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2.0T高压共轨柴油机和Bosch第二代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基础,制定了起动控制策略,并通过试验,在喷油量一定的情况下,优化了起动控制策略中起动调整转矩常数、喷油比例和喷射定时等参数。结果表明:起动调整转矩常数设为25N·m,使燃烧和放热重心都在上止点附近,燃油燃烧充分;2次预喷和1次主喷的喷油比例设置为20%-20%-60%,可缩短发动机起动时间和稳定起动过程中的最高缸压;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喷射正时,有效降低了起动循环最高缸压均方差,并提高了起动首循环热效率。发动机经优化后,缩短了的起动时间,提高了起动的平顺度和平稳性,燃油燃烧更加充分,从而全面提高了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2.
1吉奥汽车GA4D28TC发动机起动时的控制策略吉奥汽车采用的GA4D28TC发动机为高压共轨柴油发动机,其在起动时的控制策略如下。(1)发动机起动时ECU需要知道的2个条件是,喷油正时与起动喷油量,同时共轨压力要达到25 MPa以上。(2)通过曲轴位置传感器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信号,ECU可以计算出当前的曲轴位置,系统判断出1缸上止点后,ECU向喷油器下达喷射指令。(3)起动时的喷油量要能够保证发动机快速起动,燃油燃烧的快慢除受起动时的燃烧室的压力影响之外,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压共轨系统对一台单缸柴油机采用燃油预喷射控制策略时的燃烧特性与排放特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保持循环油量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每循环燃油的喷射次数、预喷油量、预喷与主喷的间隔角,对发动机缸内燃烧压力、放热规律、压力升高率及排放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预喷油量小于5 mg/循环时,发动机能够在维持炭烟颗粒不增加的同时降低NO x的排放,同时发动机的压升率也较无预喷工况有所降低;多次喷射燃烧过程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较小,较无预喷工况略有上升,但通过对预喷角度、预喷油量及间隔角的合理匹配,能够实现对燃油消耗率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正>韩国双龙车DI发动机是共轨式柴油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第三代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其共轨喷油系统摒弃了传统使用的直列泵系统,而代之以用1个高压油泵将燃油建立一定油压后送到各缸公用的蓄压器(共轨),再  相似文献   

5.
高压共轨系统预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可实现预喷、主喷和后喷的多次喷射,达到燃烧柔和效果,有效地降低燃烧噪声,减少排放,是世界内燃机行业公认的未来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方向。在预喷机理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预喷的控制策略,解决了预喷控制中有关喷射协调、预喷油量、喷射起始时刻、喷油器作用时间和预喷释放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1台6缸增压中冷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在不改变原柴油机结构和喷油参数的条件下,研究了生物柴油的掺混比例对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负荷时发动机有预喷射,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的滞燃期缩短、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预喷阶段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减小,且对应的相位提前;主喷阶段压力升高率峰值和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增大,且对应的相位后移。随着负荷的增大,发动机喷油策略改为单次喷射,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高燃烧压力下降,燃烧持续期缩短,压力升高率峰值略有增大,瞬时燃烧放热率峰值逐渐减小且对应的相位前移。两种不同负荷条件下,随着生物柴油掺混比的增大,混合燃料的指示热效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三、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是指在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M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中,喷油压力不由针阀挤压燃油而产生,且其大小与发动机转速无关的一种供油方式。在共轨供油系统中,喷油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是彼此完全分开的,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入到蓄压器中,通过对蓄压器内油压的调节实现精确控制,使最终高压油管压力的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共轨式喷油系统的结构及发展动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共轨式喷油系统分为中压共轨系统和高压共轨系统。中压共轨系统又分为共轨蓄压式系统和共液压式系统,二喷油压力的形成原理相同,只是所用的控制油和待喷燃油的压力源不同,高压共轨系统能够实现预喷射,后喷射,还可实现Δ型入靴型油规律,是柴油机燃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琳  荆强 《汽车维修》2013,(12):22-23
柴油高压共轨式喷油系统于1990年代中后期才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这类电控系统可分为三类,蓄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液力增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和高压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柴油高压共轨系统可实现在传统喷油系统中无法实现的一些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Bosch第2代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为基础,建立了高压共轨试验测控系统.研究了进气温度和冷却液温度对高压共轨柴油机起动时间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起动油量和不同主喷油提前角条件下,进气预热有利于缩短起动时间、降低排放;在起动时间一冷却液温度曲线和HC排放-冷却液温度曲线上均存在最佳冷却液温度点,该点的起动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车用发动机》2006,(2):24-24
丰田公司的D-4S发动机安装了新型燃油喷射系统,即各缸分别装有缸内直喷式喷油嚣和进气道燃油喷射器的双喷油系统。发动机在高负荷时,由于缸内直喷的进气冷却效果使充量效率提高,改善敲缸,从而实现了高压缩比下的高功率;发动机在中低负荷时,对缸内直喷和进气道喷射两套系统进行最佳控制,力求降低油耗并使燃烧稳定。此外,在冷起动后使催化器尽快暖机,实现净化排放。D-4S发动机的缸内直喷式喷油器采用了可提高喷雾空间分散性的高压双缝喷嘴喷油器,高雾化的燃油从2个喷口喷射到燃烧室,从而实现了均质燃烧。  相似文献   

12.
高压共轨柴油机低温起动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高压共轨燃油喷射技术的某直列六缸增压中冷柴油机进行了低温低气压起动试验,分析了低温和低气压环境对柴油机起动过程的影响,以及高压共轨柴油机改善低温起动性能所采用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柴油机在Om海拔、-35℃的模拟环境下能够顺利起动,起动时间为23 s;在3000m模拟海拔、-30℃模拟环境下,起动困难,起动拖动...  相似文献   

13.
陈子明 《汽车电器》2007,(10):30-37,39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是现代柴油发动机喷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具有控制可靠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本文系统地介绍DL08欧Ⅲ发动机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CU电气控制原理、常见故障诊断和发动机安装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 一辆行驶了2万km的郑州日产Y37皮卡车(搭载ZD25TCR四缸柴油发动机。发动机采用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出现发动机无法起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张健  虞坚  滕勤 《车用发动机》2013,(4):56-59,65
为了研究缸内直喷发动机低速大负荷工况超级爆震的抑制措施,有效降低超级爆震的频次,基于优化后的单次喷射相位和燃油轨压,采用降低烟度方式确定二次喷射中后喷的相位和喷油比例,结合早燃(PI)稳态测试循环,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比较了两种喷射方式下的超级爆震频次。结果表明,二次喷射能够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烟度,并对超级爆震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某直列6缸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柴油机冷起动控制参数和可控变量,并建立了共轨系统冷起动优化控制方案,通过改变共轨系统燃油喷射压力、格栅预热时间、喷射时刻等相关参数,改善并优化冷起动燃烧过程,采用试验标定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关键参数优化可以明显改善柴油机的冷起动性能,保证柴油机快速起动,满足车用柴油机的使用要求,为柴油机的低温起动标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压共轨系统是一种全新概念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是现代柴油机喷油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介绍南京依维柯汽车搭载的直列四缸SOFIM8140系列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8.
电控多点燃油喷射式发动机的喷油控制方式可分为顺序燃油喷射和非顺序燃油喷射.所谓顺序燃油喷射是指按各缸的工作顺序不同.在正确的时刻向该缸喷射适量的燃油;非顺序燃油喷射则不能按各缸的工作顺序在适当的时刻向该缸喷射燃油,这对发动机的性能会略有影响,但可省略相位传感器(也称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且发动机控制模块也可简化。为减少喷油时刻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非顺序燃油喷射发动机多采用分组喷射的方式,如4缸发动机.如果工作顺序是1-3-4-2.可采用1-4缸为一组同时喷射,2-3缸为一组同时喷射.喷油时间选择上避开对两缸中的某缸影响较大的点。无论是何种喷油方式.对喷油正时的要求是在进气行程前将燃油喷完,如图1所示。如果喷油时间选择不当.特别是边进气边喷油.会对发动机的排放,动力性和经济性有所影响。下面分别对两种不同控制方式发动机的喷油正时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喷油控制。  相似文献   

19.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预混合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EGR以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可有效延长燃烧过程的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有利于增大预混合燃烧量;提高汽油掺入比例,可有效拓展发动机实现预混压燃的负荷范围,能够在不引起NO_x增加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排气烟度。采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配合EGR技术有利于同时降低NO_x及排气烟度,随着EGR的引入,NO_x排放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在低进气氧浓度条件下可实现较好的烟度排放。大负荷工况下,利用EGR和两段喷射协同控制策略,并合理匹配预喷参数,可在不降低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20.
对一台高压共轨增压中冷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预混合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EGR以及喷油参数对发动机燃烧过程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可有效延长燃烧过程的滞燃期,缩短燃烧持续期,有利于增大预混合燃烧量;提高汽油掺入比例,可有效拓展发动机实现预混压燃的负荷范围,能够在不引起NO_x增加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排气烟度。采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配合EGR技术有利于同时降低NO_x及排气烟度,随着EGR的引入,NO_x排放呈线性下降趋势,且在低进气氧浓度条件下可实现较好的烟度排放。大负荷工况下,利用EGR和两段喷射协同控制策略,并合理匹配预喷参数,可在不降低热效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改善发动机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