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指挥灯信号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行人必须遵守下列规定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  相似文献   

2.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11,(10):112-112
我们都知道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但现实中人行横道上也经常发生事故,说明人行横道内也不是绝对安全的。行人或非机动车横过马路时定要走人行横道,但是也不能放松警惕,时刻注意来往车辆和路况,确保安全再通过。而车辆行至人行横道时首先要减速甚至停车,看到有行人更不要抢行,这时候最应该“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相似文献   

3.
城市信号交叉口通过设置绿闪信号,在机动车获得通行权之前清空人行横道上的过街行人.为研究行人在此信号期间的过街行为,提出一种绿闪信号时行人过街运动模型.综合分析绿闪信号、周围过街行人、人行横道边界以及右转冲突车辆对行人过街的影响机理,基于社会力模型,建立绿闪后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行为模型,并根据实际调查所获得的人行横道尺寸、行人与车辆速度等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基于模型仿真行人运动行为,产生行人分层现象以及与周围行人、冲突车辆避碰等行为,验证模型在宏观层面的有效性;对不同断面的仿真行人与实际过街行人的过街速率变化曲线进行拟合,拟合优度指标显示模型对人行横道前/后半段过街行人模拟精度分别为83% 和95%,验证了模型在微观层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人行横道通行能力是确定行人过街设施的基础参数。通过分析信号交叉口处人行横道混合交通特征,提出了一定周期时长和单位人行横道宽度的人行横道绿灯时间内的实际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以可接受间隙理论为基础,利用概率论的方法,推导出了无信号交叉口处人行横道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验算,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和畅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参与交通活动中按右侧通行,分道通行和交通信号通行。然而,目前在一些城市道路以及公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不按交通法规参与交通活动的情况非常突出,一些车辆遇行人正常穿越人行横道或横过马路时不减速,不让行,更与行人争那一两秒钟的时间,吓得行人胆战心惊,甚至酿成事故。[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行横道因其建设维护费用低、行人过街便捷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之中。在不同控制方式下的人行横道上,行人过街存在不同的问题。以北京市展览馆路段为例,针对有无信号灯控制路段人行横道的交通状况进行了交通调查,在对比分析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行人过街效率、机动车通行效率以及人行横道安全性3个方面,探讨不同的路段人行横道控制方式对交通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汽车与安全》2008,(11):69-69
人行道行人要在人行道上行走,多人同行时就注意避免三人以上并行而妨碍别人通行。没有设置人行道的路段,行人应在非机动车道右侧1米范围内行走。行人在上述活动空间内行走时,车辆不应侵犯其安全通行空间。  相似文献   

9.
《当代汽车》2007,(8):98-99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庞亚凤  郑元勋 《中外公路》2019,39(2):288-293
基于现实的对角斑马线处行人通行能力的研究,提出对目前已运用于现实的需设专供行人过街相位信号灯的"对角交叉口"做出信号灯相位调整和一定程度的导流处理的思路,目的在于通过交叉口处时间上、空间上的分流,以有效减少行人、车辆的冲突区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交叉口处行人的通行能力。利用Vissim仿真技术,分别对改善前后对角交叉口进行微观分析,对比研究改进前后行程时间、排队长度以及行程延误等指标的变化,以验证对角斑马线改进后行人通行能力的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有对角人行横道的交叉口,信号灯相位改进后行人的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医院前临时停车会影响正常行驶的过境车辆和进入停车场的到达性车辆的通行,是引起周边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本文对医院前交通特性以及临时停车对交通的影响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优化措施,探讨了临时上下客停车通道的长度与车道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人行横道行人过街服务水平是衡量人行过街设施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文中分析了人行横道处行人的过街特性,给出了基于行人过街延误、基于行人过街饱和度的2种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和服务水平评价标准,确定了规范推荐值法和公式计算法2种设计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得到3种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并结合案例分析,总结了3种行人过街服务水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人行横道是行人和车辆冲突高发的区域,合理设置人行横道可辅助行人安全横过道路。但行人安全横过道路受多种因素影响,那么,设置人行横道需考虑哪些因素呢?交通言究社邀请到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香港道路安全及交通工程顾问邝子宪来谈谈他的观点。说到人行横道,大家并不陌生,它是指:在  相似文献   

14.
无信号人行横道人、车干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行横道是城市道路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也是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中的薄弱环节.文中从理论上分析了行人和机动车的通行能力和延误情况,分别建立了无信号人行横道机动车数量占优及行人数量占优时的人、车延误模型.  相似文献   

15.
行人清空信号是行人过街相位绿灯到红灯切换的过渡信号,用于在行人绿灯时间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完成安全过街。在行人清空信号时间里,行人不允许再进入人行横道。我国一般使用"绿闪"作为行人清空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行人清空信号的警示作用不强;行人清空信号配时不合理。  相似文献   

16.
王秀宝 《驾驶园》2011,(11):87-89
近日赴欧洲参加国际公共交通联会(UITP)年会,有幸去奥断陆维葛朗雕塑公园观察该地区交通状况,对其“以人为本”安排道路资源印象深刻。首先是行人通行优先。在公园门口区域设置了两条行人穿越道路的人行通道,在连结通道的人行道两侧,各竖一块人行通道的标识,以警示过往车辆关注行人。此处虽没设置红绿灯,但过境车辆遇行人过道路,都自觉停车等候,让行人先通过。  相似文献   

17.
《汽车与安全》2011,(2):69-69
随着汽车保有量飞速增加,马路上的机动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应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时应停车让行,然而很多时候,行人的通行权被一声声刺耳的汽车笛声,或者飞驰而过的右转弯车辆所日渐剥夺。即使站在斑马线,苦等绿灯通行,都要谨小慎微的通过,这就是被“霸道”的机动车剥夺应有权利的普通行人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现有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单一、客观性不强的缺陷,结合常用仿真软件及交通大数据,融合机动车与行人通过交叉口的需求,建立信号控制交叉口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高峰小时通过车辆数、白天12 h通过车辆数、各流向平均饱和度3类机动车通行正向指标及交叉口平均延误、交叉口平均排队长度、各流向饱和度均衡系数、行人相位最大绿灯间隔时间、行人相位平均绿灯间隔时间、行人过街平均等待时间6类机动车通行、行人通行负向指标。实例证明,该评价体系中评价指标多样且实际可操作性强,可用于实际交叉口优化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9.
行人通过人行横道交通行为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的交通行为特性,对不同地区行人通过人行横道时的速度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的交通行为受年龄、地域等的影响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交通的快慢行系统矛盾日益凸显,行人过街通行及安全问题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文中针对城市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设置严重不足的问题,在总结目前国内关于行人信号设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导及实验提出了最佳人行横道线清空时间的计算模型,以科学合理地确定交叉口行人过街清空时间,最大限度地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