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宝马整体式后桥悬架Integral V是在Integral IV后桥的基础上全新研发的后续产品。作为一种"立体"式独立悬挂,它是由前束控制臂、横向摆臂(上部)、梯形控制臂(下部摆臂)和连接导杆等组成。因其具有更好的车轮导向性能、最佳的安全性能,减噪、减振效果,可提高行驶动力性,可实现行驶动态管理及可实现后轮转向等优点,故在F01、F02、F18等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Integral V后桥的结构特点,后桥车轮外倾角和  相似文献   

2.
在前两期杂志里我们对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麦弗逊式和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作了介绍,这期我们将继续对汽车悬挂系统进行探讨,而主角就是常用于中高档轿车和 SUV 前悬的双叉臂式独立悬架。从结构上来看,双叉臂式悬架和麦弗逊式悬架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它们的共同点为:下控制臂都由一根 V 字形或 A 字形的叉形控制臂构成,液压减震器充当支柱支撑整个车身。不同处则在于双叉臂式悬架多了一根连接支柱减震器的上控制臂,这样一来有效增强了悬架整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控制臂是汽车悬架系统的重要零部件,在工作中承受反复的冲击性弯矩载荷,对材料性能有较高要求。某车型控制臂采用了高强韧性的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材料,在道路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多次断裂。通过失效分析认为控制臂的开裂性质为高应力低周疲劳开裂,主要与结构性应变集中和材料性能不符合要求有关。通过结构优化、选择合理的合金成分、采用特种铸造工艺制造,对控制臂进行改进,提高了控制臂的安全系数和制件品质,通过了道路试验。  相似文献   

4.
汽车悬架控制臂的拓扑优化与性能计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建立了含有球铰和衬套的汽车悬架控制臂优化设计模型,利用拓扑优化技术对悬架控制臂进行了优化设计.论述了对控制臂拓扑优化时,其优化空间的确定和载荷工况的确定方法.根据优化结果,设计了控制臂.对该控制臂的应力、固有频率和刚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建立的控制臂优化模型较真实地描述了控制臂的工作特性,优化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某多连杆悬架下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结合机构运动学和有限元优化方法,通过运动包络技术获得下控制臂的初始设计域,综合运用拓扑优化和尺寸优化技术确定下控制臂的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典型工况强度校核以及样车可行性与可靠性试验综合验证,实现了满足运动空间和强度要求下控制臂的正向设计。文章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法能够为汽车悬架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考虑衬套6个自由度的非线性刚度,建立了汽车悬架系统中各铰接点(球铰和衬套)载荷的计算模型。基于悬架控制臂和转向节臂等力-位移静平衡方程,给出了悬架系统各铰接点力的计算公式。以某一汽车的双横臂悬架系统为例,分别利用未考虑控制臂衬套、仅考虑控制臂衬套的线刚度和同时考虑衬套线刚度和扭转刚度(6自由度的非线性刚度)的3种模型,计算了在汽车典型和极限载荷工况下悬架系统各铰接点的受力。计算结果表明,在极限载荷工况下,考虑衬套6个自由度非线性刚度的模型能更准确地计算出各铰接点的力;计算得到的载荷可用作悬架系统各元件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和疲劳试验的载荷输入。  相似文献   

7.
一辆05款宝马X5车(采用E53底盘),出现后空气悬架故障指示灯常亮的现象。接车后发现,在仪表盘下方显示"SELF LEVEL SUSP INACT"(自标高悬架未激活)。首先用GT1故障检测仪进行检测,发现单桥空气悬架(EHC)、防盗报警系统(EWS)、乘员保护系统(MRS)、空调(A/C)系统、晴雨传感器等的控制单元无法检测到。通过分析发现,这些没检测到的控制单元都属于车身总线  相似文献   

8.
麦弗逊悬架结构在极限工况下的强度设计尤其关键.文章针对某款车的麦弗逊前悬架结构,通过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前悬架系统结构及接口设计.其中Clevis支架与控制臂本体,采用基于LS-DYNA软件考虑应力三轴度的Gissmo失效本构搭建有限元模型,分析设计考虑安全碰撞的Clevis支架.结果显示,该悬架结构在极限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壹家言 《汽车知识》2014,(10):94-97
<正>当大众研发这种悬挂的时候,第七代的设计已经在进行中,并且规划好了扭力梁的版本(也就是目前高尔夫7的后悬挂)。这也意昧着速腾的"创新耦合杆式悬架",在大众的历史上必然只是一个极短暂的过客。从有鼻子有眼的"网络传闻",到随后一汽大众煞有介事地发表声明,再到国家质检总局发起缺陷调查,被很多人俗称为"速腾断轴"的事件,其热度俨然已经超越了之前的"翼虎断轴"。关于事件的新闻性我们不愿多做评述。从各种"速腾断轴"  相似文献   

10.
<正>故障现象一辆2016年新款宝马740Li(G12型),行驶里程为48976km。据车主反映,该车在颠簸的路面行驶时,右后空气悬架系统偶尔会出现下沉、底盘功能受到限制的故障,但CID提示可以继续行驶。故障诊断与排除针对该车的故障现象,有必要先系统了解宝马G12的空气悬架系统结构组成和原理。垂直动态管理平台VDP是调节空气悬架的中央控制单元,通过4个高度传感器读取当前车辆高度,并据此对相应的电磁阀进行控制以实现悬架高度的调节。在静止和低车速(0~20km/h)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悬架的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满足设计的安全性,通过ADAMS/car建立全地形车悬架模型,选择制动工况、转向制动工况、冲击工况进行运动学仿真分析,提取全地形车悬架控制臂连接点载荷作为控制臂有限元分析的边界条件,利用Hyperworks软件对控制臂进行不同工况下的静态强度分析,研究其应力分布,为悬架控制臂优化及疲劳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摩托车技术》2011,(8):24-24
近日,宝马宣布正在开发新型摩托车自动控制悬架系统,全称为动态阻尼控制悬架系统(简称为DDC悬架系统)。该系统是在现有的ESA(电子悬架调节系统)、ESA-2基础上,整合了诸如牵引力控制系统、ABS系统、油门加速等电子数据改进而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体动力学理论,在虚拟样机仿真软件ADAMS/Car中建立了传统型麦弗逊悬架及控制臂改进型麦弗逊悬架模型.通过运动学仿真计算可知、在车轮上、下跳动过程中,改进型麦弗逊悬架使车轮外倾角、车轮前束、主销内倾角,车轮转角、抬头量和点头量的变化范围更小,主销后倾角变化范围稍大,更有利于操纵稳定;与传统型麦弗逊悬架相比,控制臂改进型麦弗逊悬架运动学性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故障现象 一辆配置电子调整空气悬架的丰田皇冠3.0型轿车(MS137底盘),更换后悬架空气弹簧后出现高度控制系统失效的故障,即点火开关转至“0N”位置,高度控制“N0RM”指示灯以1 S间隔闪亮,而且驾驶控制“SPORT”指示灯常亮,二者均表示因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有故障而进入“失效保护”状态,使悬架控制电脑自动中止轿车高度控制及减振力和弹簧刚度控制直至故障完全排除为止。  相似文献   

15.
修车,不但要解决车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车主的问题。面对因断轴而扬言"堵门"的宝马车主的威胁时,你将如何应对?本文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不但给出了答案,而且还列出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采用铸铝工艺成型的汽车悬架下控制臂为研究对象,基于Opti Struct尺寸优化与CATIA曲面建构方法,开展可变壁厚悬架下控制臂的优化设计,并通过仿真分析与实车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可靠性,实现下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本文提出的可变壁厚优化设计方法可为汽车其它零部件的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丰田车系中配置电子调整空气悬架的车辆有凌志、皇冠等,本文介绍的是MS137底盘型号的日本皇冠3.0。 该车后悬架左右空气弹簧更换新件后往往出现高度控制失效故障,即点火开关转至“ON”状态后,高度控制“NORM”指示灯以1秒间隔闪亮,而驾驶控制“SPORT”指示灯常亮,两者均表示电子调整空气悬架系统有故障因而进入“失效保护”状态,使悬架控制电脑自动中止汽车高度控制以及减振力和弹簧刚度控制直至  相似文献   

18.
Ric 《汽车与运动》2008,(12):120-120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G-POWER便致力于宝马汽车的改装。在从事宝马汽车改装研究中,G-POWER为宝马车系设计的悬架程序,大大地改善了原车的空气动力等多个方面的数值。随着g悬架程序的逐步完善,低重量和高寿命的改装备件,也被广泛地应用在宝马1系、3系、5系、6系、7系、Z系和X系系列上。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独立悬架及控制系统,其中以一款装配双纵臂独立悬架的桑塔纳为例,计算底盘抬升效果。其中,控制系统包括碰撞安全模式、主动巡航模式和手动输入模式,控制模块完成多种车载传感器采集信号的运算并发生指令控制汽车底盘抬升或降低高度;改善汽车在恶劣路况下的行驶通过性,在平直良好路面上操控稳定性,以及在汽车发生碰撞过程中减少车内人员伤害。  相似文献   

20.
汽车独立悬架上的控制臂部件,是其重要的关键性部件之一,而现有的控制臂与球铰部件安装方法,需要四个以上操作工,同时,球铰部件在压装时报废率高以及控制臂部件的装配质量不稳定等等。为解决以上控制臂部件安装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设计多种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和优化,最终形成了一种自动化安装控制臂、球铰部件、孔用弹性挡圈于一体的装配工装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