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十、外车灯新款G级车型W464装配了卤素大灯作为标准装备。对于选装装备LED主大灯(代码LG2),主大灯采用了LED技术设计。作为标准装备提供的日间行车灯也采用了LED技术设计,所有尾灯均安装了传统灯泡。新款G级车型W464配备了防空灯(装配带护航标记的防空灯/代码E11)用于夜间驾驶。提供以下车灯功能:防空大灯隐藏式尾灯护送灯防空制动灯根据车灯旋转开关的开关位置启用车灯功能。开关位置“S0”:整车照明关闭。  相似文献   

2.
《天津汽车》2011,(9):6-6
德国宝马日前表示,公司正致力于高亮度激光车灯的研发。宝马认为未来车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将离不开激光的应用。激光灯的亮度是传统LED灯亮度的1000倍,而其耗电量仅为LED灯的1/2。激光灯的这些优点让宝马看到了激光在未来车灯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07,(12):41-41
该车于2007年年中在欧洲推出,其在德国的税后售价为10.44万欧元。奥迪为R8超级跑车选装了LED(发光二极管)低&高光束前照灯、日间行车灯及转向信号灯。Automotive Lighting是该车LED灯的配套供应商,LED灯的特点是其亮光接近于自然的日光。并且与传统的车灯相比,LED灯使用更少的空间、响应时间更快、更持久耐用。  相似文献   

4.
周行卜 《商用汽车》2008,(3):115-117
利用发光二极管(LED--LighEmitting Diode)制作车灯不只是一种时尚,而且与其他类型的车灯相比,LED具有低功耗、长寿命、小体积、防震、不产生紫外光辐射或中频干扰等优点.飞速发展的强光二极管使得汽车的所有前灯都采用LED技术成为可能. 本文以太湖客车LED灯为例,分析LED的发光原理、结构特点和经济性,阐述LED应用与开发的现状,指出目前的技术局限,并提出了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在车灯透镜罩内产生珠状凝结,从而严重影响汽车车灯的照明和外观,中将热设计的概念引入到车灯设计中,对车灯内部结雾的凝结机理,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指出车灯材料,灯内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的分布是影响结雾的决定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应对措施,对车灯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LED在汽车前照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D(发光二级管)灯具作为第四代汽车光源(见图1),已为众多汽车制造商善加利用,并制造出美轮美奂的车灯款式。LED车灯具有无延迟、节能、长寿、低热、抗震、色纯度高等诸多优点,已成为钨丝灯、卤素灯的必然取代产品, LED车灯虽然一次性投入较高,但拥有质量好、品位高等白炽灯无法比拟的优点, 业界称LED车灯为一生不需要更换灯泡的汽车灯具。  相似文献   

7.
LED作为第4代照明产品凭借节能环保的优势逐渐应用于汽车照明领域,然而,随之而来发现LED汽车灯具起雾现象普遍存在,既影响了车灯的照明效果又影响车灯的使用寿命,严重威胁了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湿度传感器、加热片和纳米涂层的双重防雾设计装置,尽可能地减少灯内的水分,保证车灯使用寿命。该装置结构明显提高LED汽车灯具的防雾能力,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8.
LED功能失效是当前车灯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基于神龙公司标致4008前照灯日间行车灯出现的异常熄灭故障,通过分析多功能车灯采用PWM控制的特点以及电平盲区产生的机理,完全解决了该前照灯日间行车灯异常熄灭故障,提出基于盲区电平检测原理的LED失效故障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调整和优化电平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检测位置,以便在更大范围内覆盖LED的工作电压范围。该方法能有效解决LED控制电路中因诊断阈值不足而导致的LED异常熄灭问题,是一种基于选定的LED光源来对控制软件进行优化适配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将为神龙公司后续的LED车灯的电路设计提供重要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罗静 《天津汽车》2011,(3):27-28
基于目前的半导体制造技术,LED输入功率中只有大约15%的能量转化为光能,其它的则转化热能,如果LED散热问题解决不好,输出光功率减小,加速芯片蜕化,寿命缩短,不能突显灯具的优势。文章在某轿车现有前照灯组合结构的基础上,制作了LED汽车前照灯样灯。介绍了热管散热器的导热和散热方式,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散热效果较好,指出热管散热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散热方式应该向智能散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12,(27):35
近年来,随着车灯技术的发展,LED车灯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渐增多。在海拉南京研发中心开业典礼发布会期间,海拉中国区设计开发项目管理总监比尔·摩尔(Bill Moore)就LED技术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1.
在10m法暗室内,对汽车的全LED前组合灯进行了整车和部件在窄带辐射电磁干扰下的测试。结果表明,在频率20~220MHz范围内,LED照度随场强增加而衰减,整车测试的照度衰减大于部件测试的照度衰减;不同车灯的激亮频率和阈值不同,部件测试的激亮阈值大于整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建议对LED车灯采取窄带辐射抗干扰措施,以免引发错误信号,而对于LED车灯窄带辐射抗扰测试,采用整车测试比部件测试更合理。  相似文献   

12.
正Q:各位编辑老师们好,前不久在网上总是听说奥迪是灯厂,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提问者:崇明小主A:说奥迪是"灯厂"并不是因为它生产的车灯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而是变相夸赞奥迪在车灯的设计以及新技术应用上有一定魄力和前瞻性。在20世纪90年代初,奥迪首次将HID氙气大灯使用于车灯照明,并掀起了车灯的革命。这种以气体放电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光的可见度、车灯启动速度以及寿命。在2003年北美国际汽车展上,奥迪Pikes Peak quattro概念车(即奥迪Q7的原型概念车),它将前雾灯设计成窄带型,并首次装备了LED灯,这算是日间行车灯最早的雏形。2004  相似文献   

13.
<正>发光纯净、边界清晰、节能环保、省电安全,这就是归隐江湖多年的传奇人物李一男为他的小牛电动车N1选择的车灯——硅衬底LED车灯。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天使眼,造型简约而优雅。相比目前传统车灯,这款硅衬底LED车灯近光路面照度提升了25%,暗区亮度降低了70%,远光中心光强提升30%,照射距离增长20米,而功率仅是传统车灯的1/5。据牛电科技负责人介绍,目前很多电动自行车因为灯光效果不好,导致晚间事故频发。小牛电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对结点温度要求控制严格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导热板+热沉的散热技术来满足LED前照灯散热封装的方法。利用恒温箱模拟车灯所处发动机舱的环境温度,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方法研究了芯片结点温度随环境温度、导热板长度、散热器倾斜角度、芯片封装深度变化的规律。试验值与数值模拟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5.
据说第一个汽车前大灯是家用手提灯。1887年,一个驾驶员驾车在黑暗的旷野上迷路,一位农民用手提灯帮助他回家。1898年,哥伦比亚号电动汽车首次应用电车灯,实现了为前灯和尾灯供电,车灯从此诞生。车灯的发展,从早期乙炔气前照灯到普通的白炽灯到卤素灯再到氙气灯,然后是现在非常流行的LED灯和激光灯,经历了近120年。本文将介绍当下比较流行的几种前照灯。  相似文献   

16.
某款车在进行可靠性试验时,散热器出现开裂渗水。对散热器剖解分析,发现裂纹来自水室安装区域。通过对散热器总成焊接安装尺寸的检具、对散热器相关安装件安装尺寸、对减震垫块从X/Y/Z三个维度的刚度等进行了检测,对散热器支架Y向、Z向刚度及位移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由于中冷器置于散热器水室上,左右摇晃拉拽散热器水室,从而造成散热器渗水。据此对散热器支架结构改进优化。改进后的散热器及支架经过了台架和道路试验验证,散热器渗水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为引起行人对夜间行驶过程中汽车的注意,避免造成车灯晃眼而引发交通事故,提出了一种结合90C51单片机和汽车CAN总线的智能车灯控制系统,首先通过安装在汽车前端的激光雷达来检测前方是否有行人,并且可以通过连续接收的雷达间隔时间结合汽车车速判断行人的行走方向,以此决定车灯的变换。智能车灯设计系统关键在于可以通过自动检测使车灯自动变换,而不需要人为长时间手动控制车灯,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和减少驾驶疲劳,保证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海拉为奥迪最新的A8车型提供了全面照明解决方案,专门设计了"回家"和"离家"2个场景,其前后车灯会呈现出不同的动态照明效果,从而赋予汽车更个性化的外观。此外,这款汽车的内饰灯设计也别具一格。当车门开启时,车灯会以模拟日光的动态光效来迎接驾驶员。驾驶时,矩阵LED远光灯提供最优化的道路能见度。车灯的每个单元都集成了32个可独立调节的  相似文献   

19.
公路隧道照明的目的是把必要的视觉辨析信息传递给驾驶员,确保车辆在白天或夜间行驶时,能够安全地接近、穿越和通过隧道,防止因视觉辨析信息不足而出现交通事故。隧道LED照明控制系统是基于LED灯能瞬间启动并调整亮度的电气特性,并综合考虑高速公路隧道内环境亮度、车流量等因素,采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实现对LED进行亮度调节。结果表明:将LED隧道灯与稳定可靠的LED隧道灯照明控制系统相结合意义重大,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乘用车前端进气对发动机舱内的流动和散热性能影响很大,文章基于三维数值分析软件Fluent建立了某乘用车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原车型在爬坡工况下发动机舱内的流动和换热性能,发现在该工况下通过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量偏低,未达到目标值。在分析原车型速度分布后,发现可以通过优化挡板以提高格栅和冷凝器之间的密封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将散热器的冷却空气流量增加5%,散热器的换热量可提高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值,起到改善机舱散热性能、提高热管理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