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汽车电动化转型主要引擎。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动力电池标准体系,在规范产品生产、引导技术提升、支撑政府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动力电池标准化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系统介绍了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产业技术发展对于标准化工作的影响,并对未来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加大力度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本文深入研究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在关键原材料、单体、系统、生产制造等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并分析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最终提出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动力电池的快速增长,我国正面临着电池寿命结束后废旧电池管理的难题。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虽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标准化建设、技术创新和政策完善等方面的挑战。为此,剖析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与再利用的现状,分析了动力电池回收相关政策法规、再利用可行性、主要问题及难点等,提出了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4.
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文中就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相关技术路线涉及的产业链进行分析,研究该产业链的完备性、先进性和稳定性,为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动力电池行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开始凸显。本文重点研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和问题,并提出后补贴时代下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加快进步,产销规模快速扩大,2018年产销分别完成127万辆和125.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9.9%和61.7%,已连续4年位居全球首位。2016年底,财政部等调整完善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增  相似文献   

6.
以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技术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利大数据、产业数据、商业应用数据等资源,从商业竞争态势和专利申请的地域分布、申请人、发明人等不同维度分析了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技术的现状。通过对相关重点企业的关键专利技术分析,剖析了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技术主要技术特点。通过对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核心专利的分析,认为内部加热法是未来动力电池低温加热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主要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叙述了新能源汽车能量存储技术的发展,说明了不同类型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不同,着重分析了动力电池(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技术现状以及产业供求现状。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首先从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出发,对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整体产业、关键零部件产业及基础配套设施等产业链重点环节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驱动电机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等核心技术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然后,通过对标国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电池及驱动系统的技术前沿,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基于现状分析,从战略政策、核心技术、研发生产、产业体系、示范推广、产品销售6个方面对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从顶层设计、自主创新、基础支撑、产业生态、配套体系以及商业模式6个方面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技术突破方向提供对策建议。最后,对中国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路径进行思考。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布局方面,应合理布局整车及零部件配套企业,推进企业集群化,产业集聚化;纯电动汽车应着重发展一体化电动底盘,加大新体系动力电池的研发力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应重点发展高性能混合动力总成与专用发动机,以及动态协调控制技术;燃料电池汽车应以发展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材料为重点,同时兼顾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部件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世界汽车》2024,(3):84-85
<正>2024年1月21日,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在京正式成立。22日,由平台主办的首届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顺利召开。当前,动力电池以液态锂离子电池为主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全球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有六家来自中国。美国、欧盟、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想要争夺对动力电池产业的话语权,意图从全固态电池切口进入,实现换道超车。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锂动力电池的发展前景,从技术层面、政策层面、操作层面、理念层面分析了其发展瓶颈,最后指出了锂动力电池的产业愿景。  相似文献   

11.
雷舒雅  贺太平 《时代汽车》2023,(10):103-106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自2018年起动力电池退役期逐步到来。面对大规模的动力电池的更新换代和回收再利用的现实情况,我国电池回收处理产业存在法律缺失、政策落实有难度、相关主体难以协调等相关问题。笔者梳理现行国家层面的法律和政策,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快制定电池回收处理产业专门立法、充分发挥政策引领性作用、确保制定和执行政策延续性的建议,以期在规范动力电池回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践行环保绿色理念和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亟需解决.近年国家出台了多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门槛.本文简述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政策及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和当前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2]22号)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35号),加快提升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能力和水平,推动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的有效回收利用可作为缓解战略稀缺资源供给矛盾、平抑新能源汽车原材料价格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政策和标准现状,重点对我国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发展建议,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工业化进展,汽车数量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电动汽车绿色环保,且不会对石油能源造成压力,已成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点。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发展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性能,因此,提高动力电池的技术水平对促进电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论述国内外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对每种电池的性能进行比较,其次基于SWOT理论对目前陕西省动力电池产业进行分析,最后结合陕西省现状对该省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发展的技术路线进行研究,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关键技术与研发重点内容,对陕西省动力电池技术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意义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出了要求。在资源利用和成本节约方面,电池中镍、钴、铜、锂、稀土等有价金属的提取和再利用能够节约资源和减少成本投入。在环保和安全方面,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避免废旧电池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触电及燃烧爆炸等危险。国内外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现状从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来看,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包合梯次利用、金属和电池材料再生、动力电池制造和配套到电动汽车几个阶段。其中,梯次  相似文献   

17.
动力电池技术是当前制约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如何提高动力电池系统的续驶里程、降低成本、扩大工作温度范围,改善系统内电池单体的一致性等,无疑是当前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从电动车用电池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电动车推广所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提出发展电动车产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构建循环经济体系是全球碳中和战略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动力电池是实现交通产业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我国抓住发展机遇,产业快速发展,竞争优势凸显。相对比,欧盟发布《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旨在提高欧盟电池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在欧盟电池法全新加严的监管下,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将迎来全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将对我国循环经济的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舒强  王艺帆  梁元 《汽车工程》2022,(11):1706-1715
为保证电动汽车运行安全,我国从动力电池的本征安全、主动防护安全和被动防护安全等方面入手制定标准,基本形成标准体系。本文中通过分析现有标准的历史沿革、面临挑战和完善建议,结合动力电池安全技术研究应用和国家政策引导等情况,表明基于大数据的动力电池运行状态监测预警是防止热失控的有效途径,并提出配套完善标准和管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迈向汽车强国的重要发展战略,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储能系统,其生产、制造、管理、应用等全生命周期设计与管控难。 随着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的构建与先进大数据算法的应用拓展,大数据技术在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下获得了更多应用。 系统地总结了数据驱动算法与技术在动力电池全产业链下应用情况,分析在电池材料设计优化、生产及出厂后选型配组、装机后应用管理、梯次利用等场景下大数据算法应用效果及落地可能性,为大数据分析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