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地区公路交通安全现状及事故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高原地区交通事故分布特征,对中国青藏高原上主要道路及新疆叶城、塔什库尔干境内国道上发生的986起较为完整的事故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从事故发生原因、事故空间和时间分布、事故形态和类型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人是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交通事故分布在一天中呈现明显的3个高峰时段、特大交通事故类型所占比例较高、翻坠是主要事故类型之一、恶劣天气导致交通事故多发。  相似文献   

2.
采集了中美两国近十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指标一直占居世界前列,在近三年才趋于下降态势,而美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各项指标在世界范围内均处于最佳状况,交通事故死亡率指标在近十年基本一直处于稳定下降水平。究其原因在于美国成立了专门的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机构,从不同角度对道路事故数据进行全面交叉分析,且及时将分析结果反馈运用于事故预测的各个方面,进而达到预防减灾的目的。该研究可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雪良  胡江碧  刘小明 《公路》2006,(7):125-127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是道路系统采集交通事故信息的依据,它对一系列道路安全工作的合理进行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针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体系中存在的统计指标数据的遗漏、统计指标口径不一致、道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量化及交叉口、路段事故的鉴定、事故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曾顺民 《上海汽车》2006,(10):41-43
对道路交通事故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研究交通事故的人—车—环境的特性、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与影响因素,对预防和减少事故伤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介绍的是同济大学在上海嘉定区建立的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系统尝试,及事故再现分析的主要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正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处置不当,极易引发二次事故,且后果往往更加严重,给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带来挑战。围绕典型事故案例,邀请业内多位专家为大家剖析了引发二次事故的多种原因,以及如何预防二次事故。近期,哈尔滨二环桥一起道路交通事故在网上引起热议:3月21日20时16分许,  相似文献   

6.
掌握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基于深圳市2014~2016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首先应用地理编码方法对原始事故记录进行空间定位,形成事故的空间分布。其次针对考虑/不考虑路网密度的2种情况,应用密度分析方法对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的区域和事故严重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鉴别,比较2种情况下区域分布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最后利用异常点分析和热点分析2种空间聚类分析模型对事故严重程度较高的区域进行进一步鉴别,并对密度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密度分析结果表明:就事故频度而言,深圳市中心城区单位面积上的交通事故频度较高,而郊区单位长度道路上的交通事故分布更为密集;就事故严重程度而言,郊区的交通事故平均严重程度高于市中心区域。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郊区道路限速较高等因素有关。聚类分析结果与密度分析结果相近,在郊区形成了高严重程度的事故聚类,而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低严重程度的事故聚类,说明郊区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总体高于市中心区域。从2种方法的比较来看,密度分析简单易行,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对城市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直观快速的了解;聚类分析可精确到事故点,为精细化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密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于确定道路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个分支,通过对大量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研究,揭示形成交通事故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交通事故的机理。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的核心是"危险形成—避险失误"机理和"环境—危险"作用律。道路交通事故致因理论可以指导事故调查、事故鉴定、判断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从而比较准确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在美国州郡公路管理局任职多年,参与了多起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救援和事故分析工作,他从职业角度介绍美国在发生类似于台湾"2·13"事故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后,交通部门或公路管理部门所开展的工作以及采取的安全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道路交通事故链的生成和演变规律并全面反映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机理,以美国100-Car自然驾驶研究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了驾驶员状态和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构建了事故发生前驾驶员状态和行为特征参数等变量,并与其他传统驾驶员特征、道路交通特性以及环境特点等影响因素变量共同建立了关于道路交通事故风险类型的贝叶斯网络模型。在贝叶斯网络模型基础上,引入事故因果链理论,利用有向无环网络中简单路径搜索算法生成事故链集合,并采用信息增益特征选择方法识别关键事故链。通过100-Car自然驾驶数据得到的关键事故链显示,单车事故类型更容易在弯道和坡道条件下驾驶员无注意力转移或进行简单非驾驶任务的情况下发生;而正面、侧面和尾部碰撞事故类型的发生,往往在水平直线道路条件下,伴随着驾驶员注意力由前方道路转移至两侧车窗或内后视镜,以及驾驶员非驾驶任务变复杂的情况。通过改变事故链中各节点的状态概率,可以探索不同类型事故的演化路径和规律,克服了传统方法对每个道路交通事故致因因素进行独立分析的局限性,揭示了事故链中影响因素/事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更好地掌控道路交通风险状态和实现事故链阻断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群众交通出行锐减,交通事故大幅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交通运输秩序、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交通流量快速回升,交通事故出现反弹,酒后驾驶、疲劳驾驶、无证驾驶、超速超员超载等违法引发的事故多发。针对这一情况,4月16日,公安部召开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工作部署会议,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特别是"减量控大"(减少事故死亡总量、防控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大力实施"六大提升工程"。  相似文献   

11.
交通事故发生在通行车辆的道路上,来往通行的车辆,会给现场勘查人员或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发生二次事故。本文详细介绍如何做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的安全防护工作,以杜绝民警在勘查事故现场发生意外伤亡事故和避免连锁事故发生、保护交通事故当事人及围观群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安全》2020,(2):F0004-F0004
为构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多元化告知服务体系,进一步保障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依法依规、公开透明,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3月1日起,上海、江苏、山东、广东、重庆、四川正式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网上查询试点工作。事故相关查询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网页版(*.122.gov.cn)和"交管12123"手机APP查询事故处理进度和结果信息。  相似文献   

13.
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尽管黎明和黄昏(太阳出来前半小时和太阳落山后半小时)时,交通密度比白天下降80~90%,但这一时段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50%,例如在美国夜间发生的交通事故要占总数的54%,而且大多为恶性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4.
《公路》2017,(6)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机动车数量的激增,带来道路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伤害。为更好监测与预测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贵州山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很有必要。以贵州省为例,利用GIS技术,自动采集道路密度、曲率、比降等信息;根据分形理论,探讨贵州省9个行政区道路分形特征,研究道路因素耦合下的交通事故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2009年~2014年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事故低发期和事故高发期,事故低发期交通事故变异系数呈现上升趋势,事故高发期交通事故变异系数呈现下降趋势;(2)贵州省道路密度、曲率、比降、分维4个指标与第1主成份可线性表达为Z1=0.000X1-0.018 X2-0.004 X3+0.872 X4;(3)贵州省道路交通事故受路的因素影响较为复杂,影响关系呈现三次拟合非线性相关,且事故低发期R20.79、事故高发期R20.49。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的产生对民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影响巨大,国内外学者在该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整体把握道路交通事故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从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选取了2000—2020年与道路交通事故相关的3 943篇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软件平台从文献分布特征、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事故黑点鉴别与影响因素分析、事故安全评价与事故预测、事故伤害(RTI)的流行病学研究和预防、事故处理与安全管理、事故仿真与驾驶行为分析这5个研究方向分析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趋势与热点问题。研究表明:①从作者合作方面分析发现道路交通事故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②对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国内外期刊关键词共现类别基本一致,说明国内外对道路交通事故方面的研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③数据分析发现当前研究还存在实时交通事故评价手段欠缺、道路交通伤害数据结构不统一、事故仿真模型的通用性与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④从研究趋势的演进来看,未来的研究趋势主要集中在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研究、道路交通事故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事故检验鉴定为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专业的技术支持。检查和核实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是对道路交通事故技术评估的基本方法。已成为解决许多事故问题的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实际情况,针对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涉及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痕迹鉴定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地处寒冷地区的黑龙江省,辽宁省1992~1995年发生的39741起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为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处理及现场调查的基础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成因,月份分布,事故形态和事故与道路类型,等级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进而得到寒冷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的统计规律及相应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与危害机理,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基础。将道路交通事故的位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联,实现数据可视化,确定事故热点的空间分布,进行深入分析。重点调查了道路工程和交通设计中死亡事故点的应用情况,并对事故发生与伤亡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我国交通事故空间数据的分析与分配,为我省交通事故的预防提供了一种创新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9.
资讯     
《汽车与安全》2012,(5):8-11
公安部部署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工作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4月13日召开全国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视频会4月13日召开,对近期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工作再部署再强调。会议指出,辽宁大连“4·7”事故和安徽宿州“4·12”事故均是由驾驶人违法行为导致,暴露出个人所有大中型客车安全监管存在漏洞、事发路段缺少安全防护设施等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20.
王朋 《时代汽车》2023,(11):171-173
交通事故案件涉及到诸多复杂的情况,交通事故主体为车辆、涉案人员、道路及以外的相关内容,因为多方面的影响,现场勘测无法花费太多的时间,需要迅速完成,所以往往会出现遗漏,这经常会影响到事故的处理和责任的认定。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在道路交通事故技术鉴定当中属于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处理事故当中很多疑点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