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某车型平台上4A91S发动机进气系统结构,提出了基于CFD的结构优化方法。利用Fluent对该进气系统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其流场特性,以发动机进气阻力最小和气体流动均匀为优化目标,改进对发动机进气阻力和流动均匀性影响大的结构因素。对比进气系统结构改进前后的流场特性,为汽车进气系统结构设计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2.
韩厚禄 《汽车科技》2022,(1):109-118
本文通过对某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制动噪音问题的研究分析和设计改进,通过选择不同摩擦衬片材料、变更摩擦片倒角形状及消音片材料等多项措施,基于SAE J2521试验程序,开展多轮制动NVH噪音台架试验,并结合整车路试进行方案验证,最终有效地改善和优化了制动噪音问题。本文的分析思路及优化过程,对于后续项目的制动系统NVH性能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某中型客车空气滤清系统的声场仿真计算和整车进气噪声试验分析,提取其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并进行了声学优化。首先采用四负载法提取进气噪声声源特性,建立进气系统声学边界元模型,预测进气系统进气口噪声并与试验测试数据对比,验证提取声源的准确性;然后进行整车进气系统噪声试验,分析进气噪声频谱特性,确定消声频率;最后通过仿真设计了消声元件,并提出优化方案用于实车验证。整车进气噪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进气系统声学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本课题对某商用车发动机进气系统进行流场分析与优化改进。在发动机进气系统设计中,以其进气道几何模型为基础,借鉴相关机型的气道稳流试验数据,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CFD)和有关数值计算方法,对4种不同气门升程下的进气道缸内流场特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建立了评价进气道稳流特性的有关计算模型,给出了其进气流量、进气道内气流分布、不同气门升程下缸内流场特性、流量系数和涡流比等参数,为进气道性能优化、评价和再设计提供了方法和依据。并对进气系统模型进行优化,再次进行流场分析后进气系统流量系数得到提高,大幅提高了发动机进气系统的进气效率。  相似文献   

5.
除环境噪音外,叉车本身是一个包含各种噪音的综合性噪音源,其主要噪音源可分为:发动机、排气系统、进气系统、液压系统、传动系统及轮胎等。在这些噪音源中,有的与发动机转速有关,有的与整车速度有关。其中与发动机有关的噪音有排气噪音、进气噪音、液压噪音和发动机表面辐射噪音,用发动机带  相似文献   

6.
某M阶段样车在进行整车评价时,主观评价人员提出了电动真空泵驾驶舱内噪音大,影响乘客舒适感的问题。为改善该电动真空泵的噪音问题,文章从噪音的传递原理出发,对涉及电动真空泵噪音传递的部件进行了分析、改进,并进行了多项测试对比,研究发现,电动真空泵出气口增加消音装置、减振垫硬度降低能有效降低电动真空泵的噪音,对后续电动真空泵的噪音改善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声学有限元法为基础,建立了汽车进气系统声学仿真平台,通过改变赫姆霍兹消声器导管长度和管径截面积等参数,对进气系统进行结构改进。结合进气噪声理论,以某款经过试验分析得出某特定频率对车内车外噪声贡献明显的进气系统为例,通过理论公式的指导改变相应的参数,对进气系统进行结构改进,再对改进后的系统进行传声损失计算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公式能有效指导进气系统的设计与结构改进,结合传声损失仿真的验证,能为进气系统噪声优化提供一种可靠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1E52FM汽油机原有产品怠速污染物排放量较高,通过改进进气系统,主要是化油器结构之一,进行怠速污染物测定,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发动机台架速度特性和装车加速性能改进前后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SUV车型进气背压过大的问题,采用Fluent软件对其进气系统进行建模,通过试验对该模型校准后进行流体力学仿真。同时,将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应用在Virtual.Lab中对进气系统的声学性能进行了预测,以系统背压和消声性能为目标对进气系统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对改进后的结构进行制样和评价,结果表明,进气背压和进气效率显著改善,进气系统的声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杨剑 《汽车科技》2012,(5):59-65
通过实验测试方法识别噪声源,确定降噪中心频率,针对中心频率进行降噪改进。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改进前后的进气系统进行声学性能评价,以及流场特性分析。实际制造后进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设计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某非增压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为研究对象,简介进气系统的主要声学设计方法,并对变更前后的进气系统消声量进行试验,采用声学有限元法进行仿真分析。试验和仿真结果表明,两套进气系统的消声量水平总体相当,仿真分析可以反映出不同频率段的差异和趋势,且与试验结果是相似的;在中低频率范围,仿真与试验的峰值频率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2.
汽车进气系统的降噪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控制汽车加速噪声为背景,依据对某车型进气系统的试验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运用亥姆霍兹共振消声原理优化该车型进气系统结构.整车加速通过噪声试验证明,改进后的进气系统可以使整车加速噪声降低5dB(A),降噪效果显著,同时提高了整车加速NVH性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基于一维-三维耦合仿真的进气系统优化方法,此方法兼具CFD对进气系统三维流动特性准确描述与一维仿真对内燃机进气系统全局控制的优点。建立了进气歧管三维模型,采用GT-Power软件进行缸内工作过程模型仿真,根据试验数据标定仿真模型。通过一维-三维耦合仿真计算得到进气歧管各转速下的流动参数,以此作为CFD仿真的边界条件,优化进气歧管的结构参数。通过整机试验对进气歧管流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进气歧管设计。  相似文献   

14.
张慎良  阳红 《汽车技术》1990,(12):25-29
针对空燃比这一影响汽油机动态特性的主要因素,在进气系统中采取了两项改进措施,并依据改进前、后的对比试验结果,从节油的机理上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1/4波长管是进气系统中的主要消音元件,在汽车NVH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某车型开发过程中,发现在某频率下进气噪声较大。通过对整车的进气噪声测试,发现噪声主要是由于波长管参数不匹配引起。本文基于管道声学建立了波长管的数学模型,推导了传递损失函数,并采用MATLAB软件计算了不同参数下波长管的传递损失,确定了1/4波长管的结构参数。根据计算结果制作波长管并应用于某车型,利用Lms.Test.1ab软件测试了发动机的进气噪声,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安装新波长管后,汽车振动噪声有了显著改善,整车的NVH特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消声器消声原理及压缩机进气噪声的频率特点的分析,论述了压缩机进气消声器的设计原理及设计过程。通过具体实例,对压缩机进气噪音特点进行研究,设计对应消声器对进气系统进行优化,对设计理论进行验证,在实车上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将某频率噪音通过干涉方法予以消除的有源噪声控制原理及“反射镜“原理降低噪声的“以音消音“措施是当今降噪的新技术。车室内的音场特性随着条件的不同有很大差异,须首先测出不同的负荷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的噪声频谱,然后用与之相应的反相波音抵消噪音。对沉闷噪声,通常采用具有多个扬声器-传声器的ANC系统,利用Multiple Error FilteredxLMS等算法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可变进气系统对LJ465Q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利用仿真软件GT-Power建立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并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经对比,试验值与仿真值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进气总管与进气歧管的不同管长方案对该发动机进气外特性、功率等的影响,提出一种发动机可变长度进气系统的研究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9.
新品推介     
■新型气动棘轮这种气动棘轮的特点在于它的动力提升旁路消音装置。这个装置可以使棘轮在2种不同模式下操作。宁静模式:在噪音降低的条件下,棘轮在200r/min时,可以产生6.75~67.5N·m的扭矩;开放模式:对于大功率作业要求,棘轮噪音被分流,它可以在260r/min时产生6.75~94.5N·m的扭矩。另外,在手动方式下,它能产生高达182N·m的扭矩。 该棘轮手柄采用减小振动的设计方式,外层包有柔软的弹性材料,抓握时不仅手感舒适,而且能与高温绝缘。(Snap-on Tool)■进气燃油喷射系统免拆清洗工具及专业药液动力先锋(POWER BACK)是美国金鹰(GOL…  相似文献   

20.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