讯速递     
《汽车维修》2016,(4):48
政府报告明确新能源车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主3月17日新华社授权发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正式版提出,"大力发展和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城市停车场和充电设施。"这意味着相比其它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力。新能源汽车在我国一般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其它燃料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投入大量商用,在目前统计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中,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界范围内汽车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严峻局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共识。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和工信部的持续支持,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电机、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危机,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升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举措。我国在"十五"期间,"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车型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正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发展概况2009年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其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等。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  相似文献   

5.
《汽车知识》2010,(4):4-4
<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国内,不少人认为这是赶上甚至超越汽车强国的最好机会,理由是认为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咱们和他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在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上,那些汽车巨头们好像并不是十分投入,而咱们在电池技术方面也好像并不落后,甚至认为居世界先进水平。因此,有关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  相似文献   

6.
近5年来,我国城市快递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内短途派送运力需求持续大增,为具有零排放、适合短途配送等特点的新能源物流车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柴油车的发展面临巨大危机,非限购的大中城市的新能源车占比增长较快。路权是新能源物流车的核心,新能源物流车获得优势路权,促进行业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多地适用于商用车在城市间长途行驶,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乘用车,实现城市内短途代步。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并行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设计是对新能源汽车的高压部件、高压系统构造、高压配电箱的安全检测、高压回路、安全防护进行探究及解决。现代新能源汽车一般都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指汽车充电到储蓄电池,电池放电对整车提供电力从而驱动的电动式汽车,电动汽车的工作电压一般是几百伏,已经远远高出人体安全电压,而高压系统在运行时的放电电流可达到数十安或更高。所以当高压电路发生绝缘、短路及漏电等情况时,会直接对驾驶人员造成生命安全隐患。这也是现如今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重要考核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汽车发展遇到能源环境的挑战方面.探讨了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等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做了综合比较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无公害汽车-电动汽车及燃氢汽车等各种新型动力装置,重点阐述了电动汽车的诸多新能源-高能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机械式蓄电池以及混合驱动系统的发展动态,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汽车新能源技术已备受世界各国瞩目。车载电池的研发成为竞相角逐的焦点。文章详细介绍了电动汽车车载电池新能源的种类和发展方向,以及各国在车载电池新能源方面研发和投资的情况。得出车载电池既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技术瓶颈也是未来电动汽车产业最理想的最终产品,指出锂电池将成为未来车载电池市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近年来,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都在快速并行发展,且电驱成为主要的驱动方式。节能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怎样有效地控制提升能量的使用效率,增加整车的续驶里程是整车电驱化控制技术的重要环节,因此制动能量回馈控制成为现阶段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电动汽车整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系统架构及具体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老车 《汽车知识》2010,(8):68-73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但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样的汽车才最符合未来社会需要,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可换电池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对此,宝马汽车提出了自己对新能源汽车的理解和发展方向——先从超大城市用电动汽车着手,因为电动汽车在超大城市中最适合。  相似文献   

13.
正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销量开始突破万辆,2013年不足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相对较多,为1.46万辆,2015年累计销量50万辆。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  相似文献   

14.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人大代表、江淮汽车高级工程师周福庚建议,应该给予新能源汽车在使用环节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支持:一是,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免收过路费;二是,推进公共充电桩建设和规范管理,改善新能源汽车充电便捷性;三  相似文献   

16.
<正>在“十一五”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的积极推进下,我国逐步确立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的发展策略。所谓“三纵”,是指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3种整车技术,所谓“三横”,是指电池、驱动电机和控制器3种关键技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从产量上看,前“两纵”我国已突飞猛进获得全球第一的瞩目成绩,燃料电池领域也获得了积极的进展。燃料电池汽车简称FCEV或FCV,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演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2001年,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  相似文献   

18.
张久英 《时代汽车》2014,(12):56-57
截至目前,江淮纯电动汽车市场保有量已达7000台,11月份单月销售有望突破500台。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推广方面,江淮汽车旨在保证在未来三年继续保持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行业领先地位。11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亲临广州车展江淮汽车新能源展台,了解江淮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情况及最新研发成果,并试乘了纯电动汽车和悦IEV5,对和悦IEV5舒适性及电池载荷均匀的设计表示肯定。  相似文献   

19.
正对国内外几款典型的纯电动汽车的冷却系统构型方案进行了解析,分析了其构型的特征,为自主品牌电动汽车的开发过程中的冷却系统方案制定提供指导。采用电机余热加热电池包、电池温度分级控制等方式可优化系统的能量利用,提高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为应对汽车燃料消耗快速增长及由此引起的能源和环境问题,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近日,工信部等五部委印发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该办法自2018年4月1日起实行。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的研究已成为我国汽车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正>这期《新能源汽车》内容非常丰富。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已发布,东方时评《新能源汽车发展指导性大纲—电动汽车十二·五发展规划述评》提出了发展电动汽车的战略、发展技术路线、发展目标、关键零部件(蓄电池、燃料电池、电机、电控单元)十二·五期间具体指标等。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结构,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技术支持。《混合动力车与电动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一)》介绍混合动力车制动能量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