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汽车实用技术》2014,(6):97-97
<正>近日,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指出2012-2020年间,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26.6%,期间将有351,900套无线充电系统被售出。同时,无线充电系统将占北美家用住宅费用的1.2%,占欧洲家用住宅费用2.6%。而到2020年无线充电系统将占据所有电动车充电方式的70%。由于欧洲政府部门、整车厂、充电站制造商正在合作推行多个无线充电项目,因此欧洲地区无线充电市场增长将最快。  相似文献   

2.
针对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分析了应用需求中的功率传输特征,给出了常用的系统电路架构。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历程,对目前主流研究机构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面向市场商用的条件,对应用了无线充电的国内外主要车企以及设备制造企业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概况了目前国内外标准化的现状,此外,也对目前行业内的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示范运营情况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面向商用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技术研究及市场发展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将车载端与地面端充电设施统一起来,实现不同电动汽车与不同地面端充电桩之间高效、安全地进行无线充电,保证无线通信协议的一致性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通信协议标准GB/T 38775.2-2020进行解读,梳理得到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的一般流程;然后,设计了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一致性测试的软硬件架构;最后,提出了电动汽车无线充电通信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方法。该系统能够完成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过程中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测试,有助于后续标准的修订和测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文中从无线充电系统前级电路设计和控制方法角度出发,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控制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同类研究相比,旨在突出研讨系统前级功率因数校正和输出功率闭环控制。进行电路控制方法分析、仿真验证、实验电路搭建以及无线充电系统实验,设计前级PFC(Power T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实现恒功率控制。搭建500W无线充电系统,系统功率因数为0.9979,输入电流谐波为3.9%,实现从电网到负载最高90%的传输效率。研究结果有望对相关研究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推进无线充电前级研究和系统控制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解决电动车插入式充电的不便,丰田、沃尔沃已经致力于研发无线充电技术有一段时间了,丰田前不久也宣布正在测试其无线充电系统。顺应这一趋势,两家德国供应商海拉集团(Hella)与法勒(Vahle)也将联手开发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据悉,新的系统同样采用发送线圈与接收线圈间的能量传递实现供电,线圈间距在102-203毫米范围内均能实现充电。  相似文献   

6.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多通过有线充电方式,极其限制电动汽车的普及。而无线充电技术多以电路较简单的较成熟的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为主,电磁感应的磁场发散性较强,对距离及放电受电线圈要求位置要求较高。现电动汽车充电装置的磁耦合共振无线传输系统多针对固定汽车型号。本文主要研究通过接收次级回路的参数,从而控制主回路电容调制,以自动谐振的磁耦合共振无线传输系统来实现对不同接收回路的充电,从而满足对不同型号电动汽车的充电兼容。  相似文献   

7.
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因其高安全性、智能操作和灵活便利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无线充电技术体系结构、电动汽车的种类和特点,然后建立了一个基于磁耦合谐振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分析了PSpice中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特点,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充电系统和DC/DC降压变换器电路。通过公式推导和仿真研究了补偿拓扑、谐振频率、谐振线圈降压变换器与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改变线圈参数(如增加线圈半径和匝数),选择合适的工作频率、补偿和逆变电路,可以提高系统的输电效率和负载功率。最后,分析了无线充电技术在电动汽车中可能的发展趋势和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8.
正11月8日,均胜电子旗下的子公司普瑞和美国高通联合宣布,双方签署了无线电动车充电(WEVC)许可协议。普瑞将在其产品组合中嵌入高通的无线电动车充电技术,并将专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和电动车(EV)制造商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的商业化。根据协议,普瑞计划开发、制造和供应基于高通光环技术的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锋,特别是汽车电力系统和汽车交互领域的专家,普瑞正在开发基于双D磁体的汽车电动车无线充电系统,支持高通的全面技术应用。目前普瑞正与全球一些知名的汽车制造商讨论这  相似文献   

9.
无线充电系统测试是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设备品质的保证,测试技术的研究有助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行业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首先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无线充电标准设备现状以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现状进行综述,然后系统地介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分类及研究进展,最后指出现阶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测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技术及其相关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建设,电动汽车得到迅猛发展。目前电动汽车的有线充电方式和换电方式均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无线充电技术随之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其中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技术具有高传输效率和与汽车底盘高度的完美适配的充电距离,非常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应用。然而磁耦合谐振式无线充电系统的本质是一个松耦合变压器模型,该系统存在无功功率,需要在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之间添加相应的补偿网络来弥补无功功率。本文针对串串型的补偿拓扑进行分析研究,建立电路模型,推导其补偿网络参数,分析研究其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特性。分析研究表明,串串型补偿拓扑结构具有较高的输出功率和传输效率,适合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  相似文献   

11.
<正>丰田准备在日本进行新型无线充电系统的最终验证测试,这一技术可以让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电瓶充电简单方便,它只要车辆停车时与嵌入地面的线圈保持一条直线,就可以实现无线充电。该汽车制造商利用磁共振原理,采用两个线圈以相同的频率协调共振,以实现电能的无线传导。充电时间据说要花90分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满足QI标准的车载15W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功能介绍,满足用户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对手机进行无线充电的需求,提升舒适性、便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力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接触式充电和无线充电.接触式充电采用插头与插座的金属接触来导电;无线充电或称无线供电WPT(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是以耦合的电磁场为媒介实现电能传递.对于电动车用无线充电,即将变压器原、副边绕组分置于车外和车内,通过高频磁场的耦合传输电能. 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巨大需求使得相关技术的研发应用相当活跃.典型的应用包括新西兰国家地热公园的30kW旅客电动运输车、美国洛杉矶的无线充电移动充电实验公路,以及韩国销售的配有车载无线充电手机充电器的宝马7系列轿车等.日产聆风、雪佛兰沃蓝达和三菱CA-MiEV概念车均拟应用无线充电技术.  相似文献   

14.
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能显著减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质量与尺寸,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中首先基于分段式多发射导轨方案,建立了原边LCC阻抗匹配网络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进而推导出系统功率和效率的表达式;然后搭建实验平台并利用实际系统参数,研究以阻抗匹配网络补偿电容为代表的静态参数和动态无线充电过程中变化的动态互感参数对系统功率和效率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验对建立的模型和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以换电和传导充电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和推广。本文分析国内外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无线充电的技术难点以及相关标准和测试情况,最后提出未来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受天气、硬件质量、接口标准等的影响较大,制约了电动汽车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无线充电技术因充电时无需直接接触,避免了统一充电接口制式的需求,可以很好且方便的解决充电问题。本文介绍无线充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典型的充电技术,针对无线充电技术应用方面的难点和挑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并提出3种可行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商业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无线充电线圈的互操作性是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的关键性能指标。为分析耦合线圈的互操作性,首先建立了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线圈的仿真模型,选取了3种不同形状和对应尺寸的线圈作为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仿真软件,分别分析了不同形状和尺寸以及不同组合形式线圈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效率和耦合线圈互操作性的影响。另外,采用MATLAB/Simulink对无线充电系统的传输效率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验证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对无线电能传输的试验装置进行了测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线圈传输间距的不断增加,线圈的自感不变而互感不断降低,同时其耦合系数和系统的输出效率也会随之减小;圆形线圈的互操作性优于方形线圈,其中方形-方形耦合线圈互操作性最差,圆形-圆形耦合线圈互操作性最优,其最大传输间距提升9%~12%;大尺寸线圈的互操作性优于小尺寸线圈,且线圈尺寸的变化对于互操作性的影响大于线圈形状。研究结果为智能道路无线充电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如今,隔着空气的电流传输已成为了可能,手机的低功率无线充电已经实现.另一方面,各国政府实施优惠政策,鼓励人们购买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于是,汽车无线充电也被摆到了议事日程之中. 无线充电的优势和愿景 汽车无线充电对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来说是一种简单快捷的充电解决方案,车辆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无线充电,省去了插上插头的麻烦.在极冷的气候环境下,电动车充电桩很有可能被冰雪覆盖,无法使用.但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满足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充电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无线充电作为汽车自动驾驶的重要一环受到了广泛关注,无线充电系统通过磁耦合进行能量传输,其工作过程中的电磁兼容问题也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针对小功率无线能量传输已经有相关的标准规范可以参考,但是车辆这种大功率的无线能量传输尚无标准可参考。基于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并发布了国家标准GB/T 38775.5—2021《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第5部分: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方法》。本文解读了GB/T 38775.5—2021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并且给出了样品测试时的影响因素及要求,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本标准。  相似文献   

20.
赵兴福  魏健 《上海汽车》2012,(6):3-6,21
分析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特点,介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无线充电技术的研发现状,其中重点介绍最接近实用的电磁感应式技术.然后以行驶中的充电技术为重点,对将来电动汽车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