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策     
正乘用车双积分新政将落地日前,工信部公布了《乘用车市场机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其中明确提出,未来乘用车企业将按照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与新能源汽车比重积分的"双积分"体系来评价。《意见稿》显示了政府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但也让不少车企深感压力。根据《意见稿》的要求,2018年车企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达到8%,这对不少车企而言  相似文献   

2.
在双积分办法约束下,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四轮企业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企业并未对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圆整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年度合规成本提升。本研究从双积分办法的核算原则与车企短期积分合规实际情况中遇到的问题出发,研究车企平均燃料消耗量圆整因素对合规成本影响,并结合核算实例验证了研究成果对于车企合规成本下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整个汽车生态系统研究中,政策对于产品规划影响巨大,车企发展的基准依托于国家政策,任何车企要想健康长久地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因此,研究政策因素对于未来车企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传统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规划中,并没有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因此,文章基于大数据的角度并结合国家双积分政策开展了研究,实现了从政策角度构建利润模型,进而提出未来的产品规划意见。首先利用灰色时间序列函数模型对汽车销量及产量进行预测;其次结合预测数据及国家有关于双积分政策的相关规定建立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补贴利润模型;最后选取上汽通用五菱的代表车型五菱宏光MiniEV进行案例分析,并依据利润模型对五菱未来新能源汽车产品提出规划意见。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施毓麟 《车迷》2020,(4):34-39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对汽车的尾气排放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对于当下的车企而言,新能源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新能源战略的推进速度将决定未来市场的竞争格局.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无论是自主还是合资品牌,各大车企都纷纷推出旗下的新能源战略,汽车电气化越来越“流行”,在这其中就不乏很多传统的豪华品牌.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从能源危机、国家战略、人民需求等方面综合分析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的必要性,然后认真梳理了我国发展纯电动汽车(车企等)的现状。基于已经发展到目前的客观事实,借鉴国外几个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等)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经验和中国"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情况,对我国早日实现汽车强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推进的碳中和进程,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重大机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至今,无论是生产技术、产品性能还是成本控制,都取得了国际性的领先地位。国内车企也早已部署紧握这个窗口期,走向海外进行全球性布局,寻找下一个发展蓝海。  相似文献   

7.
姚兰 《汽车纵横》2022,(5):102-103
尽管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数据仍旧亮眼,但因近期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推高了车企在电动汽车上的产品制造成本,企业经营受限.随着"双碳"战略等利好政策持续释放,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逐步提升,3月份新能源汽车依然保持强势增长.  相似文献   

8.
车坛传真     
正工信部:已启动燃油车退出时间表9月9日,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已启动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退出时间表,同时备受关注的"双积分"政策也即将发布。"双积分"指乘用车企业平均油耗积分,和乘用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积分。也就是说,未来双积分管理既对车企的传统燃油车辆进行考核,同时也考核该车企的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新能源汽车(EV)的崛起正在重塑全球汽车行业,挑战着传统汽车制造商。近期,汽车行业聚焦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特别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情况。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对技术的持续发力并积极推动扩张战略,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新能源车企对汽车行业的潜在影响。本文总结了关键数据和强调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行业格局中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京车展是车企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国际车企纷纷公布未来在华的发展战略以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中国车企则以新形象示人,展示转型后的成果及品牌发展之路。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升温也让众多车企发布未来的新能源规划,一系列的战略规划象征着车企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因其新颖性与时代性而与传统汽车存在显著不同,在产品开发流程上需要有适合新能源汽车的新方法。文中紧密依托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验证体系中所做的管理方法创新方面的努力,分别从验证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样车试制成本核算、动态信息管理、样车道路试验3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多项提高验证效率的方法,并针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所用方法为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新能源汽车验证体系的建设探索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北京车展是车企展示自我的最佳舞台,国际车企纷纷公布未来在华的发展战略以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中国车企则以新形象示人,展示转型后的成果及品牌发展之路.此外,新能源汽车的升温也让众多车企发布未来的新能源规划,一系列的战略规划象征着车企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典型跨国车企和国内车企的平台化发展状况,包括主要平台、产品、平台化发展规划,以及跨国车企的平台化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对国内车企平台化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合资品牌、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等众多车企都在新车、新技术层面摩拳擦掌、展开竞争攻势,抢夺市场份额。但是,这些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领域并未足够重视,或还停留在战略布局层面。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125万辆,随着新能源车销量的不断增长,售后服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环境压力及法规压力的增大,污染高企的传统汽车产品也到了升级换代的关键节点,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由于新能源汽车行驶过程不再消耗化石燃料,使之成为了同时具备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的混合产品。而新能源汽车产品也以绿色环保为自己的宣传卖点之一。但新能源汽车产品要想成为实至名归的绿色产品,要在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供应链、绿色使用及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五个环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工作。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相互协作、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新能源车企的绿色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普华永道就传统车企为何重视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体验及其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讨论,并围绕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体验上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及如何真正做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体验设计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车企为伺普遍重视汽车产品体验? 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数字化汽车报告》显示,软件已成为现代车辆差异化竞争的核...  相似文献   

17.
《驾驶园》2017,(3)
正日前,国家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了2017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目录》显示共有39家车企的185款新能源车型入围,这是自今年1月1日《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开始实施以来,我国首批获得国家和地方两级财政补贴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由于2016年公布的第1~5批《目录》不再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取财政补贴的依据,车企需要在新版补贴政策要求的指导下,全部接受重新审核。因此,《目录》的发布时间及通过车型均受到业内高度关注,与此同时,其对车企的影响或也要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8.
正当今汽车行业结构发生变化,以日本车企的海外本地化生产来应对欧美车企的竞争,然而,欧洲汽车行业因欧盟市场统一使竞争加剧,重组活动风起云涌。由于事业环境发生变化,日本车企不仅要对国内事业和海外事业区别对待,而且还要从经营上、战略上跨越国界,制定全球竞争的综合性战略,并加以实施。在该背景下,本文以欧洲地区为中心,对汽车行业的经营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日本车企的全球化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正>在每届车展上,新车、首发车、概念车、新能源车是恒久不变的主题,也是最大的看点,而车企的重大战略更是影响未来行业走向的风向标,很有可能你今年在车展上看到形态各异的汽车产品正是几年前某车企在哪届车展发布的战略之下的成果。在201 5年上海车展上,也有众多车企发布了重要的战略。上海通用:2020战略作为最大的合资企业之一,上海通用也在车展的期间公布了其重要的2020战略,即2020年上海通用汽车将实现在国内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10%,别克和雪佛兰都要成为年销百万级的品牌;凯迪拉克未来产品将覆盖豪华车徉个主流细分市场。2017年上海通用旗下产品将全系标配发动机智能启停技术;未来五年将推出超过10款新能源新品,且每年推出1款国产混合动力车。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配件》2014,(18):22
<正>2014年北京车展又创造了历史之最:2000余家厂商参展,参展车型达1134辆,全球首发车118辆。如此火热,可以看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的重要性。透过现象看本质,车展上展现的车企战略和车企技术才是真正影响汽车行业未来走势的关键。本届车展,新能源汽车是一大亮点,全球首发的118款车中,新能源汽车多达79辆,暗示着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时机。众多车企围绕新能源发布一系列的车企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